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總司令剛放話“紅軍城防線穩如泰山”,前線就傳來士兵的哀嘆:“傷亡快過半了,真守不住了!” 這座被稱為烏東“絞肉機”的戰略重鎮,現在到底是贏了還是要崩了?咱們可以再關注一下最新進展了。
先看烏軍高層畫的“大好藍圖”,那信心確實足。總司令西爾斯基親自跑到前線督戰,對着媒體拍胸脯:“這地方是咱們修的堡壘區,局勢全在掌控里,應對方案早備齊了!”
光說不練假把式,烏軍這回還真押了精銳。有“岩石”之稱的第425機械化步兵營“斯卡拉”都拉過來了,明擺着就是要堵上俄軍撕開的缺口,死保防線。
更關鍵的是,西爾斯基還宣布了個“定心丸”:之前被俄軍掐斷的後勤通道,已經改道通了!要知道打城市攻防戰,糧草彈藥就是命根子,這條線通了,理論上確實能撐更久。
甚至北邊還傳來個好消息:烏軍把沙霍夫地區的俄軍給包圍了!要是能把這股敵人吃掉,不僅能解紅軍城的部分壓力,還能把俄軍的突出部給平了,戰術意義不小。
聽到這兒是不是覺得“穩了”?別著急,高層的話得摻着前線的真話聽。有個前線軍官私下跟記者吐苦水:“早就該撤了!現在硬扛着,傷亡大到沒意義,純粹是填人命!”
這話可不是瞎編,有實打實的慘狀撐着。現在前線部隊缺人缺到離譜,好些單位只剩滿編時的20%兵力,相當於一個連只剩二三十人在守,連防線都快補不上窟窿了。
再看俄軍這邊,是真下了死手。5萬重兵圍着紅軍城打,無人機跟不要錢似的滿天飛,滑翔炸彈更是沒完沒了炸。現在城裡好多地方都成了“灰色地帶”。既不是俄軍的,也不是烏軍的,誰進去都得挨槍子,巷戰打起來比地獄還殘酷。
有人說俄軍推進慢了,其實那是在“憋大招”,先用轟炸把烏軍炸得沒力氣,再慢慢啃防禦縱深,典型的“以耗代打”。
不過有一說一,烏軍也不是全線崩盤。除了紅軍城這塊硬骨頭,其他方向還撿了點便宜:庫皮揚斯克那邊,烏軍已經搶回大半座城,還往東推着想包抄城北的俄軍;恰索夫亞爾更厲害,把之前俄軍宣稱“已經佔領”的勒文托夫斯基區給搶回來了。
說到底,紅軍城現在就是這麼個擰巴局面:烏克蘭軍隊的高層攥着“精銳增援+後勤恢復”的牌,硬要守着這座頓涅茨克的“門戶”;但前線士兵面對着“兵力見底+俄軍狂轟”的絕境,撐不住的信號越來越明顯。
其實這座城就是俄軍的“試金石”。拿不下紅軍城,就別想徹底拿下頓涅茨;而烏軍要是丟了這兒,烏東防線就會被撕開個大口子。現在就看是高層的“決心”能扛住前線的“傷亡”,還是掌握主動權的俄軍用“耗戰”先磨碎烏軍的防線了。這“絞肉機”里的勝負,可能再過幾天就見分曉了。
對於戰局走向,烏克蘭未來研究所執行主任維克多·安德魯西夫作出警示,認為當前波克羅夫斯克的戰鬥態勢與此前巴赫穆特戰役存在相似性,雙方均付出慘重代價,”保護有生力量成為防禦核心”。
俄軍推進步伐雖暫時放緩,但5萬兵力的集結規模預示可能發起新的攻勢,而米爾諾赫拉德作為波克羅夫斯克的重要屏障,或將成為下一階段的爭奪重點。
相信烏軍會馬上崩潰,或者俄軍已經要失敗的人,可能都會失望,而且慢慢接受一個殘酷的現實:紅軍城之戰不會有贏家,只有誰損失得更慘。
關於俄烏衝突,我關注進展,最重要的是觀察戰爭形態的變化,不等於是俄粉或烏粉,所以請大家在評論區理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