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森危險了,不在佩通坦報復,而是馬仔陳志的150億比特幣被抄!

150億美元,十幾萬枚比特幣,一個這個把“殺豬盤” 做成千億生意的狠人陳志。

誰能想到,這位被柬埔寨國王授予“公爵” 頭銜、當過首相洪森顧問的大人物,二十年前還是福建連江街頭的輟學少年,在網吧裡端茶倒水混日子。更諷刺的是,就在他被美國通緝前五個月,還拿著“全球企業社會責任白金獎”,國內官媒把他誇成“引領東南亞發展的商業傳奇”。

這齣橫跨中、柬、美三國的金融驚悚劇,藏著太多讓人脊背發涼的秘密。

2009 年,21 歲的陳志揣著幾千美元闖柬埔寨,第一份工作是金邊賭場的服務生,端茶送水、跑腿打雜,看盡了有錢人的臉色。但他腦子活,很快摸透了當地的“生存密碼”—— 錢能通神。

早年在國內搞網絡黑產的經驗,讓他盯上了電詐這塊“肥肉”。彼時的柬埔寨正打著“開放招商” 的旗號吸引資本,政策松、監管慢,簡直是灰色產業的天然溫床。陳志一邊用騙來的錢給當地高官“上供”,每年出手就是數百萬美元,一邊攀附權貴,硬生生從賭場小弟混成了洪森父子的經濟顧問。

到2025 年初,柬埔寨國王更是破格給他封了“公爵”,這可是外國人能拿到的頂級殊榮。有了這層身份加持,陳志徹底放開了手腳。他打著“科技園區”“高端地產” 的幌子,在柬埔寨建起10 個封閉園區,高牆圍得密不透風,鐵絲網拉了一層又一層,門口常年站著持槍保安24 小時巡邏,裡頭根本就是個“現代奴隸營”。

曾僥倖逃出園區的受害者回憶,一進大門護照就被沒收,每天被逼著工作16 小時,用7.6 萬個虛假社交賬號搞“殺豬盤”。 “完不成指標就電擊、關小黑屋,監工只認一條規矩:別打死就行。” 哭聲從早到晚不停,有人想逃,剛翻上圍牆就被保安抓回來毒打,“圍牆外全是巡邏的,根本沒活路。”

而陳志靠著這些同胞的血淚錢瘋狂斂財,買灣流G650 私人飛機、新加坡豪華遊艇,收藏畢加索名畫,在香港尖沙咀一口氣買下整棟商廈,估值高達30 億。酒局上他曾囂張炫耀:“光是殺豬盤,一天就能賺3000 萬美元,最多的時候一天狂撈9 億!”

最讓人憤怒的是,這個血債累累的電詐頭目,在國內居然長期頂著“正能量企業家” 的光環。翻出幾年前的報導,簡直諷刺到骨子裡:

2021 年、2022 年,他的太子集團連續拿下中國財經峰會“企業社會責任典範獎”,某官媒特意報導,誇他們“勇擔企業公民責任”;2024 年5 月,距離陳志出事只剩5 個月,他的公司還斬獲了“全球企業社會責任白金獎”;當年初,太子集團在上海、北京開展廳,鑼鼓喧天,多家媒體爭相報導,吹捧他們“以全球視野重構金融新中心藍圖”。

更離譜的是官方機構的互動:2019 年11 月,福州僑聯組團去柬埔寨招商,專門拜訪了太子集團;山西商務廳的領導也曾親自調研他的項目,北京市紅十字基金會也派人上門交流。這些背書給了陳志極大的信任資本,讓更多人誤以為他是正經商人,也為他的詐騙活動打了完美的掩護。

直到美英動手後,這些舊聞被網友扒出來,評論區瞬間炸了:“這哪裡是社會責任,分明是社會毒瘤!”“當初站台的媒體和機構,難道就沒一點察覺嗎?”

