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現場直擊!Mercedes-Benz CLA L2++ 市區智慧駕駛完整體驗


這次 IAA 賓士 Open space 展區可以體驗 L2++ 和 L3 智慧駕駛。 記者趙駿宏/攝影

梅賽德斯·奔馳 在 IAA Mobility 2025 的重點除了推出純電 GLC 與介紹 AMG GTXX 外,另一個能開放給現場民眾體驗的活動便是「智慧駕駛輔助」。此舉除了在「火力展示」之餘,亦能帶給參展民眾與品牌的互動感,對 Mercedes-Benz 來說無疑是步好棋。

從台灣遠道而來的我們,當然不能錯過這難得的好機會,立刻與台灣同行媒體Mobile 01 的馬克一同跳進貼著「Easy Urban Driving」標語的全新 CLA 中。

現場的 CLA 試乘車貼上「Easy Urban Driving」標語。 記者趙駿宏/攝影
現場的 CLA 試乘車貼上「Easy Urban Driving」標語。 記者趙駿宏/攝影

MB.DRIVE ASSIST PRO (L2++)體驗

首先 Mercedes-Benz 這套 DRIVE ASSIST PRO 駕駛輔助系統基本上還是在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 (SAE) 制定的 Level 2 等級但未達 Level 3 的駕駛輔助系統範疇當中。

在 Mercedes-Benz 內部為了將其輔助駕駛功能區分等級,便有了L2(一般的ACC與車道置中)、L2+(能在高速公路自動變換車道),以及本次體驗的L2++(在市區點到點智慧駕駛)。這是 Mercedes-Benz 內部的標示方式,方便區隔不同輔助駕駛層級,並非 SAE 的正式分級標準。。

MB.DRIVE ASSIST PRO 在賓士內部以 L2++ 來區別智駕等級。 記者趙駿宏/攝影
MB.DRIVE ASSIST PRO 在賓士內部以 L2++ 來區別智駕等級。 記者趙駿宏/攝影

但 DRIVE ASSIST PRO 的核心差異與突破在於,整合 MB.OS 系統與大型語言 AI 模型,讓它不再僅僅是單純的硬體感測器,而是藉由全新開發的 MB.OS (Mercedes-Benz Operating System) 軟體平台,整合了 AI 學習能力。這讓系統能夠像人類一樣,從海量的數據中學習和理解複雜的交通狀況。因此,目前這套系統僅在首款使用 MB.OS 系統的全新 CLA 上才看得見。

DRIVE ASSIST PRO 整合 MB.OS 系統與大型語言 AI 模型。 圖/Mercedes-Benz 提供
DRIVE ASSIST PRO 整合 MB.OS 系統與大型語言 AI 模型。 圖/Mercedes-Benz 提供

由於 L2++ 需要大量的地圖與路況數據,加上各地市場法規認證緣故,甚至連德國自己都還沒辦法實際上路,今年僅將在中國市場上市,明年則會進軍美國市場。

試乘車 CLA 上貼的「Easy Urban Driving」標語,凸顯 L2++ 是為市區智駕而生。 記者趙駿宏/攝影
試乘車 CLA 上貼的「Easy Urban Driving」標語,凸顯 L2++ 是為市區智駕而生。 記者趙駿宏/攝影

就像試乘車 CLA 上貼的「Easy Urban Driving」標語一樣,L2++ 的目標就是要讓車輛能夠透過導航圖資以及車輛周邊的感測器和鏡頭,來完成在市區內點到點的智慧輔助駕駛,解決在壅擠的城市街道駕駛時產生的壓力,也就是「進階市區輔助駕駛」。

由於德國尚未通過 L2++ 法規認證,因此這次搭載 L2++ 的 CLA 是為了 IAA 體驗活動特別准許上路,全程都會由原廠教練或工程師駕駛,我們只能當乘客體驗。

L2++ 今年將在中國市場上市,明年則進軍美國市場。甚至連德國自己都還沒有通過。 記者趙駿宏/攝影
L2++ 今年將在中國市場上市,明年則進軍美國市場。甚至連德國自己都還沒有通過。 記者趙駿宏/攝影

不過 L2++ 並不是漫無目的的兜風,必須先設定好導航地點才能啟動。原廠的示範路線是沿著慕尼黑老城區繞行一圈,並且在離開停車點後就隨即開啟 L2++ 系統讓車輛自行運作。

原廠的 L2++ 示範路線是沿著慕尼黑老城區繞行一圈。 記者趙駿宏/攝影
原廠的 L2++ 示範路線是沿著慕尼黑老城區繞行一圈。 記者趙駿宏/攝影

儘管L2++具備進階功能,其本質仍屬於L2級別。發生交通事故時,駕駛者仍需負起主要責任。因此駕駛仍需雙手輕放在方向盤上,以隨時接管。但剩下的事,如轉彎、辨識行人和腳踏車、甚至連紅綠燈號都能分辨。

在 L2++ 啟動後,在原本方向盤的綠色圖示會多出一個導航的箭頭。 記者趙駿宏/攝影
在 L2++ 啟動後,在原本方向盤的綠色圖示會多出一個導航的箭頭。 記者趙駿宏/攝影

