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聞!蔚來又攤上事了:
![]()
新加坡國家隊GIC把它告上美國法庭,說蔚來涉嫌財務造假,市值一天蒸發百億!但內幕其實早有端倪,三年前的做空風波又被翻出來,法院現在還暫停審理。這次蔚來還能扛住嗎?
三年前的舊賬為啥又翻出來?
10月16日,新加坡GIC出手,把蔚來告上美國法庭,直接指控蔚來通過關聯交易虛增收入和利潤,誤導了投資人。
![]()
別小看GIC,這可是全球排得上號的主權財富基金,手裡有錢、能量大。關鍵是,這還是第一次有這麼大的主權基金在美國公開起訴咱中國中概股。
這事其實並不是突然爆出來的,而是和三年前的一份做空報告有關係。 2022年6月,美國灰熊做空機構就盯上了蔚來。
說蔚來通過和“武漢蔚能”這些關聯方搞交易,把自己的營收和利潤給做大了。那會兒蔚來回應得也挺快,說這些指控都沒根據,還專門搞了個獨立調查。
風頭一過,大家也就沒太當回事。可沒想到,三年過去,這事又被GIC翻出來了。有人說,這不就是機構常規的風險管理操作嗎?但在這個節骨眼上拿出來,難免讓人多想。
![]()
尤其是蔚來港股直接大跌8.99%,盤中最大一度跌掉12%,市值沒了百億港元。這份殺傷力,誰看了不心慌?
很多人第一個反應就是:為啥GIC選在這個時候發難?其實資本市場的嗅覺,向來比普通人要敏銳得多。別看新能源車還挺熱鬧,蔚來這些年其實過得併不順。
高投入、低迴報,特別是堅持搞換電站這一套,燒錢燒得飛快。蔚來全國的換電站已經超過8000座,光建設費用就燒掉了快百億。
![]()
更要命的是,這些換電站大多數還在虧錢,只有大概15%能賺錢,而且還都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這些車流量大的地方。
蔚來當年靠著換電模式、用戶社區、品牌調性在高端電動車市場贏得一席之地。但這兩年,新能源市場變化太快了。
快充技術不斷突破,小米都能幹出760公里續航。換電的速度優勢一下子就被追上了。說白了,蔚來賴以“講故事”的那一套,已經不再吃香。
多品牌戰略能救蔚來嗎?
很多人覺得,蔚來賣得還挺好,怎麼就說要退市了呢?數據確實挺好看。 2025年9月,蔚來新車交付3.47萬輛,同比增加64%。
![]()
但細看發現,主品牌只有1.37萬輛,剩下的都是樂道和螢火蟲兩個新品牌撐起來的。這說明啥?老品牌力不從心,新品牌在拼命搶市場。
蔚來一直堅持純電,不做增程。李斌多次公開表態,蔚來和樂道都只做純電。可市場用腳投票,增程式車型這兩年就是火。理想等這些品牌,靠著增程技術銷量蹭蹭漲。
2023年理想就實現了全面盈利,淨利潤117億。反觀蔚來,光2023年就虧了207億,2024年繼續虧到224億,單車虧損超過13萬。
有消息說,蔚來終於扛不住,要在2026年推混動車,還要用螢火蟲品牌在中東、北非和歐洲先賣。這其實就是妥協了,國內市場太卷,只能到海外碰碰運氣。
![]()
蔚來說自己技術牛,2024年研發投入可是高達130個億,主要砸在智能駕駛、電池、換電這些領域。但問題是,核心技術團隊卻頻繁跳槽。
2024年6月底,智能駕駛規劃專家胡成臣公開宣布離職,半年時間自動駕駛團隊核心成員流失6人。
蔚來回應說是為了適應人工智能大潮,要重組架構。但說到底,研發投入再多,核心人才頻繁流失,投資人肯定心裡打鼓。
畢竟,智能駕駛是新能源車下半場的製高點,誰掉隊誰就被市場邊緣化。
蔚來的優勢還剩啥?
雖然蔚來這兩年麻煩不斷,但也不是一無是處。全國規模最大的換電網絡已經搭起來了,這點誰也沒法抹殺。
![]()
且蔚來的用戶社群做得確實好,粉絲黏性高,車主之間互幫互助,口碑不錯。再有就是研發投入一直捨得砸錢,保持了技術領先。
但這些優勢能不能轉化成真金白銀,還得看市場和時間。新能源車市場已經從增量賽道變成存量廝殺,誰都想活下來,誰都想笑到最後。
資本市場的耐心也快被磨光了,大家不想再聽故事,只想看數據和利潤。說到退市,其實目前還沒有最後定論。
GIC的訴訟,法院已經暫時暫停審理,有知情人說這事和三年前的做空報告有關,蔚來早就澄清過。但不管結果如何,這次風波對蔚來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警鐘。
![]()
如果蔚來不能在短期內止住虧損,穩住主品牌,提升市場份額,還能保持技術優勢和團隊穩定,那資本市場遲早會“用腳投票”。
再加上美國對咱中國中概股的監管越來越嚴,特朗普上台以後中美關係更緊張,動不動就要查賬、起訴,蔚來想要在美國市場繼續待下去,難度只會越來越大。
蔚來這幾年經歷了從高光到質疑、再到被起訴的全流程。表面上看,蔚來的問題是財務造假和訴訟風險,其實根子還是商業模式和盈利能力。
換電模式能不能跑通?多品牌戰略能不能站穩?技術路線能不能被市場認可?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了,蔚來的未來就很難樂觀。
![]()
當然,蔚來也不是毫無機會。只要能穩住基本盤,優化成本結構,適應市場變化,還是有希望絕地反擊。
但如果還是靠“燒錢換增長”,一味講故事不講賺錢,那不等市場淘汰,資本也會先把你淘汰。對於關注新能源車的朋友來說,蔚來的這場風波其實就是整個行業的縮影:
賺錢才是硬道理,故事誰都會講,能不能讓人信服,還是得看最後誰能站到最後。蔚來能不能挺過去,咱們就拭目以待吧。
參考資料:《蔚來遭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起訴?法院已暫停審理,知情人士稱可追溯至三年前做空報告但已澄清》——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