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海運相隔12年終於提出造兩艘6.4萬噸超輕便型散裝船船計畫。(圖/取自光明官網)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陽明海運旗下的光明海運,自2013年訂造2+2艘6.3萬噸的超輕便型散裝船之後,未再訂造新船,由於公司已經連續4年獲利,在現任董事長蔡豐明支持下,將於近期向母公司提出訂造兩艘6.4萬噸超輕便型散裝船計畫,且可能依舊是2+2模式,也就是外加兩艘選擇權。
光明海運目前經營有11艘散裝船,其中10艘是自有船舶,包括6艘巴拿馬型船與4艘超輕便型船,另有1艘是租賃船。
光明海運在2000年之前,因為有8艘租進營運的船舶租價太高,曾經有較長時間陷於虧損,之後隨著租約到期,2021年獲利10.98億元、2022年獲利5.7億、2023年獲利約4億元、2024年獲利約2.1億元。
由於光明太久沒有造新船,2021年公司業績好轉,且母公司陽明大賺1652.69億元,公司管理階層開始爭取建造新船,但未獲陽明支持,2022年當時的陽明董事長鄭貞茂以光明負債比高達七成理由,表示要等光明財務改善後再議。該年陽明獲利1805.92億元。
2023年10月身兼陽明董事的台航董事長劉文慶談到光明海運,指出光明有幾艘船舶船齡在15年上下,該年造船要2026年年底或2027年年初才能交船,屆時船齡都已18年,他認為光明可以分批建造12艘中小型散裝船,看是由陽明為光明增資造船,還是由陽明訂造,租給光明營運都可以,但是陽明董事會還是沒有考慮讓光明造船,直到今年5月,接掌陽明近10個月的蔡豐明,終於鬆口要讓光明造新船。目前光明負債比約六成。
光明在2013年6月以2加2方式訂造4艘超輕便型船,當時每艘造價在2700到2800萬美元之間,2022年造價已拉高到3400萬美元,由於光明官股身分,目前無法在中國大陸訂造船舶,而韓國造船廠都已不接散裝船,估計只能在日本或台船建造。
業界高階指出,目前在日本建造6.4萬噸散裝船,造價估計約3900-4000萬美元,如果光明能在2022年就下單造船,每艘可省下逾500萬美元;不過目前的造價與2008年金融海嘯前相較仍算低廉,當時該型船造價曾經高達5千萬美元。
光明曾經是準備股票上市的公司,陽明與光明等集團員工約7百名擁有光明股票,陽明董事會是在2016年1月14日決定終止興櫃股票登錄掛牌買賣。陽明集團員工股東都期盼光明未來能恢復上市計畫,也透過股東會要求讓光明擴建新船,適時汰舊換新,賦予光明發展前景。
標題:相隔12年 光明海運終於提出造兩艘6.4萬噸超輕便型散裝船計畫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