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奧斯陸5日綜合外電報導)挪威政府希望向世界展示將碳排廢氣注入海牀下並儲存地底的可行性,主張北海可能很快會成為歐洲各地高污染產業的碳排「中央存儲地」。
美國財經新聞網CNBC報導,離岸的碳捕捉與封存(CCS)係指各類從高排放活動捕捉碳、再將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運輸到儲存地點並永久封存海牀下的技術。
石油和天然氣產業長期以來都把CCS技術視為對抗氣候變遷的有效工具,而越來越多容易造成汙染的產業也將離岸碳封存作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一種方式。
然而批評人士警告,將二氧化碳永久儲存海牀下恐有長期風險。環保倡議者認為,這項科技代表「對海洋的新威脅,還會移轉人們對氣候變遷實際動向的注意力」。
挪威能源部長阿斯蘭德(Terje Aasland)對挪威這項離岸CCS的「長船」(Longship)計畫的前景充滿信心,稱這將建立一個完整的大規模碳捕捉與封存價值鏈。
● 打造北海成為歐洲的儲碳池
阿斯蘭德透過視訊會議說:「我認為它能向世界證明,這項技術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他意指位於沿海小鎮布列維克(Brevik)的「長船」CCS設施。
他還說:「我認為能永久安全儲存二氧化碳的北海,可能會成為一些產業、國家和歐洲的中央存儲地。」
挪威計劃分兩階段發展斥資26億美元(約新台幣821億元)的「長船」計畫。第一階段最快可能明年開始,預計25年營運期間內讓二氧化碳儲存能力達到每年150萬公噸,第二階段則預計將儲存量擴充至500萬公噸。
但環保人士指出,即使第二階段計畫大幅增加海牀下的碳儲存量,「仍然只是杯水車薪」。據估計,注入的碳量不到2021年歐洲使用化石燃料產生碳排的0.1%。
北極光合資公司(Northern Lights Joint Venture)是「長船」計畫的一項關鍵。這間合資企業由挪威國營石油和天然氣公司Equinor、英國殼牌(Shell)和法國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攜手成立,將管理「長船」計畫的運輸和儲存環節。
北極光總經理傑考布森(BØrre Jacobsen)表示,北海是個典型「巨大盆地」,擁有很大存儲潛力,離岸CCS一大優勢為存儲地點不會有人居住。
● 碳捕捉與管理 挪威行之有年
挪威在碳管理方面已行之有年,近30年來在天然氣田建置碳捕捉系統,並將捕獲的二氧化碳注入挪威大陸棚海底地層。
分別自1996、2008年開始的Sleipner和SnØhvit碳管理計畫經常被視為碳捕捉技術可行的證明。這些設施從天然氣中分離出二氧化碳,將它們壓縮後再利用管線重新注入地底。
然而,Sleipner和SnØhvit計畫剛起步時都遇到一些問題,包括碳注入過程會發生中斷。
美國智庫能源經濟和金融分析研究所(Institute for Energy Economics and Financial Analysis)在去年一份研究報告指這些問題「使可靠的地下碳儲存概念受到質疑,另人懷疑長時間下的技術和財務可行性」,不是值得效仿和推廣的成功模式。
● 離岸CCS風險
總部位於華府的非營利組織國際環境法中心(CIEL)去年底發布一份報告發現,離岸CCS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發展。截至2023年中,世界各地的企業和政府已宣布建造50多個新的離岸CCS計畫。
如果這些專案按計畫建設並營運,每年注入海底的二氧化碳量將增加200倍。
然而國際環境法中心氣候和能源部門主任芮希(Nikki Reisch)對挪威的提議提出質疑,她說:「挪威對於循環經濟概念的詮釋,似乎是一面以化石燃料製造問題,一面又用CCS解決問題。」
「但如細看這些計畫,就會發現他們面臨嚴重的技術問題,二氧化碳總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雖然目前沒有任何洩漏的報告,但沒人能確保在不同地點,這些不可預測的封儲二氧化碳不會導致不透水的巖層破裂,或注入的二氧化碳又跑回大氣。」(譯者:王嘉語/核稿:陳亦偉)1130305
標題:打造碳排封儲場 挪威相中北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爲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爲,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