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伴在香港住了半個月,我實話實說:跟網上說的真不太一樣

我們是在香港住了整整半個月才敢說這句話的:“網上說的香港,和現實裡的香港,差得有點遠。”

不是說它不好,而是說它太複雜,不是一兩張圖、幾個短視頻可以概括的。我們是退休後才來,沒任務、沒攻略、沒打卡的壓力,只想看看這座“被說爛了”的城市,究竟是個什麼樣。

不是只有燒臘和雲吞,香港的吃很驚喜

我們最初也以為,香港吃的無非就是燒臘飯、雲吞面、菠蘿油、奶茶,但住下來才發現,原來它是個“國際食堂”。

在中環蘇豪區那邊,我們吃到了正宗的土耳其烤肉,有個小店老闆是從伊斯坦布爾來的,中文講得磕磕絆絆,但人特別熱情。銅鑼灣那幾家日式料理店,品質不輸東京,價格卻比內地大城市便宜不少。還有灣仔的越南牛肉粉,凌晨兩點還有人排隊。

當然,香港也有不少“貴到離譜”的店,特別是遊客集中區。但我們後來學聰明了,避開遊客區,鑽進居民區,才找到了真正的“香港味道”。深水埗那家只賣燒鵝腿的茶餐廳,老闆娘說已經開了三十年,一份飯55塊港幣,肉厚油香,還配一大碗老火湯,比起旅遊區的“網紅店”,實在太實在了。

不是只有高樓,香港的“綠”太驚艷了

網上說香港是“石屎森林”,確實沒錯,一進中環、旺角,樓挨樓、車擠車,壓迫感撲面而來。但我們沒想到的是,只要坐幾站地鐵、搭一趟小巴,眼前就是另一番天地。

我們去過南丫島,走了兩個小時,海風一直吹著,路邊全是本地人開的咖啡館;也去過西貢,坐船去了個叫“浪茄灣”的地方,水清得能看到海膽。最驚喜的是龍脊遠足徑,起點在石澳,我們倆走了兩小時,難度不大,山海交錯的景色讓人完全忘記這是在香港。

七成的土地是郊野公園,這個數據不是說說而已。香港的綠地,不是擺設,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很多老年人早上會坐船去離島釣魚、爬山,回來再喝個下午茶,慢慢悠悠,比內地很多城市都自在。

不是只有冷漠,香港的人情味藏在細節裡

你在網上看到的香港人,可能是地鐵裡板著臉不讓座的那種,但我們住了一個月,發現另一面。

真正的香港人,話不多,但幫你幫到底。我們第一次坐叮叮車搞不清方向,一個大叔主動把我們帶到站牌前,還教我們怎麼買八達通。菜市場那邊,一個賣菜的阿姨每次都會提醒我們“這個菜今天貴,不如買旁邊那個”,後來我們成了熟客,她還送我們幾個橙子。

當然,也有服務員語速快、臉色冷的情況,特別是快餐店。但我們後來想明白了,這是效率問題,不是態度問題。香港人習慣快節奏,但在關鍵時刻,他們不會不管你。

不是只有購物和打卡,香港的文化比想像深得多

大多數遊客來香港,三天兩晚,最多去維港拍個夜景、上太平山頂看看風景。但我們一個月下來,才慢慢摸到了香港“骨頭里”的文化。

我們在西九文化區看了M+的展覽,視覺衝擊非常強,跟我們以前理解的“博物館”完全不一樣。去了香港歷史博物館,才知道這座城市從漁村、殖民地一路走來,為什麼會有今天這樣的性格。

還有那些街巷裡的廟宇,比如黃大仙祠、文武廟,香火旺得很,來拜的人不只是老人,連年輕人都不少。這種“現代+傳統”的交融感,是別的城市少見的。我們還去聽了場粵劇,雖然聽不太懂,但那種沉穩悠長的唱腔,讓人一下子安靜下來。

不是只有高消費,香港其實“貴得有譜”

香港貴,這是事實,特別是租房。但如果你不是來購物狂歡,而是來慢慢過日子,其實也沒那麼嚇人。

我們住的是一間舊樓改的民宿,在九龍城,房間小但乾淨,有廚房。一個月不到一萬港幣,比酒店便宜太多。每天早上我們去樓下買菜,蔬菜比深圳還便宜,雞蛋也新鮮。超市的進口貨確實貴,但本地品牌其實非常親民。

吃飯方面,只要不紮堆去遊客區,基本都能找到40-60港幣一頓的好吃餐廳。我們還去過一次社區中心的老人活動室,裡面竟然還有免費量血壓、打太極的活動,連我們這種“外人”都歡迎參加。

生活成本高,但不是“活不起”,而是“你選不選”。願意走進社區、願意自己做飯、願意搭公共交通,你會發現香港其實比想像裡更有彈性。

不是只有繁華,香港也有疲態

說了這麼多好話,也得實話實說:香港並不是“完美城市”,它也有讓人皺眉的地方。

比如,整體硬件設施有些老舊,很多老樓沒有電梯,街道狹窄,對老人不算太友好。再比如,空氣質量在市中心時常堪憂,車輛密度太大,特別是旺角那一帶,走一圈喉嚨都不舒服。還有一點挺令人唏噓的:年輕人普遍焦慮、壓抑,臉上看不到太多笑容。

我們跟幾個年輕人聊過,他們說房價、教育、工作壓力讓人“喘不過氣”。這不是我們這代人能輕易體會的,但能感受到一種“城市活力在被消耗”的味道。

寫在最後:一個讓人喜歡,又讓人心疼的城市

我們一個月的香港之行,不是旅行,更像一次生活試驗。我們見識了它的多元、美食、自然、人情,也感受到了它的壓力、緊湊和沈重。

香港是一座讓人喜歡,但也讓人有點心疼的城市。它有太多好東西,卻像被困在自己的節奏裡,難以喘息。

網上說的香港,有真有假,但都不完整。只有自己走一段、住一段、慢下來,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樣的。我願意再來香港,但不會幻想它是理想國。它是一個真實城市,有光亮,也有陰影。

如果你問我一句:“值不值得?”我會說:“值得,但別用濾鏡看它。”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