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國健署統計,二○一三至二○一六年,國內十八歲男性身高平均值為一七三點三公分,二○一七至二○二○年則為一七二點一公分,變矮一點二公分;女性同期的平均身高,反而增加○點五公分。由於國健署發現,國小、國中學童盛行率,男性皆大於女性,專家認為,肥胖恐是影響男性生長表現的原因之一。
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彭純芝說,近年醫界討論,兒童長期攝取高熱量飲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加上熬夜等生活作息改變,並常使用3C產品、不,造成肥胖盛行率逐年增加,進而影響身體生長激素分泌。
開業皮膚科醫師周宛儀也表示,近年兒童早熟發生率明顯上升,多受到環境荷爾蒙、營養過剩、肥胖、生活壓力等因素影響,其中性早熟為最明確成因。曾有名六歲胖男孩,因兒童痤瘡就醫,經骨齡檢驗,結果竟已是十一歲,如此性早熟狀況,生長板恐提早密合,導致生長發育受影響。
台灣兒科醫學會前理事長李宏昌說,女孩八至十歲、男孩十至十一歲,正是荷爾蒙分泌生長激素的預備期,家長應開始注意,除為孩子補充鈣質,還要增加維生素D、維生素K2,以幫助生長。彭純芝說,兒童長高需有充足睡眠,並攝取足夠維生素C,減少高熱量油炸食物,透過運動促進維生素D與鈣質轉換,才能夠順利生長。
至於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發現,二○一三至二○一六年,台灣十八歲女性的身高平均值為一六○點七公分,二○一七至二○二○年平均身高為一六一點二公分,增加○點五公分,與男性情況大相逕庭。
李宏昌說,過往女孩子被教導要文靜,家長多鼓勵從事室內活動而非戶外運動,隨著性別刻板印象逐漸減少,許多家長鼓勵女兒多運動,當女性開始運動、營養均衡後,身高便愈來愈高。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研究員陳麗娟說,教育部統計,每三位兒童就有一位體重過重或肥胖,今年一月公布「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將依法訂出校園營養基準、監測標準進行研究,以利後續營養推動。暑假將至,提醒家長應讓學童維持良好生活型態,多攝取天然原形食物,減少含糖飲料、規律運動、減少久坐。
標題:18歲男平均變矮1.2公分 女生卻長高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