其實答案藏在柬埔寨的監管漏洞裡。當地以“開放” 為旗號,對資本流入幾乎不設門檻,監管速度遠遠跟不上資金流動的節奏。陳志的洗錢套路極其隱蔽,用區塊鏈“噴灑- 漏斗” 技術,把黑錢分散到數百個錢包再重新聚合,通過空殼公司包裝成“合法投資”,最後流入房地產、金融科技領域。這種“合法外衣+ 技術掩護” 的模式,讓監管者很難抓到實錘。

洪森高規格接待陳志,或許看重的是他帶來的“百億投資”。

更關鍵的是,當地不少人盯著陳志帶來的“快錢”——GDP 漲了、樓市火了、政績有了,誰還願意深究資金的來路?就像網友說的:“不是沒察覺,是不想察覺。”

陳志的黑暗帝國最終崩塌,不是因為監管發力,而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內鬥”。今年5 月,太子集團的前財務因為分贓不均,帶著整個集團的數據庫叛逃到美國,直接交出了陳志比特幣錢包的密鑰。

這一下徹底撕開了口子。美國司法部發現,陳志的資產藏在多個加密貨幣錢包裡,光是能直接綁定到他個人的地址就有四個,加起來足足12.7 萬枚比特幣。拿到線索後,美英兩國立刻聯手行動:

10 月14 日,美國財政部把陳志和146 個關聯實體拉進制裁名單,凍結所有美國資產,那些比特幣瞬間被鎖死;英國則火速查封了他在倫敦肯辛頓區的19 處豪宅,總價值超1 億英鎊。當天,紐約聯邦法院正式起訴陳志,罪名包括電信詐騙、賄賂、洗錢等多項,一旦全部成立,最高能判40 年監禁。

更讓人意外的是,美國能順利拿到這些資產,還靠了“人性攻防”。去年10 月,泰國警方抓獲陳志的財務助手,在其電腦桌面上發現一個未加密的Word 文檔,裡面的12 個英文助記詞直接對應7 萬枚比特幣,FBI 在72 小時內就完成了轉移。後來,陳志最信任的伴侶在“美金獎勵” 與“家人被起訴” 的雙重壓力下,也交出了錢包密鑰,拿到了1.2 億美元回報。他設置的“五取三” 多重簽名錢包,因為技術團隊四人倒戈,也瞬間失效。

可讓人窩火的是,陳志早就聞風跑路了,現在下落不明,有消息說他藏在東南亞某個沒人管的角落,還在偷偷操控殘餘的詐騙網絡。更諷刺的是,面對鐵證如山,柬埔寨反腐委員會居然說“缺乏證據”,至今沒公開表態。

要知道,這些年中柬合作打擊電詐的力度一直很大,可陳志的10 個詐騙園區就在眼皮子底下存在了這麼久,當地高官還天天拿著他的好處,這怎能不讓中國網友憤怒?

現在國際刑警已經發出紅色通緝令,陳志的好日子注定長不了。但網友們更關心的是:那些還沒被追回的贓款能還給受害者嗎?藏在東南亞的殘餘詐騙園區什麼時候能徹底端掉?當初給陳志站台的媒體和機構,該承擔什麼責任?

其實陳志案最該警醒的,是那些還在迷戀“快錢” 的地方。就像區塊鏈不是法外之地一樣,沒有哪個監管漏洞能永遠存在。陳志用初中文化水平建起千億詐騙帝國,靠的不是什麼“創新”,而是把別人的底線當成了自己的跳板。

柬埔寨國王給他的“公爵” 頭銜再耀眼,也遮不住同胞的血淚;拿再多的“社會責任獎”,也洗不掉詐騙來的黑錢。現在150 億資產被抄,跑路後惶惶不可終日,大概就是對他最好的報應。

只是希望這場鬧劇能真正敲響警鐘:別讓“開放” 變成風險的門票,別讓“招商” 成了犯罪的掩護。畢竟,今天倒了一個陳志,要是漏洞不堵上,明天還會有“李志”“王志” 冒出來。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