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設計之名:Atelier Wen 重新定義中國制表藝術

聚焦扎根中國、布局全球的領先企業和品牌,書寫塑造精致時代的商業故事。

作者|Charlie Gu

翻譯|Rosy Qin

編輯|Anqi Wen

圖片來源:Atelier Wen

展開全文

當 Robin Tallendier 於 2018 年聯合創立 Atelier Wen 時,他的志向遠不止於打造一枚腕表,而是要顛覆整個鐘表行業的固有認知。這位自幼成長於法國的鐘表藏家,14 歲時便對中國計時作品情有獨鐘,也由此對中國制表工藝產生了難以磨滅的敬意。隨着歲月流轉,這份個人熱愛逐漸升華,化作一項宏大使命:在高級制表領域,重新爲“中國制造”立下新的注腳。

“他們不是無名的工廠工人,”Tallendier 在談及早年對中國制表業的尋訪時說道,“而是真正的匠人——專注、熱忱、且對自己作品充滿自豪。”

他用整整一年的時間,走訪中國各地:走進獨立機芯制造商的工坊、探尋表盤匠人的打磨車間、深入表殼制造商的流水线。一次次的幕後接觸,讓他看到了鮮爲人知的中國制表人文風貌,也讓那股赤忱與匠心之火在他心中燃得愈加旺盛——這一切,都有力地駁斥了西方輿論裏“中國制表業不過是仿制品工廠”的刻板偏見。

然而,當他回到歐洲,向藏家朋友分享這些所見所聞時,卻遭到了冷嘲熱諷。“他們認爲中國只有工廠與贗品,”Tallendier 回憶道,“沒人談論這裏的熱忱、創新與工匠精神。這種偏見是真正讓人遺憾的不公。”

從熱愛到使命

與在香港和北京長大的法國人 Wilfried Buiron 攜手,Tallendier 決心創立一個打破偏見的品牌,用腕表向世界展示中國制表的真實力量。Atelier Wen 自誕生之初就超越商業範疇,成爲一紙文化宣言。

圖片來源:Atelier Wen

“人們常說到中國來,就是爲了壓低成本。但在許多領域,只有這裏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決方案。”Tallendier 如此強調。

在早期的實地考察中,他走訪了廣東一家陶瓷工廠,見證其生產出的高科技鋯基材料及全球獨有的合金配方;同時,他也探訪了海鷗等機芯制造商,驚訝於它們一年之內推出數十款新機芯變體的驚人速度。這一節奏,在瑞士幾乎難以想象。這些經歷讓他更加堅信,中國制造不僅擁有高效的供應鏈,更蕴藏着不斷創新的技術與匠心精神,完全有能力在全球制表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圖片來源:Atelier Wen

據瑞士鐘表工業聯合會數據,2023 年中國內地鐘表出口額達 48 億美元,價值規模僅次於瑞士與香港。雖然中國出口的鐘表集中於中低端產品,但像 Atelier Wen 這樣兼具獨特設計、精湛工藝與深厚故事的新興品牌,正穩步向高級制表領域挺進。

精致知界在此前發布的《2025 精致商業愿景報告》中指出,在當下的時代,“奢華”定義已不同於往日:時代,傳承、地域文化特色與真實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Atelier Wen 抓住了這一全球共識,將每一枚腕表雕琢成文化載體。與傳統意義下身份的彰顯不同,腕表亦能激發觀衆的好奇與深層敬意,挑战並重塑行業的固有常規。

靈活性下的創作自由

中國制造業的顯著優勢在於其靈活度。Tallendier 指出,與瑞士和日本機芯廠商動輒數萬枚的起訂量不同,中國在柔性生產的同時也能保障品質。“在瑞士,你得一口氣下單幾萬枚機芯;在中國,我們只要 500 枚,就能做到不同裝飾、不同參數的個性化生產,且質量有保障。”他慨嘆道。

圖片來源:Atelier Wen

正是這種小批量、快周轉的制造模式,爲 Studio Underd0g、Atelier Wen 等獨立品牌提供了無盡的創作空間。在 Tallendier 看來,這種敏捷生產能力,才是真正引領腕表行業下一輪創新浪潮的引擎。

