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火了,每個人在現實中都能找到原型,或許你也身在其中


近期《狂飆》的熱播,聽到的許多的討論聲音。其中有許多的無奈,也有值得人們深思的地方。

先不談這是一部打黑除惡題材的電視劇,就單純從現狀,以及人物歷程來看,就是一部職場大戲,演繹了每個人的心理動態,以及揭露了職場中現狀。

如果你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其實身邊類似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只是更加隱蔽,也許是習以為常之後的麻木。

在這裡從以下幾個角度與大家共同探討。

01.普通人躍遷之路

反面人物:高啟強,楊建。

高啟強的轉折點在認了陳泰這個乾爹之後,一年完成身份的三階跳。試想一下,如果徐江案結束之後,高啟強沒有認這個乾爹,他要付出多少的努力,才能完成身份的三階跳?別說一年了,許多人恐怕一輩子都不一定能達到。

起初高啟強與陳泰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陳泰可以選擇高啟強,也可以選擇別人,所以,在工地當眾下跪也就不難理解了。

這就是社會現狀,普通人想要躍遷,引路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無獨有偶,再談楊建憑什麼是供電局副局長,難道僅僅因為高啟強為他疏通關係的原因?楊建又憑什麼能讓當時的高啟強為其疏通關係?難道僅僅是為他盈利,提供便利?至少楊建不具有唯一性。

原因很簡單,楊建是孟德海的女婿,就像趙立冬挺王力,不過是趙立冬與孟德海的博弈而已。從黃老說:“黃老說,你(趙立冬)和高啟強、孟德海就不要扯胳膊扯腿了。”就很說明問題了,黃老是個站在局外看局內,許多事情看得更清晰。

只不過楊建最終站錯了隊伍,有岳父這個強大的背景,結果選擇了錯的一方,難怪後面越陷越深,如果是孟德海陣營中,他的結局很可能會改變。

這也是職場中,許多人因為站錯隊,而導致自己深陷泥潭的原因。

02.堅守的“底氣”

正面人物:安欣。

延伸閱讀  出道多年終於憑藉一個角色小火了一把,但被經紀人提出解約,對長相否定的喬欣,好慘

安長林、孟德海是他親生父母的生死之交,就單憑安長林收養安欣,他的背景已經超過了許多人,再加上孟德海的加持,以及與孟鈺之間的深厚感情,在這樣的背景,才是他堅持到最後的原因。

否則,安欣很可能會與陸寒一個結局。

雖然有次安欣說:“我可以跟高啟強耗一輩子,你們都有家庭,你們不行。”可惜,並不是因為單身,無牽無掛的“底氣”,更重要的是他身後的標籤。

比如,李響、張彪都是如此,他們並非不懂是非對錯,可是他們有什麼“底氣”來堅守正義?

劇中安欣在專案組之前是宣傳科科長,那是因為有人保他,哪怕是高啟強也不敢輕易動他而已。可能有人會說:“安欣在高啟強混得最差的時候給過他感動。”

可如果想一下陳泰的結局呢?那是讓高啟強發生質變的引路人,結局依然是被架空,不動安欣不僅因為他的身份,更重的是身後的背景。

即便是有背景,安欣的仕途也不是那麼順當,年輕時立功,連專案組領導看到了都說這個年紀,才混到科長,也表示匪夷所思。

比如,譚思言、李響為什麼會被除掉,難道只是他們掌握了有利的證據?那麼安欣在臥底時,看到的一切,以及李響後來提供的證據,難道不是被除掉理由?

安欣懂得隱忍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還是他的“底氣”來自於安長林、孟德海這樣的長輩,他身後的標籤,成為了堅守到最後的“底氣”。

同理,職場中那些有背景的人,哪怕不做事,或者是做錯事,一樣會被容忍,如果換成沒背景的人做相同的事情,結局可想而知。

03.肆無忌憚的原因

劇中那些人不法分子,之所以肆無忌憚,大多數是因為身後靠山。就拿李宏偉來講,不過就是個小混混,之所以敢那麼橫,無非是因為老爹李有田,大小還算個乾部,只不過他不知深淺而已。

同理,高啟強起初有陳泰撐著,後來交了投名狀之後,趙立冬成為了他後台。

反觀那些沒後台,沒背景的人,比如,李響只能以身試法蒐集證據,看守所傳遞信息的獄警,張彪,以及許多被拉下水的人,並非他們願意,而是他們沒有任性的資本。

安欣對唐小龍隱喻的一句話:“路你自己走的,是你跑上來的,是你的選擇……”好像是說,不要為自己犯錯找理由,找藉口。

延伸閱讀  《少年的你》原作者玖月晞到底有沒有抄襲?如今總算有答案可以蹲了

可再看高啟強起初也不過小人物一步步被逼上歪路,為了生存、為了生活、為了活的更好……漸漸的走上不歸路。

當然,還有一些人肆無忌憚,不僅僅是因為有後台,有靠山,還因為他們是那張利益網中關鍵環節。

一張網,抓到一個節點上,那麼整張網都會撲過來,將抓住節點的人包圍。就像徐忠接到領導電話,說:“我能扛得住。”

可領導的回复卻是:“我快扛不住了。我覺得你做事要周全一些,特別是對那些老幹部……我不是刀槍不入啊。”

話裡話外不就是在說,查到一定程度就差不多了,要是再查下去,後果由你自己考慮吧。

再談現實職場中,許多事情不也是這樣嗎?有些人因為有後台,有靠山,哪怕明知道是錯,也敢去做,因為一旦既成事實,大家都是收益者,成為利益共同體。

04.付出的“代價”不是誰能承受

安欣這樣的人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之所以值得敬佩,是以為他付出的“代價”,這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

他是本身是被收養的,沒有家人,46歲未婚,(為了正義,為了所愛之人不受牽連),在單位又不受重用,換位思考有多少人能堅持20多年的時間。

恐怕在這20多年裡,早就開始自我懷疑,這份堅持是否值得。他並不是沒有選擇機會,而是守住了心中那份堅持。

李響用他以為對的方式在贖罪,張彪逐漸的把路走歪,這才是大多數人選擇的常態。

試想一下,在單位不受待見,不被重用,生活裡沒有至親之人的傾訴,一切都要自己默默承受,堅持到正義的到來。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安欣等到了正義到來,可有多少堅守了一輩子,正義真的會來嗎?

在物慾橫流的當下,有多少人還怀揣著年輕時的堅持?大多數人都被社會,現狀磨平棱角,哪怕就是安欣,在第一次見到專案組時,也不完全信任,用相對隱晦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

現實中,哪怕自己是對的,能付出如此“代價”,堅持到最後的人,也是寥寥無幾。正如職場中常說的一句話:“沒有非黑即白,還有中間地帶,色彩斑斕才是常態。”

延伸閱讀  趙本山第5位和第32位徒弟,同為“小寶”,兩人差距如此之大

寫在最後

《狂飆》不僅僅是一部掃黑除惡的影視劇,也揭開了人性的一面,從社會現狀,到職場“潛規則”。有些是因為無奈走上了歧途,有些是因為貪婪,更多的是因為自己的選擇。正如安欣對唐小龍說的那句話:“沒人逼你,是你自己選擇走到這裡的……”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