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手指日月,江詩丹頓“尋跡時光”

9月,瑞士高級制表品牌江詩丹頓,邀請全球的重要客人和媒體來到巴黎盧浮宮,見證270周年紀念最重磅作品的發布—— La Quête du Temps尋跡時光座鐘,史上第一次將動偶與時間功能深度融合,开行業新風。

現場親眼看到它的第一感覺是美,然後是精密和復雜所帶來的震撼。一直以來,江詩丹頓堅持在復雜功能領域銳意進取,堅持極致的制表美學,每一次創紀錄的作品,都會引發人們的驚呼與深思。

La Quête du Temps尋跡時光座鐘

在巴黎,江詩丹頓還與盧浮宮宣布开啓新一輪合作,首先便是2025年9月17日至11月12日,以尋跡時光座鐘爲核心的特展。

配合動偶主題,盧浮宮精選了12件館藏共同展出,包括古希臘的水鐘殘件、公元900年左右的孔雀造型動偶、紅衣主教黎塞留的馬車鐘等跨越兩千年的歷史珍品。

其中一件曾屬於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創世紀”(La Création du Monde)座鐘我們不陌生,江詩丹頓2016年曾負責這件傑作的修復,該座鐘具有時間、立體月相、行星運轉等復雜功能,代表了18世紀制表與工藝美學的巔峰。

展開全文

“創世紀”(La Création du Monde)座鐘

La Quête du Temps尋跡時光座鐘,是江詩丹頓270年的一座裏程碑,它致敬了品牌誕生之初那個思想啓蒙、自然哲學蓬勃發展的時代,也呼應了當時盛行的奇珍(merveilles)創作風潮。

自那時起,人們篤信科學、追求真理、欣賞藝術、崇尚美好,而這正是江詩丹頓的精神源泉。

01-

發電機匹配時鐘的核心,有史以來第一個歷史記錄

尋跡時光座鐘,可以說是動偶與制表技藝之集大成者,史無先例。首先以一組數據感受它的復雜和難度:七年研發,共6293個機械零件,其中時鐘含2370個,具23項復雜功能;動偶裝置內含3923個零件,包括158個凸輪,動偶具144個不同姿態……

座鐘可以看作上、中、下三部分:穹頂動偶、天文鐘和基座,但各部分並非獨立,內部關聯緊密。江詩丹頓組織了制表師、藝術工匠、設計師、工程師以及天文學家等不同領域專家,攜手完成了這件曠世傑作。

左右滑動查看,La Quête du Temps尋跡時光座鐘創意過程

其中動偶與機械音樂盒由動偶大師François Junod負責,配樂由音樂家兼藝術總監木童譜寫,日內瓦天文台確認天文歷法信息無誤,瑞士高端時鐘制造商L’Épée 1839打造時鐘機芯及鐘殼部分。

江詩丹頓以日內瓦制表“établissage”分工協作這一傳統,向品牌輝煌的270年歷史致以敬意。

穹頂動偶,如同一個渾天儀,交疊的框架,代表了黃道與“白道”:黃道頂端飾有手工雕刻的太陽,一圈刻有黃道12宮名稱與各宮所佔天球弧度。

“白道”並非月亮軌跡的天球投影,而是具逆跳功能的立體月相的軌道,月球內部安裝機械裝置,並與時鐘和動偶相連,精准模擬月圓月缺變化。

La Quête du Temps尋跡時光座鐘的穹頂動偶和立體月相

玻璃天球上,繪有經緯线與主要的星座圖像——江詩丹頓與日內瓦天文台的天文學家經過嚴密推算,精准再現1755年9月17日上午10時日內瓦天空中的星座分布——Jean-Marc Vacheron正是在那時籤署首份學徒契約,標志品牌由此誕生。這一巧思爲座鐘又增添了更深一層的紀念意義。

渾天儀內部,矗立着一個金色人偶——站在地球上的“天文學家”,象徵漫長歷史中不斷仰望星空、探求天文奧義的人類先賢,他們從日月星辰的無盡流轉中總結規律,制定時間、推算歷法,打造出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各種時計。

La Quête du Temps尋跡時光座鐘的穹頂星空圖和“天文學家”

人偶的頭和手均可活動,能夠模擬人身體的擡、轉、彎等動作:擡頭仰望星空,伸手引導你看向前方的月亮,還可以舉起雙臂指向兩旁的時間刻度……動作極爲順暢且富有節奏,與真人幾乎一模一樣。

