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總局:羊肉卷摻鴨肉等食安問題有望在檢測技術上實現突破

中新網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 左雨晴) “近年來有這麼幾類食品安全問題,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比如,肉及肉製品中摻雜其他動物源性物質,有的號稱是羊肉卷,其實裡面摻了鴨肉;又比如,食用植物油中摻雜其他油脂,有的號稱是特級初榨橄欖油,其實裡面混入了一定比例的大豆油、玉米油等。要全面解決這些問題,檢測技術是突破口,但是放眼全球,目前各國都還沒有研發出比較成熟有效的定量檢測方案。”

11月25日,在市場監管總局召開的“開展全鏈條抽檢 強化全鏈條監管”食品安全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安全總監孫會川表示,為此,市場監管部門專門採取“揭榜挂帥”的做法,調度全社會優勢的科研力量,來組織開展科技攻關。目前,市場監管部門已收到近百項申報材料,有望在檢測技術上實現突破。

據孫會川介紹,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以全面覆蓋為原則,在鏈條環節上,食品安全抽檢已經覆蓋了食品生產、經營的各類主體和各種業態;以發現問題為目標,把“孩子吃的”作為關注的重點,把“有問題的”作為抽檢的重點,把“說不準的”作為工作重點;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順應食品安全監管新情況新問題,組織開展科技項目攻關,着力解決“檢不出、檢不準、檢不快”的問題;以標本兼治為主線,進一步加大不合格食品的核查處置力度。

截止到今年11月中旬,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完成食品安全抽檢570.26萬批次,檢出不合格樣品15.6萬批次,不合格率為2.74%;完成風險監測23.44萬批次,檢出問題樣品1.02萬批次,風險發現率為4.36%。發現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農藥殘留超標、食品添加劑濫用以及微生物污染等這幾個方面。

市場監管總局:羊肉卷摻鴨肉等食安問題有望在檢測技術上實現突破 -

11月25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開展全鏈條抽檢 強化全鏈條監管”食品安全專題新聞發布會。 左雨晴 攝

市場監管總局食品抽檢司司長衛國鋒表示,今年以來,市場監管部門嚴格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對抽檢發現的摻雜摻假、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多批次不合格等問題依法從嚴核查處置,已辦理食品安全抽檢核查處置案件17萬餘件,罰沒金額約4.2億元,移送司法機關900餘件。

發布會上,衛國鋒通報了重慶五鼎坊食品有限公司生產摻雜摻假食用油案、武漢市江夏區天翼食品加工廠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案、濟寧市兗州區食在民間驢肉火燒店制售摻雜摻假驢肉案、福州誠品盛食品有限公司多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案、杭州臨安少華小吃部制售含非食用物質食品案等5起典型案例。

衛國鋒指出,以上5起食品抽檢核查處置典型案件,暴露出有些生產經營者法律意識淡薄,沒有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要堅決落實最嚴厲的處罰要求,督促企業強化食品安全意識,履行主體責任,健全風險防控措施,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機關,讓違法者付出沉痛代價。

他強調,通過這些典型案例,再次警醒廣大食品生產經營者,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任何漠視法律法規的行為必將受到嚴厲處罰。同時呼籲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監督,舉報違法違規行為,共同守護好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完)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