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基奇小時候,是個大白胖子。
每天灌下兩三升可樂,像給發動機澆糖水。
飛往美國的航班上,他幹掉最後一罐可樂,空罐哐當一扔,算是和過去告別。
落地丹佛,更衣室里一瞅:隊友個個肌肉虯結,龍精虎猛。他第一反應是拎包回家——這地方,不像他能待的。
轉折點:
打球,他靠着一身肥膘和鬼魅傳球,居然也混進了全明星。
但膝痛背痛,像鞋裡硌腳的沙子,提醒他:到頭了。
助教艾亨伯格一句話扎心:“你肯戒了零食,能成MVP。”
2019年初,倆人擊掌為盟。可樂、啤酒、零食,一刀切。
唯獨橙汁和媽媽做的家鄉菜,留了道縫——但也只敢抿一小口,像偷嘗禁果的亞當。
減肥如蛻皮:
減10磅,“身子輕了”;減20磅,“我能扣籃啦?”;減30磅,“加速像踩了風火輪!”
數據最直觀:2018年他場均20+11+7,80場扣11個籃;兩年後,場均26+11+8,72場扣45個籃——MVP到手。
後來故事更瘋:三座MVP、總冠軍、總決賽30+20+10史詩數據。
當初那個連俯卧撐都做不動的胖墩,如今和吉米·巴特勒肉搏都不顯臃腫。
早餐的玄機:
2024年他曬早餐:5000卡路里!
5個雞蛋、火腿培根、奶酪菠菜、燕麥堅果藍莓蜂蜜,配果昔飲料。
分量嚇人,但沒垃圾食品——像給卡車加航空燃油。
“愛不愛扣籃,和能不能扣,兩回事。”這話如今成了他的標籤。
深度觀點:
約基奇的蛻變,表面是減肥,實則是對“天賦”的嘲諷。
NBA多的是彈簧人、肌肉怪,他卻靠着一身“五花肉”和一碗沙拉,重新定義了“身體天賦”:不是瘦成閃電,而是讓脂肪和肌肉達成和解。
他的扣籃或許不飄逸,但那股“原來我能行”的驚喜,比任何暴扣都動人。
有人罵他“還是胖”,有人贊他“顛覆傳統”。
但約基奇自己呢?恐怕只惦記媽媽那盤菜——吃一口,是鄉愁;再吃一口,就是MVP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