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毛主席享年83歲,保健醫生卻說:其實毛主席不具備長壽條件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 柚柚編輯| 文靜初審|小滿

《——【·前言·】——》

說起長壽,大家都知道得有個好身體打底,再加上規律的生活習慣,營養跟得上,心態還得好。

83歲在那個年代已經算是高壽了,可毛主席的保健醫生王鶴濱卻說出了一句讓人意外的話:按理說,毛主席壓根不具備長壽的條件。

這話怎麼理解?

一個國家領袖,身邊有專門的醫療團隊,怎麼會不具備長壽條件?

王醫生到底看到了什麼?

年輕時吃的苦,身體早就埋下了病根

毛主席年輕那會兒,日子過得相當艱苦。

在湖南游學的時候,經常是有上頓沒下頓,風餐露宿是常態。

那時候哪有什麼營養搭配,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

長期的營養不良,讓他的腸胃功能從年輕時就開始出問題。

長征時期就更別提了。

爬雪山過草地,吃的都是些什麼?

挖野菜,嚼草根,能找到點能吃的東西就算運氣好。

那種環境下,別說營養均衡了,就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保證。

王鶴濱醫生後來回憶說,毛主席的腸胃病就是那時候落下的,這個病根一直跟了他幾十年。

關節炎也是那會兒的產物。

長征路上經常要在潮濕的環境裡待著,有時候衣服濕了也沒條件換,就這麼穿在身上。

時間長了,濕氣入骨,關節炎自然就找上門來了。

這些年輕時候落下的病,到了晚年都成了大麻煩。

一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工作起來不要命

三大戰役那段時間,毛主席的工作強度達到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程度。

每天工作14到15個小時是常態,有時候連續三天三夜不合眼。

王鶴濱醫生說,那時候勸主席休息,他總是擺擺手說還有文件沒看完。

建國初期也好不到哪裡去。

1950年抗美援朝決策那會兒,政治局開了13次會議,每次會議毛主席都要參與討論,會後還要整理思路,形成決策。

1950年到1952年土地改革期間,他批閱的文件超過2000份,每一份都要仔細看,有的還要做批註。

作息完全是亂的。

1953年以前,毛主席基本沒有固定的吃飯時間,想起來就吃,忙起來就忘了。

保健局實在看不下去了,在1953年後強制規定了用餐時間:早上10點,下午3點,晚上9點。

可即便有了規定,毛主席還是經常因為工作忙而錯過飯點。

睡覺時間更是沒譜。

經常是凌晨兩三點才睡,睡上四五個小時又起來接著幹。

這種作息別說是老年人了,就是年輕人也受不了。

王醫生多次提醒要注意休息,可毛主席總說國家大事要緊,自己的身體扛得住。

煙癮大得嚇人,一天能抽兩包

毛主席的煙癮,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大。

戰爭年代最厲害的時候,一天能抽40支煙,整整兩包。

辦公桌上永遠放著一包打開的煙,隨手就能拿。

有時候開會討論問題,一支接一支地抽,煙霧繚繞的。

王鶴濱醫生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吸煙對身體的危害大家都知道,可毛主席就是戒不掉。

