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有爭鬥的地方就是江湖。
郭德綱、于謙,主演的話劇《窩頭會館》首映之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尤其是于謙在劇中的精彩表演,讓人不得不佩服,“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這邊話劇火了,果不其然,就有人開始酸溜溜地說閒話了。
有人直接拿郭德綱版的《窩頭會館》,跟北京人藝版的《窩頭會館》做比較,言之鑿鑿的稱人藝版的才是重量級。
人藝版有眾多老戲骨加持,距今已經演了上百場。
宋丹丹、徐帆、何冰、濮存昕,個個都是重量級的演員,而且人藝建院70週年,人藝還專門搞了線上直播。
自古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人藝版的確實經典,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其它團隊就不能演。
看看這段發文,難免覺得有些可笑。
說人藝的演員都是科班畢業,都是大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真是欲加其罪,何患無辭啊。
藝術這回事,有時候真的和學歷關係不大。
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一句話:“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德云社確實有些人的學歷不高,但是並不代表人家不能演好話劇。
據悉,此番郭德綱、于謙版本的《窩頭會館》是由德云社和龍馬社聯合打造,張國立執導。
張國立自然不必多說,而龍馬社的發起人之一,就是《窩頭會館》的作者劉恆。
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之所以有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只是用老眼光看待德云社,看待郭德綱,一位郭德綱就是個說相聲的。
根本演不了話劇。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不看演出,不拿作品細節說事,上來就給人家貼標籤,這樣的做法實在是有失公允。
其實,這樣的思維背後還有一個邏輯,認為郭德綱不好好地說相聲,為什麼要到話劇行業裡攪局,而且票價還賣得那麼貴!
郭德綱喜歡唱戲,搞了個麒麟劇社,戲曲唱得好不好呢?票賣得怎麼樣呢?
事實擺在眼前。
德云社又承辦了鼓曲社,發掘培養鼓曲人才,一步一個腳印,未來可期。
票價值不值,得由買了票,看了演出的觀眾評價。
敢於嘗試,敢於出圈,敢於亮招,敢於拿出自己的態度,
有這樣踏踏實實做事的攪局者,對於話劇行業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郭德綱沒學歷,但是誰又能說郭德綱沒學問呢?
至於于謙,
人家早就拿過影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