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電三季報分化:美的重B端,海爾向海外,格力多元化

家電行業2025年三季報落幕,美的集團海爾智家格力電器等家電三大巨頭業績繼續分化。美的集團、海爾智家業績穩中有升。格力電器業績承壓,第三季度拖累前三季度業績,出現下滑。

美的集團B端業務表現好於C端業務,海爾智家海外營收增速高於國內業務,格力電器加碼多元化、多品牌化。

與此同時,空調市場競爭激烈,行業掀起價格戰美的疊加華凌海爾統帥格力推晶弘、致享家等應戰,小米空調武漢工廠投產,空調行業格局悄然生變。

美的集團、海爾智家穩中有升,格力電器承壓

2025年第三季度,伴隨着以舊換新政策拉動效應趨弱,家電行業需求逐漸承壓、行業競爭加劇。據奧維雲網全渠道推總數據,2025年第三季度家電行業(不含3C)零售額達1988億元,同比下滑3.2%;2025年前三季度家電行業零售額(不含3C)達6701億元,同比增長5.2%。

白電三季報分化:美的重B端,海爾向海外,格力多元化 -

家電三巨頭今年前三季度業績對比。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製圖

從2025年前三季度業績來看,美的集團營收與歸母凈利潤規模與增速位居第一。海爾智家公司業績穩中有升,歸母凈利潤增速高於營收。格力電器承壓,公司前三季度營收與凈利潤均出現下滑。不過,格力電器歸母凈利潤規模還是位居第二。

美的集團前三季度新能源及工業技術營收306億元,同比增長21%;智能建築科技營收281億元,同比增長25%;機器人與自動化營收226億元,同比增長9%。

隨着全球C端市場趨於飽和,新的增長動能必須從B端挖掘。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前三季度,美的集團ToB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8%,高於ToC業務13%的增速。

海爾智家多品牌戰略升級持續深化,前三季度高端品牌卡薩帝增長18%、領導者品牌收入增長25%。截至9月底,懶人洗系列產品累計銷量突破20萬台。此外,公司海外前三季度銷售累計同比增長10.5%。

家電三巨頭今年第三季度業績對比。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製圖

從第三季度來看,三家家電巨頭增速有所放緩。美的集團今年以來連續三個季度營收都達到1000億元以上;海爾智家業績更加穩定,歸母凈利潤漲幅最大。格力電器第三季度壓力更大,公司營收與歸母凈利潤下滑更甚。

今年以來,美的集團、海爾智家加緊布局機器人產業。美的集團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針對人形機器人的研發,公司主要聚焦三個方面:一是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研究、開發和應用;二是家電機器人化,在家電產品中融入機器人和AI技術,例如視覺識別、機械臂運用以及人機交互技術等;三是聚焦機器人整機開發,深入挖掘應用場景,積極布局核心技術。

東莞證券分析師魏紅梅認為,預計今年下半年美的人形機器人將進入線下商業類門店場景。未來,公司會重點關注面向人形機器人的靈巧手、仿生臂和腿的設計,讓它具有更柔性、更靈巧的操作能力,並配合數據收集,正式升級人形機器人的“大腦”,進一步提高美的人形機器人的性能。

“內銷市場前三季度在以舊換新政策強力拉動下,三大白電出貨量均實現穩步增長,絕對值再創歷史新高,近期第四批以舊換新資金已下達,展望四季度內銷市場整體仍有望在政策托底下保持平穩,但同比增速會隨着去年同期高基數影響而逐季降速。”申銀萬國證券分析師劉正表示。

今年空調市場價格戰激烈

今年空調行業競爭激烈,格力電器加大非空調品類拓展,公司在互動平台表示,今年3月董明珠健康家首店落地北京以來,董明珠健康家在全國已建設970多家,消費者對非空調品類關注度和購買量增長顯著。公司將根據“成熟一家,開設一家”的原則穩步推進門店新建和改造。

不過,空調行業市場爭奪戰持續。前三季度,海爾智家中國區收入增長9.5%,第三季度中國區收入同比增長10.8%:分業務板塊來看,冰箱、洗衣機、水聯網等產業增長平穩;空調、廚電等增幅優於行業,如家用空調產業第三季度收入增長超30%。

銀河證券分析師何偉提到,美的集團上半年ToC內銷增長快於外銷,第二季度公司主動發起空調價格競爭,藉助華凌品牌提升市場份額,但對毛利率有負面影響;618之後公司恢復空調價格,帶動內銷毛利率提升,第三季度公司內銷空調收入增長較慢。

格力空調不僅面臨美學空調海爾空調等傳統對手,還迎來小米空調新勢力競爭。今年8月,小米空調躍居“中國空調銷量第三”“小米空調7月線上銷量超格力”的信息此起彼伏。在小米集團今年半年報業績電話會上,盧偉冰表示,今年上半年大家電價格戰比較激烈,很多“老大哥”對小米比較重視,下起手來也不是很輕,但小米扛住了價格戰的衝擊,空調實現了量價齊升。

對於空調市場價格戰,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8月表示,家電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大家不再追求技術突破,轉而以簡單地偷工減料,以低價格忽悠用戶。我們要堅守品質,消費者總有一天會看到,如果圖便宜買1000元的空調,面臨的維修成本遠遠大於購買一台質量好的產品,劣質產品耗電量也是正常產品耗電量的翻倍。

10月28日,小米繼手機、汽車之後的第三家大型製造工廠——武漢智能家電工廠一期正式竣工投產。工廠佔地超750畝,總投資規劃超25億元,峰值年產能可達700萬套,預計年產值140億元,2026年將開啟空調產品大規模量產,實現高端空調自研自產。

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再次表示,“未來五年,小米要成為中國大家電頭部品牌,推動大家電業務達千億規模,空調業務目標進入中國市場前二。”他強調,小米進入家電領域堅持“做產業貢獻者,而非破壞者;做產業進步推動者,而非價格戰參與者,不參與行業價格內卷”。

格力空調高築“護城牆”,3月13日,格力電器市場總監朱磊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晶弘空調第一步先進入工程機領域,服務學校等場景,更能滿足實際需求。下一步,晶弘品牌將在格力電器產品體系內實現不同價位段補齊,主打性價比。

近期,格力空調先後在京東平台推出“小涼神”系列,在天貓平檯布局“致享家”品牌,且兩個品牌產品均主打性價比定位,售價較格力主品牌有明顯下探。空調市場份額爭奪進一步加劇。

家電產業分析師丁少將認為,格力布局性價比品牌的舉措,反映了空調市場競爭的新動向。在美的市佔率領跑、小米快速增長的市場格局下,格力的雙線布局既是對現有市場地位的防守,也是對增長空間的探索。

“面對格力從高端市場向中低端市場的延伸,二線品牌需要重新評估自身的市場定位和競爭策略,在頭部品牌的下壓壓力中尋找新的生存空間。空調市場的這一輪調整,最終將促使各品牌更加精準地定位自己的目標客群和發展方向。”丁少將表示。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陳維城

編輯 黃鑫宇

校對 趙琳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