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馬上來臨,征戰國慶檔的十幾部影片也加大了宣發力度,特別是《我和我的父輩》更是主創與演員集體線上營業,努力追趕遙遙領先的《長津湖》。
儘管,《我和我的父輩》的主創以及演員們努力追趕,但是,無論是從淘票票、貓眼的想看榜資料,還是首日預售票房來看,《長津湖》無疑還是國慶檔最大的贏家。
當然,也有不少觀眾在期待《我和我的父輩》能逆風翻盤,那這個國慶檔就真的有許多看點了。
那麼,影片《我和我的父輩》能不能趕超《長津湖》呢?我們還是讓資料來說話吧。有道是空說無憑,各個平臺上的各種資料可是所有觀眾用真金白銀的票據投出來的,這個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
我們先從影片自身的品質方面來分析下《長津湖》與《我和我的父輩》具有的各自優勢。
從影片講述的故事題材來看,《長津湖》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時期最重要的一次戰役——長津湖戰役中發生的故事。
為了更好的觀影體驗,筆者建議大家在看影片《長津湖》之前,最好去了解一下歷史上長津湖戰役的真實情況,從戰爭的意義到作戰時上級領導的作戰意圖,到9團戰士們為了戰役的勝利付出了怎樣的犧牲。
開戰時,我志願軍戰士裝備十分落後,基本上還是“小米加步槍”的配置,而美軍不但有先進的戰鬥機、轟炸機、坦克,還有各種先進的武器與裝備。
從雙方投入的兵力來看,美軍是我軍的三四倍,因為戰場大多是在冰天雪地的荒郊野嶺,志願軍後勤供給跟不上,很多戰士穿著單薄、沒有糧食。作戰條件十分艱苦。許多戰士沒有犧牲在美軍的槍口下,而是活生生的凍死在了陣地上……
這段歷史,讓國人淚目,讓美軍敬畏。許多從長津湖戰役中逃生的美軍,每次提到那次戰役都不寒而慄。而志願軍戰士不怕艱苦、不怕犧牲的精神更值得我們每一箇中國人去銘記,去緬懷。有了這麼一個濃郁的愛國情懷在,《長津湖》已經完勝《我和我的父輩》了。
當然,《我和我的父輩》也有自己的殺手鐗,那就是強大的演員陣容與主創團隊,這個是其他國慶檔影片無法相比的。更何況前面還有《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積攢下來的好口碑、好勢頭。
如果說,《長津湖》是一道催淚大餐,味道有點猛、有點烈,那麼《我和我的父輩》就是一部精緻的小拼盤,口味比較多,氛圍也輕鬆,它們都有著自己的觀眾群體。
不過,從淘票票與貓眼的想看榜來看,《長津湖》還是大大超過了《我和我的父輩》。比起《我和我的父輩》的投入來看,《長津湖》絕對是大手筆、大投資。
從點映票房與口碑來看,《長津湖》也是完勝。作為在北京電影節開幕式上首映的影片,長達三小時的放映,讓觀眾們完全沉浸在影片的敘事中,振奮、悲痛、感慨、哀傷等情緒深深抓住了觀眾的心,第一輪上映後,《長津湖》好評如潮。
隨後,《長津湖》在9月25號,又開啟了全國32城市的點映,好口碑再一次引起熱議,雖然票價不菲,但依舊一票難求,可見觀眾們對該片的期待值有多高。
而《我和我的父輩》走的卻是群眾路線,從9月27日開始點映,給市場預熱,更是希望搶在《長津湖》之前,先下一城。
雖然,《我和我的父輩》藉助點映時間長這個優勢,累計了5400多萬票房,但是《長津湖》開畫首日的預售票房已經大大超過了這個數字,截止發稿時,《長津湖》預售票房已過億。
給大家看兩張燈塔專業版上的資料統計吧,看看兩部影片的口碑得分,預售票房、首映場次,排片比,《長津湖》都完勝《我和我的父輩》,你覺得《我和我的父輩》還能逆風翻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