La Quête du Temps尋跡時光座鐘的動偶的流暢動作

江詩丹頓爲動偶設定了三套動作,總時長達1分30秒,並伴隨着機械音樂盒鳴奏的配樂。動偶功能可以按需啓動,也可以設定時間後自動啓動。這一切均是通過機械零件配合實現,江詩丹頓聯手François Junod,再現機械動偶傳奇。

人偶動作最爲精彩的部分,當屬與時間指示功能的深度融合,機械動偶有史以來第一次成爲了時間功能的核心部分,而不再只是獨立時間之外的裝飾或者雅趣。

爲了讓時間指示更生動有趣,1到12的小時刻度、0到55的五分鐘刻度都進行了交錯排列,因此,即便動偶啓動的時間相近,人偶的動作看起來也會有較大區別,富於變化,更賞心悅目。

La Quête du Temps尋跡時光座鐘人偶與天文鐘同步指示時間

動作姿態被設定在記憶凸輪中,包含158個凸輪的驅動裝置,如同“機械大腦”般精准控制人偶動作。“機械大腦”,以及鳴奏音樂的機械音樂盒裝置,總共數千枚零件,都被安置在最下方的基座之中。

動偶指示時間,可以與傳統自鳴表類比,自鳴表凸輪系統讀取時間信息後,啓動音錘敲擊音簧,以敲擊次數來告知時間;動偶的“機械大腦”讀取時間後,則是以人偶模仿人體動作來指示時間刻度,後者顯然要更爲復雜、更具難度,這一點從零件數量上也可以直觀看出。

La Quête du Temps尋跡時光座鐘極爲復雜的動偶控制與音樂零件

02-

逆跳與天文,江詩丹頓絕技

爲動偶提供“計時器”功能的天文鐘,是一件具有23項超卓復雜功能的天文時計傑作,將江詩丹頓最具代表性的逆跳與天文功能融爲一爐。

天文鐘爲雙面顯示,正面鐘盤布局遵循對稱美學,陀飛輪與24小時顯示構成中线,時間、萬年歷、動儲、日升日落時間,對稱布於兩側。

La Quête du Temps尋跡時光座鐘的天文鐘正面

天文鐘陀飛輪尺寸是腕表陀飛輪的兩倍大,標識性的馬耳他十字造型陀飛輪框架與固定表橋,都經過一絲不苟的拋光打磨,爲方便觀察者欣賞陀飛輪旋舞之美,其上方安裝了凸圓形放大鏡。

La Quête du Temps尋跡時光座鐘的陀飛輪機構

正面鐘盤外緣對稱的時、分刻度特別醒目,兩枚金質箭頭指針,以逆跳方式顯示時間。24小時顯示盤下方的圓弧形日期刻度,搭配一枚太陽造型指針,同樣以逆跳方式指示日期。

24小時顯示盤兩側的扇面刻度,搭配藍鋼指針指示日出日落時間;萬年歷的星期與月份盤外側,有兩枚較小的金質箭頭指針,以均分兩段方式指示15天動力存儲。

La Quête du Temps尋跡時光座鐘天文鐘功能對稱布局

背面鐘盤是更爲純粹的天文功能:中間部分顯示北半球星空圖,上層玻璃盤以金色勾勒出星座與銀河圖案,以恆星日爲周期旋轉,配合下層深藍色橢圓形金屬盤,顯示觀察者頭頂的即時星空景象。

La Quête du Temps尋跡時光座鐘的天文鐘背面天文功能

星空圖外有三圈同心圓環,最外圈是黃道12宮,中間與內圈圓環以大明火琺琅燒制,分別標注了四季、二分二至點以及月份信息,一枚太陽形指針沿黃道12宮移動,演示太陽一年的軌跡,同時指示季節與月份。

La Quête du Temps尋跡時光座鐘的天文鐘背面黃道12宮

03-

極致裝飾藝術

動偶與時間功能之外,尋跡時光座鐘,還是江詩丹頓高級制表裝飾工藝的一次集中展示,包括手工金屬雕刻、機刻雕花、珠寶鑲嵌、琺琅、手工微繪等傳統技藝。

天球內的星空圖,由藝術家全手工繪制,在球形玻璃內部以鏡像構圖方式創作,但球面不同於平面,藝術家爲此花費了六個月時間研究繪制技法,作品也耗時三周完成,最終呈現出自然、舒適的視覺效果。

