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社記者顏若瑾杜塞道夫18日專電)歐洲首屆海陸空無人載具及自駕系統產業鏈展在德國開幕,台灣無人機卓越海外商機聯盟組團的15家廠商,共同展現最新技術與產品,其中台灣資通訊強項在通訊模組、飛控晶片及光學酬載等最新關鍵技術等值得關注。
「2025年歐洲海陸空無人載具及自駕系統產業鏈展」(Xponential Europe)2月18至20日在德國杜塞道夫展覽中心舉辦,全球33國184家業者共襄盛舉;針對無人載具在自動駕駛系統、移動和機器人等技術領域的發展,展出空中、陸地、水上以及太空中的自主系統價值鏈。
無人機卓越海外商機聯盟主席、漢翔航空董事長胡開宏表示,「這次是國家隊第一次組團來國外拓業」,藉由組團參展將台灣既有基礎供應鏈推向國外,讓國外了解台灣技術能量在哪裡,進而與國外技術進行互補,將產品推向國際。
他說,目前透過產業鍊形成的無人機國家隊已經有162家供應商,廠商可以依據規模與發展分成3種,系統整合商、系統線以及製造原物料等,「無人機是未來顯學,也是一定要走的道路」。

台灣團參展項目包括聚焦於長航時無人機、反無人機系統、通訊模組、飛控晶片及光學酬載等關鍵技術領域,期望與國際夥伴進行技術交流與供應鏈對接。
工研院機械所副所長彭文陽表示,無人機的硬體穩定度是研發重點;軟體上涉及環境幹擾等感測和運動控制,未來將更強調智慧化與自主能力。
彭文陽說,無人機的應用上更有多元化趨勢,例如許多無人機自動運行系統,與過去物流自取站的概念不同,允許無人機在定點配置後可自動往返,還有搭配機械手臂與抓取系統等相應載具,呈現無人機載具不同類型的協作趨勢。
駐德代表謝志偉說,近3年的俄烏戰爭顯示無人機在軍用上有決定性的功能,尤其是不對稱的戰爭方式上,此外無人機用於救援工作,利於克服地理環境障礙完成目標,「無人機是頂級的商用、民用與軍用領域」。
謝志偉強調,台灣是活力自由國家,需要國際合作之餘,也在各個領域提供貢獻;台灣參展廠商創新有活力,期待「隱形冠軍讓台灣無人機闖出名號」。
嘉義縣長翁章梁說,「不要小看無人機,小小一台機器是各方面的組合體」。無人機用途的重點是機器的續航力,像飛行時間與載重,鏡頭增縮與解析度等,還涉及人工智慧的發展。透過企業投入,「很多以前不能做的,現在都能做」,期望透過展覽推動國際與台灣合作。(編輯:韋樞)1140219



標題:首屆歐洲無人載具產業鏈展 台灣無人機聯盟闖名號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