醫生們想了各種辦法,勸說、限制,甚至把煙藏起來,但效果都不明顯。

1954年之後情況稍微好了一點,在醫生們的不斷勸說下,毛主席把煙量減到了每天20支左右。

雖然比之前少了一半,但這個量對於一個身體本就不太好的人來說,依然是個不小的負擔。

1974年,毛主席的身體狀況進一步惡化,這才下定決心徹底戒菸。

可這時候他已經81歲了,幾十年的吸煙史對肺部和心臟造成的損害,早就無法逆轉了。

73個補丁的睡衣,穿了整整20年

說起毛主席的生活,簡樸這個詞都不足以形容。

他有一件睡衣,從1951年穿到1971年,整整20年。

這件睡衣到最後退役的時候,上面打了73個補丁。

工作人員多次建議換新的,可毛主席總說還能穿,不用浪費。

外出的時候,毛主席堅持自己帶日用品,從來不用公家的。

就連住賓館,他都要求工作人員記下用了多少水電,按規定付費。

有一次工作人員說這是公家的,不用付,毛主席當場就不高興了,說公家的錢也是人民的錢,一分都不能亂用。

吃飯也是極其簡單。

沒有山珍海味,就是普通的家常菜。

有時候工作人員想給他做點好的,他都會制止,說不要搞特殊。

這種簡樸的生活方式,貫穿了他的整個晚年。

身體垮了還要遊長江,73歲照樣下水

1956年,毛主席三次暢遊長江,累計遊了4個多小時。

那時候他已經63歲了,身體狀況其實已經不太適合這種高強度的運動。

可他偏偏喜歡游泳,覺得這是鍛煉身體的好方法。

1966年,73歲的毛主席還能在長江里遊1個多小時。

這個年紀,這個體力,確實讓人佩服。

可王鶴濱醫生說,每次游完泳,毛主席的身體都會有一段時間的疲憊期,需要好幾天才能恢復過來。

醫生們其實並不贊成這麼大年紀還進行這種劇烈運動,可毛主席性格倔強,認准的事誰也攔不住。

他覺得自己的身體自己清楚,不願意因為年紀大就什麼都不做。

這種不服老的精神固然可貴,但對身體的負擔也是實實在在的。

最後的日子,病痛纏身卻依然堅持工作

1972年,毛主席的身體狀況急轉直下。

肺心病發作,高燒不退,一度陷入休克狀態。

聽力開始明顯減退,雙腿也出現了浮腫。

王鶴濱醫生回憶說,那時候給主席治療,他最擔心的就是主席突然倒下。

白內障也找上門來了,視力一天比一天差。

看文件需要用放大鏡,有時候字太小,就讓工作人員念給他聽。

耳朵也越來越背,說話得大聲點他才能聽清楚。

1976年,周恩來和朱德相繼去世,這對毛主席打擊很大。

這兩位都是跟他並肩戰鬥了幾十年的戰友,他們的離去讓毛主席感到深深的悲痛。

身體狀況在這種精神壓力下變得更加糟糕。

1976年9月8日,這是毛主席生命中的最後一天。

就在這一天,他還堅持看書看文件,斷斷續續11次,累計將近3個小時。

吳旭君醫生在一旁看著,心裡五味雜陳。

一個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人,還在為國家的事情操心,這份精神讓所有在場的人動容。

9月9日,毛主席與世長辭,享年83歲。

笑談生死,要把骨灰撒進長江

毛主席對於生死看得很開。

他跟保健醫生吳旭君聊過這個話題,說人總有一死,這是自然規律,誰也逃不掉。

他還特別交代,自己死後要火化,骨灰撒到長江里,回歸自然。

這種豁達的生死觀,讓身邊的醫護人員都很佩服。

面對死亡,很多人會恐懼,會不安,可毛主席卻能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面對。

他說自己這一輩子為人民做了點事,也算沒白活,死了也就死了,沒什麼好怕的。

王鶴濱醫生說,正是這種樂觀豁達的心態,讓毛主席在身體條件那麼差的情況下,還能堅持到83歲。

如果換成其他人,可能早就被病痛擊垮了。

信念的力量,有時候真的能創造奇蹟。

結語

毛主席的83年人生,真的算是個奇蹟。

年輕時營養不良落下一身病,工作起來不分晝夜,煙癮又大,生活上還極度簡樸。

按照現在的健康標準,這些條件加起來,能活到60歲都算不錯了。

可他硬是憑著那股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憑著樂觀豁達的心態,憑著鋼鐵般的意志,活到了83歲。

他把一生都獻給了國家和人民,自己的健康反而放在了最後。

這份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信息来源: 《毛泽东保健医生回忆录》,王鹤滨著,中央文献出版社 《走近毛泽东》,权延赤著,人民日报出版社 中央档案馆馆藏文献资料 《毛泽东的养生之道》,吴旭君口述,新华出版社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