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8日電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發表涉台錯誤言論,罔顧法理和歷史事實,其一系列言行不僅危害地區穩定,更禍及日本自身。
這絕非一時失言,而是其極右面目的徹底暴露。回顧高市的從政經歷便可發現,極右爭議從未與她真正剝離,早已成為她政治標籤的底色。她甚至與宣傳納粹思想的人合影,為美化希特勒的書籍作序……
履歷爭議行事越界
高市早苗的政治生涯起點,因一段美國經歷的表述爭議備受關注。她自稱赴美留學期間,曾在美國民主黨眾議員帕特·施羅德手下擔任”立法研究員”。
1989年回國後,高市便以”擁有美國國會經驗的立法專家”形象進入公眾視野。彼時日本自民黨深陷瑞可利醜聞,因”政治黑金”問題被輿論批評,急於尋找外部經驗改善形象。看到這位美國”立法研究員”,便想請高市來給自民黨高層講一講美國的政治資金是如何運營的。
結果,這場期待中的專業分享卻意外”翻車”。這位”立法專家”講得前言不搭後語,自民黨方面發現,原來高市壓根沒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識。
後來,有日本記者發現,美國國會並沒有”立法研究員”這一頭銜,高市當時在帕特·施羅德的辦公室,只是一個無薪助手,每天的工作局限於打印文件與事務接待等行政雜務。
可見,高市的政治起步階段存在職業誠信方面的爭議。這種對自身經歷的誇大包裝,不僅折射出其早期專業積累的薄弱,更形成了與後來極右政治立場相呼應的行事邏輯——為達成目標不惜突破表述邊界。
自相矛盾漠視事實
值得注意的是,高市的這種傾向並非孤立存在,在其政治生涯早期,便與自民黨內美化納粹的言行產生了關聯。
1994年,自民黨東京都支部的公關主任小粥義雄出版了《希特勒的選舉策略》一書,該書以希特勒自傳《我的奮鬥》作為重要引用來源,公然對希特勒予以讚揚。
這種為納粹招魂的書籍,甫一出版就引得海內外輿論譴責,最終因人權組織投訴被禁售。
這本爭議書籍與高市早苗的直接關聯,藏在書的序言中——為該書執筆作序的正是她本人。
高市甚至在序言中稱:”我從被確認為候選人的那一刻起,就遭受了誹謗、詆毀和威脅。我和我的家人都深受其害。正如作者所說,通往勝利的道路在於’堅強的意志’。年輕人,懷著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與夢想,讓我們迎接挑戰吧!”
這番表述將個人政治遭遇與書中推崇的”意志論”綁定,變相認可了書籍傳遞的極端邏輯。
當然,今天詢問高市早苗這件事,她肯定不承認。 2014年,在該書出版20年後,高市的辦公室稱:”我們對這本書沒有任何印象,也無法發表評論。高市本人也不認識作者。”
這一回應顯然難以自圓其說。不認識書籍作者,卻能為書籍作序,高市早苗可真是太”熱心腸”了,這背後被認為是對其自身極右立場的刻意迴避。
故作無知觸碰底線
令人驚訝的是,高市早苗與納粹極端思想的關聯,並非僅停留在文字層面。
2011年6月,高市早苗與主張納粹思想的日本極右團體”日本納粹黨”頭目山田一成在日本國旗前合影。
2014年9月,包括法新社和英國《衛報》在內的多家國際媒體報導了此事,再次引爆國際輿論。
![]()
高市早苗與主張納粹思想的山田一成合影圖片來源:英國《衛報》報導截圖
對於這一爭議事件,《東京新聞》尖銳評論道:”在歐洲,這足以構成立即辭職的理由。”
美國猶太人權組織西蒙·維森塔爾中心的副總裁亞伯拉罕·庫珀更是直言不滿,他在2014年10月9日說:”看到這些照片時我忍不住搖頭。難道沒有人願意承擔責任,阻止這種事情發生嗎?”
面對質疑,高市早苗的辦公室再次否認三連,稱高市事前並不知道山田的真實身份、高市和山田此前或之後均無任何關係、高市已通過山田的出版商要求刪除照片。據其解釋,只是山田在訪問國會時問高市,是否願意合影,於是兩人一起拍了張照片。
看來高市確實很忙,一邊為”不認識”的人作序,一邊和”不認識”的人合影……只是這種對”極端人物身份的無知”,與為美化納粹書籍作序的經歷疊加,讓其說辭缺乏說服力。
可見,高市早苗的政治軌跡,清晰地展現出她與日本極右勢力的深度綁定。她不只是日本政治極右土壤孕育的產物,她本身就是極右化歷程的重要參與者,是日本極右政治的”土壤本土”。對這樣囂張的政客,只有迎頭痛擊,才能讓她反省錯誤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