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浮式風電技術突破 驗船中心研究獲國際知名SCI期刊收錄

▲國際知名SCI期刊《Energies》論文發表證書。(圖/CR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驗船中心(CR)研究颱風對台灣浮式離岸風電的影響,成果已正式發表於國際知名SCI期刊《Energies》。該研究憑藉技術創新性與實務應用價值,成功通過國際學術審查,展現CR在浮式風電領域的深厚技術實力與專業能力。

截至2023年,全球浮式風電裝置容量約275.8 MW,潛力預估可達80GW,歐洲國家已規劃在2030至2050年間開發5至30GW的浮式風電,顯示浮式風電為未來重要再生能源之一。

驗船中心指出,我國擁有豐富離岸風能資源,發展浮式風電可突破水深限制,成為風電成長關鍵,經濟部能源署亦於2024年1月舉辦「離岸風電浮動式風場示範規劃說明會議」,彙集社會各界聲音,穩健推進國內發展。

然而,台灣位於颱風頻繁區域,風機與浮式平台須承受極端氣候條件,技術挑戰較其他地區更嚴峻,該研究即聚焦於此,分析颱風眼通過場址的風場與海浪狀況,結合海事工程分析程序,考量水動力、氣彈力、運動與機電控制等因素,進行全耦合動態模擬,詳細探究半潛式浮式風力機在惰轉(idle)與發電模式下的運動響應。

作為我國政府在船舶、海事與新能源技術領域的重要智庫,CR長期結合豐富的實務經驗,針對台灣浮式離岸風電所面臨的特殊環境挑戰持續進行深入研究。本次研究成果為浮式風電設施在颱風多發地區的設計與長期營運提供寶貴資訊,並獲得國際學術界的肯定,進一步彰顯CR在浮式離岸風電技術設計驗證方面的專業能力,可為業界提供高品質的技術服務。


標題:台灣浮式風電技術突破 驗船中心研究獲國際知名SCI期刊收錄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