“解綁”楊振寧後,翁帆回歸大女主,被可憐的她才是真正人生贏家

作品聲明:內容取材於網絡

前言

楊振寧去世後,他的夫人翁帆該何去何從?很多人發出這樣的疑問。

在大眾心中,翁帆更多是“依附”於楊振寧而存在的,楊先生一走,她的未來歸屬就成了問題。

可事實上,“解綁”楊振寧後,翁帆回歸大女主,她才是真正人生贏家!

替身文學

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依舊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不能理解楊先生和翁帆這段感情的。

世俗眼光中,82歲的丈夫和28歲的妻子之間,存在真愛的希望十分渺茫。

更有甚者,觉得女方心怀不轨,嫁人是另有所图,更离谱的还有人说,这是“特意安排”的。

但有一種推測,大眾還是比較相信的,就是替身文學。

把翁帆的照片和年輕時候杜緻禮的照片放在一起,很多人都能看出來,兩個人的眉眼之間十分相似。

表情和氣質也十分接近,雖然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但兩人之間莫名有一種類似的感覺。

看到這裡,有些人開始同情翁帆,可憐她當了另一個女人的替身,始終活在別人的影子裡。

後來坊間傳出楊先生所謂的遺囑,看到翁帆兩手空空,大眾對她更是可憐。

尤其是,兩人相伴21年,翁帆無兒無女,楊振寧去世後,人們對翁帆的擔憂同情,一時間達到頂峰。

這個在楊先生背後默默奉獻陪伴21年的女孩,從28歲到49歲,大好年華已經逝去,將來該何去何從呢?

可真正了解楊先生和翁帆之間的點滴後,就會發現,很大一部分人完全誤會了翁帆,對她存在極深的誤解。

就連她是替身這種看法,也是相當站不住腳的,為何這樣說呢?

不平凡的愛戀

翁帆和楊振寧結婚後,從來不在意外界的評論,更沒見她主動出來回應過爭議。

她安心學習,完成碩士論文,後來還在清華攻讀建築系博士,連續拿下2個博士學位。

翁帆從來都是一個聰明努力的女孩,這一點在楊振寧的光環下被很多人自動忽略了。

她不但在知識上豐富自己,還利用所學英語知識,從事翻譯工作,參與將近20本專業書籍的翻譯。

這些收穫,翁帆付出很多時間精力,可如果沒有楊振寧在背後默默支持,為她保駕護航,想取得這樣的成就恐怕沒有這麼容易。

這一點,翁帆曾在採訪中透露過,結婚多年來她都生活在像牙塔的象牙塔里,她用一種近乎炫耀的語氣,告訴大家她被楊先生保護的太好了。

楊先生也不止是一個旁觀者,他更是一個參與者,他和翁帆兩人共同創作,寫下《晨曦集》和《曙光集》等。

一個大神一般的人物,能靜下心來和妻子一起創作,這對翁帆來說是很不一樣的體驗。

更別說,除了文學知識探索,夫妻二人還經常一起開車環遊世界,一起冒險。

當他們出現在大眾視線中,總是能看到楊先生牽著翁帆的手,拉著她一起走。

在外他對翁帆的稱呼,也一直都是“達令”,這種溢於言表的愛,很多夫妻之間都做不到,而楊先生21年始終如一。

还记得翁帆过49岁生日时,她还穿上戏服,为众人唱了一段崑曲,杨先生看她的眼神满是宠溺。

這些年,翁帆學唱戲,學彈鋼琴,不管做什麼,楊先生都是支持的,甚至當眾支持,自己離開後希望翁帆再婚。

他的愛極其包容,翁帆聽到他這樣說還生氣,表示這種允許妻子再婚的話很不好。

楊先生反過來安慰翁帆,希望她再婚是老了之後的楊振寧說的,年輕時候的楊振寧不希望她再婚。

不同的年齡對翁帆有不同的希望,不管怎麼看這段對話都是在秀恩愛。

現在楊振寧不在了,翁帆好像瞬間失去生活重心,就在大家還可憐她的時候,她的舉動讓她口碑暴漲。

回歸大女主

楊振寧去世第二天,翁帆就以遺孀的身份,在光明網發文悼念楊先生。

她翻譯了楊先生的一首詩,再次把楊先生的人生總結昇華,可以感受到她對丈夫打心底里的尊重。

一句“何其有幸”,更是她站在自身視角,對這段婚姻的最佳註解。

這次她主動發聲,讓人看到她不只是被呵護很好的小女人,更是敢於站在台前被審視的大女人。

身邊親朋好友都在得知噩耗後,給翁帆發消息問候,翁帆沒有痛苦自閉,也沒有發朋友圈統一回复。

她很及時的表達感謝,雖然只有幾個表情,但透露出的修養大家都感受到了。

朋友發文稱讚翁帆,不管什麼時候都是很有禮貌,相信這也是她打動楊老很重要的一點。

張愛玲曾說,女人需要崇拜才會快樂,楊振寧給的這份愛里,讓她成長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如今即便楊先生離開,翁帆依舊是翁帆,是滿腹才華,是敢於積極面對未來的女人。

接下來的路,雖然沒有楊先生陪伴,但相信她也可以靠自己過得很好。

參考信源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