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以來單日重挫動輒上千點,不少面臨資產縮水,更慘的是融資追繳令齊發。市場一度傳出有停辦「不限用途款項」貸款,經查證後並非「停辦」,只是個股的貸款成數依「擔保品」價值而有不同,有些股票因流通性差,或者是營運虧損,券商就會拒絕以該股票當擔保品。
有大型券商自4月1日起就調整「不限用途款項」貸款的規則,以個別股票(擔保品)來設定貸款成數和利率,業者表示,考量到市場不確定因素和借貸風險升高,因此進行機動彈性調整。
不限用途款項借貸,是用客戶自己手中庫存的上市上櫃股票當成擔保品,向證券公司借錢,投資人要負擔利息與手續費,主要讓投資人資金運用可以更為彈性。可以融通(借錢)的比率原先是可融資融券的股票為六成,不可融資融券的股票為四成。但有鑑於市場波動擴大,因此開始有券商調整該產品的借貸規則。
業者表示,先前申請「不限用途款項」貸款的投資人,在遇到3月底以來的台股劇烈下跌,受傷慘重,投資人更因當作擔保品的股票擔保維持率不足面臨現金追繳,甚至斷頭出場。
因此,開始有證券商在此時機進行規則調整,一般而言,流通性佳且獲利穩健的個股或ETF,目前借貸成數也都可以達到六成,例如台積電、鴻海、富邦金、台灣50(0050)等,其利率也較低,約在3%左右。
而借貸成數低,甚至被拒絕借貸的股票,則以生技股的佔比較高,不過生技股不能一概而論,依照個股不同,有些最低僅三成,高一點可以到四成,至於像是美時就可借到六成,利率均為3.75%。
大型券商領軍,調整「不限用途款項」貸款的規則,業內人士表示,從產品的角度來看,是走向更細緻而多元化,而就市場的角度來看,績優股還是可以成為個人財務護城河,因為績優股受青睞的程度會更升高。
標題:券商限縮「不限用途款項」貸款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