“腕表不僅是計時工具,更是情感載體。當機芯定制能傳達出情感共鳴,它就會擁有更真實的意義。”Tallendier 特別指出,激烈的市場競爭與蓬勃的創業精神,已推動中國制造商在快速響應與迭代上超越了西方同行。“他們(中國制表商)不再只是效仿,”他斷言,“在許多領域,中國制造已經走在了前面。”

圖片來源:Atelier Wen

不落俗套的文化表達

當多數國際腕表品牌慣用紅色表盤、生肖圖騰或裝飾紋樣詮釋“中國風”時,Atelier Wen 選擇了更哲學化的表達路徑。

“我們要做的,不是粗暴堆砌符號來‘中國化’,”Tallendier 解釋道,“五千年文明並非一抹紅、一抹金所能簡化的。”

品牌從平衡、和諧、陰陽等東方本源美學中汲取靈感。在即將發布的新作中,Atelier Wen 聯手中國景泰藍大師,採用 80 種微妙差異的藍色創作表盤。近觀每個掐絲單元各具特色,遠望則融爲渾然天成的漸變,禪意盡顯。

圖片來源:Atelier Wen

“這是可視化的陰陽哲學,”Tallendier 感嘆道,“現代美學、古老技藝與深邃東方智慧,盡在一方表盤之中。”這種克制美學與含蓄表達正是 Atelier Wen 設計哲學的核心。某種程度上,它映射着中國設計更廣泛的美學自覺——意義往往蕴藏於層次與暗示,而非直白宣敘。

破曉時刻

Atelier Wen 的裏程碑時刻降臨在制表界頂級盛會“鐘表與奇跡–日內瓦表展”。今年,品牌揭曉了一款世界級的高級鐘表作品,引發業界轟動。

Tallendier 回憶道:“多家瑞士大牌曾嘗試大規模生產同類機芯,但都鎩羽而歸。在展會現場,他們紛紛私下向我們打聽:‘能不能爲我們代工?’那一刻,我們深切感受到業界的認可。”

從 2018 年發售定價 700 美元的首款腕表,到 2024 年收到瑞士制表商的代工邀約,Atelier Wen 的成長軌跡清晰印證着“中國制表”的敘事正在發生質變。這不僅是對單一品牌的肯定,更爲一衆年輕中國品牌群體注入信心,證明着創新與藝術性從不囿於地域界限。

除了打造精美時計,Tallendier 始終將 Atelier Wen 視爲提升中國匠人與設計師國際地位的平台。以雕花大師程先生爲例,這位在國內都十分低調的藝術家,在與品牌合作後,不僅登上了《紐約時報》,還登台法國電視台,作品更亮相歐洲博物館。

圖片來源:Atelier Wen

“這才是我們定義的成功,”Tallendier 說,“讓世界看見這片臥虎藏龍的土地與其中的大師。”對他而言,腕表不僅是配飾,更是文化載體。“制表堪稱工業設計的巔峰。若能借此展現中國工藝與創造力,便也能爲其他行業打开機遇之門。”

對中國品牌的出海啓示

對於立志走向全球的中國創始人,Tallendier 的建議簡明而深刻:以卓越的產品和精准的受衆爲基石,同時“打造出令人無法忽視的作品,讓你的擁躉自發推廣,這才是真正的文化運動起點”。

他鼓勵品牌深耕細分領域,培育忠實社群,並不斷精進技藝。正如專業腕表品牌的成長路徑:“鎖定細分市場,找到你的小衆族群,贏得他們的信任,比任何大規模廣告都更能喚起口碑傳播。”

圖片來源:Atelier Wen

盡管偏見猶存,Tallendier 從不動搖信心,他深知,中國制表的未來才剛剛啓幕,擁有徹底重塑全球認知的潛能。“我們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他微笑道,“首款 Perception 腕表 300 枚一日售罄,聯名作品秒速搶空。當產品足夠出色,市場自會給出答案。”

從默默無聞到備受推崇,Atelier Wen 向世界證明,山不在高,有龍則靈,中國工藝無需外界認可,只需讓世界真正“看見”。某種意義上,這個品牌不僅在雕琢時計,更在重塑敘事。

伴隨着機芯的每一次跳動,它們都在清晰傳遞着同一個訊息:這僅僅是一切的开始。


標題:以設計之名:Atelier Wen 重新定義中國制表藝術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