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失業率創三年新高!專家:早死早超生!

近日,香港政府公佈了最新的7月至9月失業率數據,數字令人震驚——失業率攀升至3.9%,較上一季度上升0.2個百分點,創下三年來的新高。失業人數更是高達15.56萬,令整個社會為之側目。在經濟陰霾籠罩下,著名經濟學者葉秀亮教授在《財策相對論》中直言不諱地表示,失業率遠未觸頂,或將突破5%、甚至6%的警戒線,令人不禁為香港經濟的未來捏一把汗。

葉秀亮教授指出,當前公佈的3.9%失業率只是冰山一角,實際情況可能比數據更為嚴峻。他回顧了1997年至2003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的慘痛教訓,當時失業率一度飆升至8.7%,就業不足率也達到4%。他警告稱,香港目前的經濟調整才剛剛開始,失業率很可能繼續走高,達到5.5%、6.5%甚至更高都不足為奇。

葉教授形像地比喻樓市調整過程為“磨死你”的漫長折磨。他解釋,樓價和租金不會像跳水般驟跌,而是會經歷一層層緩慢下跌、短暫平穩的反復過程,每次“跌一層、穩一段”,這種反复拉鋸將持續多年,令市場承受巨大壓力。

面對前景暗淡,葉秀亮教授提出了“早死早超生,早重生”的觀點。他強調,如果香港不加快經濟結構和市場價格的調整,衰退將會拖延數年甚至更久。尤其是租金和工資的調整,目前幾乎沒有主動減租或降薪的跡象,這將導致企業負擔加重,最終不得不通過裁員來降低成本,形成惡性循環。

他預測,只有當失業人數大幅增加,商舖空置率飆升,租金和物價開始真正下降,香港經濟才有望逐步恢復活力。但這一過程恐怕需要5至8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煎熬。

這一系列嚴峻的數據和警告讓香港社會陷入沉思。失業率的持續攀升不僅影響民生,更反映出深層次的經濟結構問題。樓市泡沫、租金高企、企業成本壓力,交織成一張難以解開的經濟困局。

專家呼籲,政府和社會應正視現實,推動更大膽的改革和調整措施,才能避免經濟長期停滯,幫助香港盡快走出陰霾。

隨著全球經濟環境複雜多變,香港的經濟調整之路充滿變數。失業率會否在未來幾個季度繼續攀升?政府將採取何種有效措施應對?市場又能否迎來真正的轉機?這一切都牽動著每個香港人的心。

在這場經濟風暴中,香港是否能“早死早超生”,實現鳳凰涅槃?時間,將給出答案。

對於此事,你怎麼看?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觀點!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你的朋友!

關注港聞港事了解真實香港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