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路相伴,胰腺癌術後患者點亮“生命之光”

11月20日,在世界胰腺癌日來臨之際,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婦幼保健院)胰腺中心在1號樓18樓舉辦了以“‘胰’路有你,終身相伴”為主題的第六屆胰腺病友會。院黨委書記丁強,副院長、胰腺中心主任蔣奎榮等醫護團隊及近30名胰腺癌術後患友及家屬共計50餘人,共同點亮相伴“胰”路的生命之光。

“胰”路相伴,胰腺癌術後患者點亮“生命之光” -

生命見證:6位病友“胰”路上的抗癌故事,禮讚醫者仁心活動現場,6位特殊的“嘉賓”走上台前——他們中既有術後生存超10年的“抗癌老兵”,也有跨越廣西、遼寧千里而來的患者代表。他們用親身經歷,講述與疾病抗爭、與醫護並肩的故事,部分病友還帶來精心準備的才藝表演,讓現場涌動着動人的溫暖。“去年我和老伴兒,跟着蔣院長、還有肖斌、塗敏、陸子鵬幾位主任一起參與錄製了央視的節目!”錢先生難掩激動,“今天我想和各位病友分享我最近看到的作家劉楚昕的一句獲獎感言:‘人的一生會經歷許多痛苦,但回頭想想,都是傳奇。’”“不要過多考慮我們為什麼會得這個病、這個病是怎麼來的,相信醫生,謹遵醫囑,不要道聽途說,保持自信、自立,家人看到我們開心,他們比我們更開心。”來自廣西的徐先生和各位病友分享了他的生活趣事,鼓勵各位病友保持積極的心態去享受生活。“我現在通過網絡平台分享我的運動日常,也會直播從患者的視角為胰腺病友們答疑解惑,希望盡我所能地幫助更多病友。”被病友們親切稱為“健身達人”的王先生,自2020年術後出院以來,持續在社交平台分享每日鍛煉視頻,並不定期直播交流康復心得。“2015年11月17日,我在這裡接受了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到今天正好是整整十年了!”59歲的張先生精神矍鑠,話語擲地有聲,“我在治療過程中也吃了很多苦,胰腺中心的主任們對我都很關心,我在重症監護也呆過,李強主任當時也照料我很多。今天看到這麼多病友也很開心,大家把心態放好、正常飲食、配合好醫生。”“今天我來到這裡,就是希望有更多的病人能得到正確的救治,讓蔣主任的醫術傳四方!”來自遼寧的金女士激動地說,她將感謝的千言萬語寄托在兩面錦旗上獻給了中心團隊代表,而活動的高潮,當屬病友吳先生的 “特别致謝”—— 他先通過表演了一段精彩的快板回顧了他的就醫之旅,隨後以一場巧妙的魔術,將一面承載着全體病友心意的錦旗“變”到手中,莊重地獻給中心團隊。這充滿創意與真情的瞬間,贏得了全場經久不息的掌聲。十餘年深耕:組建多學科中心團隊,患者愈後已達“十年可期”活動現場,江蘇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丁強代表醫院感謝社會各界和病友們的支持,更向以劉訓良教授、苗毅教授、蔣奎榮教授為代表的胰腺中心歷代醫務工作者致以敬意——“正是這樣優秀的團隊,才能把醫學上這塊最難啃的硬骨頭‘啃’下來,而且練就了‘一口好牙’。”丁強書記表示,胰腺手術並非胰腺癌治療的終點,“術後長期綜合支持同樣關鍵。未來醫院將繼續全力支持胰腺中心高質量發展,聚焦早篩早診與精準治療的核心難題,完善術後康復與長期隨訪體系,堅持以患者為中心,與每一位患者在未來的健康道路上共同前行。”

蔣奎榮教授在回溯胰腺中心的發展歷程時介紹,胰腺中心的前身是醫院1986年成立的胰腺外科專業組,“自2014年以來,我們團隊整合了胰腺外科、消化內鏡、腫瘤科、重症醫學科等專業組醫生組成了今天的胰腺中心,參與胰腺疾病患者全程診療。而多學科協作,正是我們胰腺中心診療能力的核心優勢,因為胰腺癌患者長期生存的關鍵就在於早期篩查、早期診斷、及時手術以及手術後的綜合治療”,蔣院長告訴記者,胰腺中心迄今累計完成胰腺手術10800餘例,近年來,胰腺癌長期生存率顯著提升。2020年後,胰腺癌根治術後預估5年生存率達32%,和歐美髮達國家相當。本次病友會邀請到現場的胰腺癌患者最長生存期達10年。“今年現場參會的病友們術後生存均超過3年,”蔣奎榮教授堅定表示,“我們胰腺中心追求的從來都不是‘一台成功的手術’,而是讓患者擁有‘有質量的長期生存’——這是我們始終不變的目標。”

科學管理:專業指導,為患者康復之路保駕護航現場,為幫助患者更好地應對術後康復挑戰,胰腺中心的醫護團隊帶來了實用的專業指導。吳飈主治醫師圍繞《胰腺術後血糖管理》詳解日常監測與調控要點;時國東主治醫師則針對《胰腺術後外分泌不足的管理》,從飲食、用藥等方面給出細緻建議,隨後,胰腺中心副主任吳峻立主任醫師、衛積書主任醫師、陸子鵬副主任醫師為患者進行了現場答疑,幫助病友與家屬掌握科學康復的 “金鑰匙”。本次病友會不僅增強了病友戰勝疾病的信心,也進一步深化了醫患之間的信任與情誼,彰顯了江蘇省人民醫院胰腺中心始終與患者同行、致力於提升醫療服務質量的不變初心。

通訊員蔣海燕 何雨田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劉峻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