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高鐵沿線特區雜糧旱作示範區擴大至近百公頃,節水又減碳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05 15:55:58)農糧署自111年起推動「綠色環境給付計畫」,透過獎勵稻田轉作或辦理生產環境維護措施,達到穩定調減稻作面積功效;112年結合交通部提供節水獎勵推動「雲林高鐵沿線特區推動農田轉旱作專案措施」,在保障農民收益的同時,引導稻農轉型種植雜糧旱作,兼顧發展地方特色產業、減緩地層下陷及維護高鐵行車安全等多重政策目標。

政策疊加,創造雜糧旱作物轉作新動力!

農糧署說明,為協助減緩地層下陷,113年以雲林高鐵沿線地層下陷嚴重區域為推動據點,試行「高鐵沿線特區雜糧旱作示範區計畫」,透過輔導具備農業經營管理及產銷拓展能力之在地經營主體,與農民契作契銷,提高轉作誘因,建立穩健的雜糧產業鏈結模式,去年推動面積達34公頃,今(114)年配合「糧食產業全面升級計畫」,同步提高營運主體獎勵金,鼓勵更多農民與營運主體契作,使面積成長至近100公頃,經統計第一期作節水量達48萬公噸,對減少雲林地區地下水使用及減緩地層下陷均有相當正面的成效。

強化在地產銷優勢、穩健發展國產雜糧多元價值

農糧署表示,雜糧旱作示範區不僅強化雜糧在地生產與品質,也逐步建立穩健的產銷模式,「雲林縣元長鄉雜糧產銷班第29班」透過契作制度與「臺中市大人物農產運銷合作社」及「無印良品」、「全家便利商店」等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串聯農民與銷售通路,讓優質國產雜糧從採收、加工到上市被大眾看見,建立穩健國產雜糧產業鏈。

另「鮮綠農業科技公司」致力於提升國產甜玉米品質,建置完善產品溯源機制及食品安全制度,發展自主品牌,除拓展電子商務與量販管道外,亦著手開發玉米加工產品,合作通路涵蓋家樂福、全聯、好市多、新東陽及王品等知名企業,本年首度於高鐵特區沿線參與示範區種植甜玉米30公頃,正式加入當地甜玉米生產行列,同時結合在地力量,開發多元創新產品,除提高國產雜糧附加價值,更為在地農業創造不同發展機會。

示範區推動展成效,實踐雜糧產業永續價值

農糧署進一步說明,雜糧旱作種植較水稻平均每年每公頃可節水約4,856公噸,本計畫推估示範區節水量逾48萬公噸,相當於190座標準遊泳池用水量,並減少碳排放量約167.4公噸CO₂e,有效降低農業灌溉之地下水抽用,有助於緩解地層下陷問題。

本示範區不僅作為集團化經營的重要實證場域,更藉由政策誘因與通路整合,提升農民參與意願,營造更安心的農業經營環境。該署將持續檢討相關政策,持續傾聽農民聲音與產業需求,打造兼具經濟效益與永續價值的國產雜糧產業鏈,實現提升「農業韌性、農產加值、產業升級」三贏目標。

高鐵示範區雜糧轉作毛豆

高鐵示範區毛豆果莢飽滿

高鐵特區雜糧示範區轉作甜玉米


標題:雲林高鐵沿線特區雜糧旱作示範區擴大至近百公頃,節水又減碳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