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報告曝全台有錢人「達81.6萬人」!1數據專家驚:高達69%

▲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記者鄺鬱庭攝)

記者鄺鬱庭/綜合報導

台灣有多少有錢人?中國信託近日發布《2025臺灣高資產客群財富報告》,揭露全台擁有可投資資產達三千萬元的人數推估達81.6萬人,較2024年成長約14%。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表示,45歲以下的有錢人靠「繼承、贈與」致富的比率最高,忍不住直呼「上一輩靠努力打拚,下一代靠長輩打拚。」

報告指出,台灣高資產(定義為『可投資資產達台幣三千萬元』)人士推估達到 81.6 萬人,人數較 2024 年成長約 14%。至於台灣高資產人士是如何致富的呢?何世昌表示,大部份是靠「企業經營」與「金融產品投資」,「但 45 歲以下的有錢人靠『繼承、贈與』致富的比率最高(28%)。」

雖然不少年輕人靠繼承致富,但並非全部都是「伸手牌」,因為「45歲以下的高資產人士有26%是靠薪資和獎金致富」,他也不客氣地說:「如果您靠薪資與獎金無法致富,很可能是入錯行。」

調查也揭露富爸媽最常支援子女的項目是「買房」,有69%的人會金援,43%會協助子女做金融投資,僅29%會支援子女創業。何世昌對此頗為意外,感嘆:「這個比例低到讓我非常訝異。」他認為這代表「台灣房價真的很貴,子女必須靠父母資金奧援才有能力買房」,也透露出「比起金援子女創業,有錢人更願意鼓勵投資。」

不僅是父母主動出手,子女也會主動開口求助,根據數據,「有71%的子女在買房時會向爸媽伸手」,何世昌語帶戲謔地說:「沒有靠父母錢袋子解決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加上阿嬤的錢袋子!」

這份報告也揭露一個讓他摸不著頭緒的現象:「向爸媽尋求資金援助且將錢用在教育的人士裡,竟然有44%的年紀介於45~65歲,比45歲以下的青壯族群更多。」他無奈直言:「看來我肯定不是有錢人的小孩,真心看不懂啊,為何這個年齡還跟長輩要錢讀書?是出國深造嗎?」

至於財富傳承的方式,高資產人士最常選擇的是「預留動產」、「保險」、「不動產」,其中「預留動產」最簡單,「因為分錢最公平」,「保險」則具有節稅效果,而「不動產」則承載著留祖產的觀念與意義。


標題:財富報告曝全台有錢人「達81.6萬人」!1數據專家驚:高達69%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