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了兩天,中方開了金口:日本敢碰紅線,總賬就從甲午戰爭開始算

鋼板不說話,可是擺在那裡。軍艦的樣子,就是給大家看的。日本有位女議員說過一句話,說“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危險”,那些把這句拿來當標語的人,一直沒停過。選舉季,只要這句話出來,搬來搬去,右的人就高興。可是這幾個月,日本的經濟不太好,老人在變多,錢跟不上,那麼外部的議題就被再拿出來,試試能不能換個注意力。美國沒有什麼大動作,東南亞的國家也說自己不想左右站隊。

“中方動作分好幾波,每樣都先有鋪墊。”

先是外交。再是軍艦,出來走一圈。電視台和網絡平台曝光,文件也有,跟著一起走。最後還有經濟上的事情,層層加上去,目的都很清楚。

國防部發了消息,裡面這八個字是重點:外來武力插手,只會頭破血流。沒有別的空間,也沒有商量餘地。這一條放在那裡,沒有迴旋。

過去說歷史,很多人想的是某年九一八,其實時間更往前。台島本來1895年就改過歸屬,三十多年都沒回來。那時候,甲午一仗輸了,島沒了,還賠了2。3億兩銀子。那筆錢,其實就是後來日本發展的底子。這裡的賬,到現在還沒算完,對比現在的台海,就是一個翻舊本子。 “釣魚島”那片海區,最近中方執法隊常態巡邏。琉球,也被重新放到桌面上。日本戰後地位有個口子,就在這裡。

“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寫得明明白白,誰侵略誰得退。”

文件還在,大字也清楚。有人改教科書,有人刪歷史,但是紙條子上東西多,總歸藏不住。靖國神社下拜,大門外改教材,來來回回想蓋住什麼;歷史文件翻出來,就是不讓忘。兩頭拉鋸,都不鬆手。

軍艦過大隅海峽,不喊口號,只把路線走給別人看。船身過去,信號留在水面上。說噸位,其實後面還藏著怎麼講這一段歷史。哪塊時間,誰能讓世界聽,決定誰的話有用。中國把線拉得很長,從台海接到甲午、再繞回45年,鏈條一環接一環。

對外傳播的海報,文字有中文,也有日文。二戰結束的那些文件,也就是中日當年簽字時,也是雙語。一切都照著來,讓人家自己對著看畫面。

日本最近堅持排放核水,中方一點沒遲疑上了對策。水產品全是百分百檢測,不讓過去,水產業出口馬上受影響。 “稀土“也不是隨便出去,要卡住半導體,挑哪個就挑哪個。

經濟上不把話說絕,對準問題點的方法更管用。斷得準,事情就回到桌上,別的就會慢慢變。

再過一天,兩岸又有兩個動作。國防部的聲明把事情接住,沒有一句廢話,挑明態度。這樣一連串的招呼,比只乾一把要讓對方難應付。紅線越清楚,大家的想法越直接。

外部周圍的風沒有怎麼緩。美國沒有出台什麼大的東西看東亞,東南亞那幾個都不願意參一腳。有日本的前首相在台上說了幾句,意思就是別太硬來,這樣撐下去後果沒人想要。聲音小,但出現在很多地方。

日本國內人看法不一樣。大家都不是一個想法,年輕人更關心是找工作,買房子,日元能不能用得住,誰還天天盯著打仗。那些高分貝的說法變成了屋子裡的迴聲。沒人接茬,話題自己就冷了下來。

中方對外交辭沒亂說,把“右翼”拿出來講,別的普通人一個也不牽連。這法子能讓事情集中著解決,不讓氣氛隨便散。

這些年釣魚島、台海、稀土、核廢水,哪樣都牽著。要是有哪個越界,馬上又多一件事。各處的準則理得更密了。十三號外交和軍艦一起走,十四號國防部接棒。層層下來,沒有哪個鬆動的地方。

大紅線說清楚,模糊才是危險。歷史裡誰都看見​​,含糊地帶養出的問題比正面碰撞還麻煩。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