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銀行。(圖/資料照)
記者巫彩蓮/台北報導
星展銀行對台灣2025年和2026年GDP成長的預測分別為3.0%和2.4%,美國宣布對台灣對等關稅稅率高達32%,面臨顯著下修風險,假設價格彈性為0.5,32%的對等關稅將使台灣對美國的出口減少16%,並可能導致2025-2026年間的GDP成長下降約2個百分點。
星展銀行於今(9)日舉辦第二季經濟展望線上記者會,星展銀行指出,台灣對美國出口市場的高度依賴,使其容易受到對等關稅的負面影響,2024年,台灣對美出口金額佔其總出口金額的23%,佔名目GDP的14%。在對美國的出口依賴度方面,台灣在亞洲主要經濟體中位居第二,僅次於越南。
由於台灣的外向型經濟結構,其也將受到對等關稅所帶來的間接影響。隨著關稅上升及通貨膨脹壓力的增加,美國經濟預計將面臨停滯性通膨或衰退的風險。雖然川普政府可能會實施國內的減稅措施以緩解關稅上調的負面影響,但這些措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發揮效果。全球經濟同樣面臨衰退風險,貿易量可能萎縮;2024年,台灣的出口總額佔名目GDP的63%,在亞洲主要經濟體中排名第五。
產業方面,科技業受到的影響可能相對較低,星展評估美國從台灣進口的前10大產品,這些產品佔2024年美國從台灣進口總額的79%。對於電子產品而言,「台灣製造」的替代品相對有限。例如,電腦配件、電腦和電信設備的替代品主要來自墨西哥,其關稅稅率低於台灣。半導體產品暫時不受對等關稅的約束。至於非科技產品,如工業機械與工業用品,美國進口商在這些領域擁有更多的供應商選擇,包括來自墨西哥、韓國、日本、加拿大和德國等國家。
台灣需要強而有力的政策應對來緩解對等關稅的影響,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2025年國家貿易評估報告》,台灣對美國產品如大米、豬肉、牛肉和汽車等實施數量限制、海關障礙、檢查、技術壁壘,以及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壁壘。台灣可透過雙邊談判減少這些壁壘,促進美國農產品和汽車的進口。
台灣亦具備財政政策擴張的空間,中央與地方政府債務佔GDP的比例僅為30%左右,這為台灣提供了政策靈活性,可以透過增加財政支出,支持受關稅影響的產業與企業,提振勞動市場、私人消費與國內需求。
標題:川普2.0 衝擊大 星展銀行:台灣GDP成長率承壓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