L2++ 的強大在於面對複雜的市區交通情況,都能「預先判斷來勢」並且用最柔和的駕駛方式處置。例如在紅綠燈號轉黃燈時,就會預先減速直至燈號變紅時能確實煞停,並在燈號轉綠時自動前進,整套流程下來只有「柔順」兩字形容,沒有一般輔助駕駛系統常見的突兀感。即便在路口轉彎時,後方盲區突然有腳踏車或是行人衝出來,都能依靠鏡頭預先捕捉並提前進行溫和的煞停動作。

L2++ 可以依據鏡頭和感測器預測行人走向,並提前煞停。 記者趙駿宏/攝影
L2++ 可以依據鏡頭和感測器預測行人走向,並提前煞停。 記者趙駿宏/攝影
原廠表示 L2++ 有著 10 顆鏡頭極其複雜的運算,即便是突然衝出來的腳踏車也能預判。 記者趙駿宏/攝影
原廠表示 L2++ 有著 10 顆鏡頭極其複雜的運算,即便是突然衝出來的腳踏車也能預判。 記者趙駿宏/攝影

而在行駛方面,這次體驗 L2++ 的限速為 50 km/h,但會根據偵測速限標示主動調整。除了加、減速的邏輯與控制已相當細膩外,根據導航圖資的變道、轉向,甚至到地下道變換匝口都順暢自如。試駕過程中,我向原廠教練詢問「就算迴轉也做得到嗎?」對方自信地回應「當然,在有路徑導航的狀況下能做到所有轉彎動作。」

L2++ 在市區地下道、隧道變線都能精準判別。 記者趙駿宏/攝影
L2++ 在市區地下道、隧道變線都能精準判別。 記者趙駿宏/攝影
L2++ 透過導航知道不久後就要切出匝口,會提前變線至外車道。
 記者趙駿宏/攝影
L2++ 透過導航知道不久後就要切出匝口,會提前變線至外車道。
記者趙駿宏/攝影

能做到如此細微的控制,新 CLA 上眾多的感測器與鏡頭扮演關鍵角色。

Tele- and Wide-Angle Camera:擋風玻璃上的遠距與廣角鏡頭Mid-Range Radar:中距雷達12 x Ultrasonic Sensor:12 組超音波感測器4 x Corner Radar:4 組角落雷達Antenna Module:天線模組4 x Surround View Camera:4 組環景鏡頭Intelligent Drive Controller:智慧駕駛控制器4 x Side Camera:4 組側邊鏡頭 (依市場供應及配備而定)

直接用乘客座螢幕放上 CLA 的感測器圖解。 記者趙駿宏/攝影
直接用乘客座螢幕放上 CLA 的感測器圖解。 記者趙駿宏/攝影
CLA 擋風玻璃上有遠距與廣角兩顆鏡頭。 記者趙駿宏/攝影
CLA 擋風玻璃上有遠距與廣角兩顆鏡頭。 記者趙駿宏/攝影
CLA 葉子板上的側邊鏡頭 (依各市場需求配置)。 記者趙駿宏/攝影
CLA 葉子板上的側邊鏡頭 (依各市場需求配置)。 記者趙駿宏/攝影
CLA 後照鏡上的側邊鏡頭 。 記者趙駿宏/攝影
CLA 後照鏡上的側邊鏡頭 。 記者趙駿宏/攝影

要能在交通狀況複雜的市區街道上,讓車輛自己判斷駕駛,這背後軟體的運算力得十分強大,也能應證 MB.OS 系統真的往 SDV 軟體定義車輛的形式邁進。而安全也是 Mercedes-Benz 最著重的堅持,因此也不斷在世界各個市場如腳踏車盛行的丹麥、荷蘭,還有交通雜亂的印度持續收集數據,期待有一天能夠在更多市場開通這項服務。

鏡頭上粉色的部分,便是系統偵測到的行人樣態。 記者趙駿宏/攝影
鏡頭上粉色的部分,便是系統偵測到的行人樣態。 記者趙駿宏/攝影

據原廠表示,中國市場的 NOA 已相當成熟,因此中國版 CLA 的 L2++ 是使用當地原生的系統數據(Momenta),其他市場的 L2++ 則是用 Mercedes-Benz 自家的系統。屆時,美國市場於明年正式導入 L2++ 後將會是這套原廠系統第一個正式上路的國家。

中國製的 CLA 是用當地原生的 NOA 系統,因此今年 L2++ 就可上路。 圖/Mercedes-Benz 提供
中國製的 CLA 是用當地原生的 NOA 系統,因此今年 L2++ 就可上路。 圖/Mercedes-Benz 提供

至於台灣市場方面,還是有諸多認證和法規的限制,目前連 L2+ 都還在持續努力當中。不過全新 CLA 的 MB.OS 系統支援 OTA ,往後若法規通過,在硬體完善的情況下,進行線上更新也是可期待的未來呢。

這套 L2++ 固然好,但需要各個市場大量的圖資數據做運算,加上各國法規,要普及還得一段時間。 記者趙駿宏/攝影
這套 L2++ 固然好,但需要各個市場大量的圖資數據做運算,加上各國法規,要普及還得一段時間。 記者趙駿宏/攝影

原文轉載來自:源鏈接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