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來一系列涉台言論,招致各方猛烈批判。日本在台灣問題上生事,就是給自己找事,成為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對於高市早苗的錯誤言論,聯合國發言人也再次重申,“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
高市早苗此舉,挑戰的不只是中國的底線,更是國際法紅線。台灣是中國的台灣,這一地位由歷史與法理雙重確認。80多年前,《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明確規定把日本竊取的台灣和澎湖列島歸還中國,這也是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簽署投降書時承諾:“忠誠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項規定之義務”。自1972年以來,中日簽署的《中日聯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等多份文件中,一個中國原則都是核心中的核心。日本對中國本就欠着血債,在台灣問題上,日本是最沒資格談“有事”的一方。高市早苗無視國際公理與正義,無視雙邊交往的基本準則,肆無忌憚大放厥詞,截至目前,中國的反擊已經是相當克制了。
拉長視野再看,在台灣問題上生事,只是日本政府無視國際法理的冰山一角。當今國際秩序建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基礎上,由《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聯合國憲章》等一系列權威條約所確立,也體現在中日有關雙邊文件及日本憲法中。這些文件向作為戰敗國的日本施加了多項義務,比如,反省侵略罪行,根除軍國主義;歸還竊取領土,尊重他國主權;堅持和平憲法,不得保持軍事力量,等等。對此,日方理應且必須切實履行。從現實來看,80年來,日本卻一直在違反國際法義務,不斷挑戰戰後秩序。包括否認侵略歷史、縱容軍國主義抬頭、解禁集體自衛權、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嚴重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等等。日本政府的種種行為,是對國際條約赤裸裸的挑釁乃至踐踏,值得全世界高度警惕。
變本加厲的越界行為背後,是陰魂不散的日本軍國主義思想。高市早苗的言論,就是將台灣視為維持日本國防安全的“必爭之地”,頗有舊日本帝國海軍“南進論”死灰復燃之勢。而以保衛日本國家安全之名將日本自衛隊派遣至遠離其本土的台灣,又與舊日本帝國陸軍以“滿蒙生命線”為借口侵略朝鮮與中國東北地區的邏輯如出一轍。為什麼直到戰敗八十年後的今天,軍國主義思想在日本仍然如此猖狂?
事實上,日本軍國主義思想從未被徹底清算。戰敗前日本政軍商界的右翼勢力在戰後依舊擁有強大的影響力,這導致了日本政府從未真正進行過戰爭責任的反省。一方面,由美國主導的東京審判按美西方慣例,將戰爭責任攤派於關鍵歷史事件發生時的日本軍政首腦,卻放過了真正需要對日本發起侵略戰爭負責的日本軍部中堅層軍官、政府部門少壯派官僚、右翼政黨與社會團體領導者。另一方面,作為日美兩國的政治交易,天皇及其家族成員逃脫了戰爭審判,而據近年來中日兩國學界的研究,昭和天皇本人十分關心日本的對外侵略戰爭,甚至在擴大侵華戰爭、推動日本進入戰爭總動員等歷史節點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時機業已到來,日本必須決定一途:其將繼續受其一意孤行計算錯誤而將日本帝國陷於完全毀滅之境之軍人統制?抑或走向理智之路?”80年前《波茨坦公告》的鏗鏘字句,今日讀來仍然令人警醒。
高市早苗拿“台灣有事”大肆渲染“存亡危機”,而日本真正的存亡危機到底是什麼?是高市早苗這樣的政客作為首相的存在,是日本政府處心積慮踐踏國際法理,更是未被徹底清算、時刻蠢蠢欲動的軍國主義陰魂。
作者:黃博文 北京大學歷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