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台股重挫 台鐵大漲 民怨更深

美國對等關稅海嘯來襲,台股昨寫下最大單日跌幅,跌點市值蒸發六點六兆,許多民眾的荷包瞬間大幅縮水,更別提部分中小企業已受到衝擊,外銷訂單急凍,然而交通部卻選在這樣的時機下,趁亂宣布將於六月,「台股沒漲、台鐵大漲」,無疑是讓民眾心情雪上加霜,民生壓力大增。

的確,台鐵票價已卅年未調整,在物價飛揚的年代,票箱收入難以支應營運成本,站在經營角度,台鐵票價確實該漲,也需要漲。但問題在於,政院早在三月底就已核定台鐵票價調整案,若交通部選在經濟氛圍較為穩定時宣布,或許還能減少民眾的反感,如今卻選擇在股市劇烈波動的「黑色星期一」宣布調漲,也難怪被批評是不是與世界脈動處在平行時空。

此外,台鐵近期狀況依舊層出不窮,今年迄今已有五件不當停車事件,準點率問題也未獲得有效解決。更別提台鐵日前花了八千萬元設立太魯閣號事故紀念燈,卻被批評不如將這筆錢用來改善台鐵福利、提高安全改革。

諷刺的是,當立委提醒,票價漲幅應考慮社會觀感審慎評估,交通部次長、台鐵代理董座伍勝園卻稱短程車票漲幅只有七元,這樣應該是有考慮到社會接受程度。但根據台鐵公告,長途車票漲幅明顯,北高票價將一口氣從八二四元漲至九七五元,漲幅超過一五○元,如此有感的漲價,恐不是輕描淡寫就可以帶過。

台鐵票價調漲雖然有其合理性,但選擇在股市崩跌、經濟氣氛低迷時宣布,不僅有點不合時宜,就像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時,賴清德總統宣傳「至少我們還有音樂」、副總統蕭美琴大談「潤餅包什麼料」,一樣令人錯愕。

漲價事關民生,政府應更細膩處理,既要保障公共服務的發展,也要顧及民眾的生活負擔與社會觀感。台鐵在票價調漲的同時,也應該先提升服務品質及安全,否則恐會讓民眾對台鐵感到更加不滿。


標題:新聞眼/台股重挫 台鐵大漲 民怨更深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