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中美會晤後透露的協議細節顯示,中美兩國在達成貿易休戰時,進行了多項具有高度戰略意義的核心交易。
這次休戰的本質,是美國在科技制裁和關稅上的延遲實施和部分減免,是美國這一年來對中國發起“對等關稅”的無效退縮,是以中國在關鍵經濟領域和核心籌碼上的關鍵勝利。
在中美達成新一輪貿易休戰後,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接受《金融時報》專訪,對中國此前實施的稀土出口管制發表了極其強硬的評論,並劃定了明確的時間表。
貝森特的原話是這樣說的:
“中國讓所有人都意識到了這種危險。他們犯了一個真正的錯誤。”
“把槍放在桌上是一回事,朝天鳴槍又是另一回事。”
中國在稀土領域對美國的脅迫影響力,最多只能持續12至24個月,因為美國有信心在兩年內確保替代供應。
貝森特認為,中國在關鍵時刻實施全面稀土管制,是為了回應美國的出口限制,但這一舉動是非必要的。
但貝森特隨後披露的休戰協議中關於稀土的關鍵細節,卻證明稀土問題在此次談判中佔據了核心位置,這樣不經意又打了自己的臉一巴掌。
貝森特之所以敢於喊出稀土牌最多只能再用兩年,其信心來源於美國主導的全球供應鏈重塑努力,特別是G7集團的集體行動。
前幾日,G7在多倫多會議上宣布成立關鍵礦產生產聯盟,旨在通過承購協議、價格下限和戰略儲備來打破中國的壟斷。
貝森特的時間表,正是對這一聯盟執行力的樂觀預期。
貝森特此前已批評中國管制稀土是對抗世界,並堅稱美方的盟友既不會被指揮,也不會被控制。
作為正義的一方,中方發出的稀土管制是因為美國處處在貿易上針對中國,它不但發起了301條款調查,還指使荷蘭對安世半導體進行強制管制,是一種強盜行為。
這表明美國正在積極呼籲盟友團結,共同推動供應鏈多元化,中方只是被逼無奈,稀土管制只是中方反制美國的一個正義手段。
在貝森特看來,中方只有挨打不能還手才能符合他的預期,顯然他的想法是過於理想。
美國和加拿大正對國內的採礦和精鍊項目提供資金支持,試圖在本土或盟友國建立稀土的中下游精鍊能力。
雖然精鍊產能的建立需要時間,但大規模的資金注入和政治推動,將加速這一進程。
不過外界分析,至少5年內美國不會在重稀土提煉上有所作為。貝森特這次說的2年美國就完成彎道超車,不知道他的自信來自哪裡。
可能貝森特之所以這麼說,只是他個人給稀土直接劃定時間線,堅稱美國將在兩年內確保替代供應。
這句話是對全球發出的明確信號,西方盟友必須抓住未來兩年的窗口期,加速投資和建立非中國稀土供應鏈。
在他看來,如果西方能夠在此期間完成新礦源的開發、精鍊技術的突破和資金的到位,那麼中國的稀土牌將在兩年後基本失效。
這是貝森特以財政部長的身份,為美國政府主導的稀土供應鏈多元化項目提供了最高級別的政治背書。
貝森特給出的兩年時間表,在稀土產業鏈的結構性壁壘面前,顯得過於樂觀。
我們多次分析,稀土產業鏈的難點不在於採礦,而在於中下游精鍊與分離。
不可否認的是,美國芒廷山口、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地擁有豐富的稀土礦源。
在巨額資金和政治推動下,擴大採礦和初級分離產能,在兩年內實現是技術可行的。
貝森特言論的最大弱點,在於中下游的精鍊、分離和金屬製造環節,這也是中國掌握全球90%以上產能的領域。
貝森特強調兩年,是基於地緣政治的緊迫性,而非工業建設的現實周期。
可以明確地說,兩年內美國也許能 확보原料供應,但對精鍊和金屬成品的依賴,幾乎不可能完全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