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初冬的北京城郊,小米YU7完成了一場改寫行業認知的耐力挑戰。
10月24日,汽車之家公佈專項冬季測試數據,將小米YU7與特斯拉ModelY、理想i6兩款熱門車型置於北京五環及周邊混合路況中展開實測,當日氣溫在3-13℃之間。
在這場以”真實場景還原”為核心的測試中,小米YU7展現出極強的續航韌性:測試全程採用不限制動力輸出的節能模式,空調設定23℃自動風量,車內載有3名成年乘客,完全模擬家庭出行狀態。
![]()
▲圖源:汽車之家
最終,官方標稱CLTC續航835公里的YU7版本,實測行駛里程達到687公里,續航達成率高達83.6%,遠超行業60%的平均達標線。
对比来看,特斯拉ModelY实测续航469.8公里,达成率81.9%;理想i6达成率82%,均略逊于YU7,其中YU7的实测里程比特斯拉ModelY多出200余公里,差距在低温环境下尤为显著。
補能效率同樣成為YU7的加分項。測試中採用汽車之家認證的第三方快充樁補能,兩次充電即可支撐全程測試需求,且總耗時控制在70分鐘內。
更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測試路線包含20%山路路段,複雜路況下YU7的電耗波動始終穩定,進一步打破了”電動車冬季不耐跑”的刻板印象,印證了其在多元場景中的適應能力。
測試結果公佈後,網友的質疑集中在兩點:測試條件是否“特殊定制”?成績背後是否藏著“小字陷阱”?
汽車之家首先公開測試日誌回應:10℃至32℃本就是電動車續航最優區間,覆蓋中國多數地區氣候特徵,測試路線、時速均模擬真實長途場景,全程有第三方機構錄像存證。
對於“小字標註”爭議,雷軍在社交平台用八個doge表情搭配文字幽默回應。
![]()
此前因“2200MPa小米超強鋼”被小字標註“項目名稱”引發討論時,雷軍主導的小米汽車團隊曾發布專項“答網友問”,明確指出小字標註是“行業通行做法”。
就在YU7奪冠的同時,小米第三款車型YU9的諜照在新疆曝光。
從諜照與測試信息推測,YU9定位全尺寸增程式SUV,車長超5.2米,軸距或達3.1米,提供6/7座佈局,第三排放倒後可形成2.2米純平空間,直指家庭用戶核心需求。
![]()
▲圖源:微博
動力上首次採用增程式方案,80度電池組支撐超400公里純電續航,綜合續航預計突破1500公里。
智能化方面,量產版大概率標配激光雷達,延續SU7的智能駕駛路線,同時可能搭載升級後的“天際屏”與生態互聯繫統。高原測試重點驗證低氣壓環境下的動力輸出、熱管理穩定性,暗示其將主打長途自駕場景。
可以說,若SU7是技術試水、YU7是市場築基,那麼YU9顯然是小米衝擊高端市場的“尖刀”。
值得注意的是,10月底,雷軍官宣“跨年購置稅補貼計劃”,全系車型覆蓋、主動承擔延遲交付風險的規模,在行業內實屬罕見。
![]()
▲圖源:微博
這一動作的推出,與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的重大調整直接相關。
根據工信部、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發布的公告,自2014年9月實施的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免徵政策即將進入新階段:2026年1月1日起,購置稅將從“全額免徵”調整為“減半徵收”。
而小米的補貼方案明確,2025年11月30日前完成鎖單的用戶,若因生產或運輸原因延期至2026年交付,差額將由品牌全額承擔,最高補貼15000元,覆蓋SU7、YU7全系車型。
政策變動恰逢小米麵臨嚴重的交付壓力:SU7提車週期需2個月以上,YU7部分版本等車時長超45週,若不推出兜底政策,消費者可能因稅費顧慮暫緩下單。
如今再看小米汽車的版圖,SU7是技術尖刀,YU7是市場基石,YU9則是品牌向上的跳板,三者共同構成了覆蓋20萬-40萬元主流市場的“黃金三角”。
小米正以“全場景、全價位、全技術”的姿態,重新定義新能源頭部玩家的標準。
它早已不是新能源玩家的後來者。
參考消息:
快科技:《小米YU7冬季續航達成率83.6%超越特斯拉ModelY 》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乾貨,精彩不停
全文完,歡迎文末評論、點贊、分享。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強制性刪除。為了不失聯,請關注下面的備用號,有些精彩內容會發在這個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