藝術家精心繪制La Quête du Temps尋跡時光座鐘穹頂星空圖

座鐘外殼由水晶制成,經過細膩的切割與打磨,高通透的清澈質感,晶體生長過程中的少量內含物,又賦予座鐘時間的痕跡與自然之美。

江詩丹頓風格及傳承總監Christian Selmoni說,江詩丹頓花費了兩年時間,才最終收集齊打造座鐘所需的高品質大塊水晶原石。

La Quête du Temps尋跡時光座鐘精選大塊天然水晶打造外殼

從穹頂頂端的太陽到人偶,從天文鐘顯示日夜的擬人日月到黃道12宮形象,皆由手工雕刻大師細膩雕琢而得;而日月的光芒背景,還運用了手工機刻雕花工藝,呈現出不同的輝芒效果。

La Quête du Temps尋跡時光座鐘運用手工雕刻工藝

陀飛輪和日夜顯示窗外緣,鑲嵌白色長階梯形切割鑽石,凸顯對稱布局的中軸構成;人偶身體上採用粒鑲工藝,鑲嵌122顆明亮式切割鑽石,代表星座中主要的亮星。

La Quête du Temps尋跡時光座鐘以鑽石鑲嵌出星座主星

此外,天文鐘正面的時間、日期、日升日落刻度,背面黃道12宮的軌道宮闕,均以切割水晶鑲嵌而成。

天文鐘底座表面鑲嵌青金石,寓意宇宙深空,碧玉、瑪瑙等硬質寶石鑲嵌象徵太陽系行星,行星名稱以白色珍珠母貝細片拼鑲而來。

La Quête du Temps尋跡時光座鐘以硬質寶石鑲嵌象徵太陽系

每一項傳統技藝都由專業的工匠手工完成,極爲耗時,工匠們秉持精益求精的品牌理念,最終爲精妙復雜的尋跡時光座鐘,賦予精美絕倫的外觀。

04-

藝術大師,致敬曠世巨作

在盧浮宮,江詩丹頓同時發布了一款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致敬時光臻途腕表,以尋跡時光座鐘的動偶與天文功能爲靈感創作,限量20枚。

腕表爲雙面表盤,正面表盤中心是金色人偶,雙臂以逆跳方式指示時間,功能、形象與座鐘的天文學家相呼應;人偶身後的星空,亦是江詩丹頓品牌創立時的日內瓦天空景象;12點位置設有立體月相,與座鐘的逆跳月球如出一轍。

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致敬時光臻途腕表

以人偶手臂指示時間,這一設計靈感可以追到到江詩丹頓1930年打造的“魔術手”懷表,懷表是按需啓動,通常情況魔術師雙臂下垂、靜心安坐,按動表殼按鈕,他才會舉起雙臂指示時間。

“魔術手”懷表

新款藝術大師腕表中,江詩丹頓從2019年推出的Traditionnelle傳襲系列雙重芯率萬年歷腕表獲得啓發,以其創新的“活躍”與“靜待”兩種運行模式爲參考,爲逆跳功能研發出“按需指示”和“持續顯示”兩種顯示機制。

通過表殼10點位按鈕,“按需指示”和“持續顯示”可實現切換。“按需指示”與懷表一致,而在“持續顯示”狀態下,人偶手臂則持續指示時間,並以雙逆跳方式循環往復。江詩丹頓還優化了雙逆跳的技術細節,雙臂逆跳回到零點時,完全同步。

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致敬時光臻途腕表完全同步的雙逆跳歸零

腕表的背面是星空圖和恆星時,與天文鐘背面幾無二致。事實上,自江詩丹頓2005年推出250周年紀念Tour de l’Île雙面腕表以來,在第二面表盤上設置恆星時星空圖,就成爲品牌超卓復雜時計的一大標志性特色。

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致敬時光臻途腕表背面天文功能

05-

致敬歷史,开創未來

不僅是Tour de l’Île腕表,在江詩丹頓尋跡時光座鐘與致敬時光臻途腕表中,我們還能看到許多江詩丹頓從其270年不間斷制表史中汲取的靈感,於無聲處展示出厚重的品牌積澱。

對稱布局於表盤兩側的分段式動力存儲,讓我們首先想到江詩丹頓250周年時推出的Saint-Gervais腕表,其250小時動力存儲也正是採用分段方式,創意跨越20年遙相呼應。

250周年紀念的Saint-Gervais腕表,分段式動力存儲功能

黃道12宮,則有多件傑作出現在我們的腦海:江詩丹頓攜手動偶大師François Junod於250周年打造的L’Esprit des Cabinotiers隱祕式座鐘,還有2017年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哥白尼天體球腕表,以及2025年夏天剛推出的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致敬星辰萬象時計。

Métiers d’Art藝術大師系列致敬星辰萬象時計

標志性的逆跳功能,除了1930年的“魔術手”懷表,江詩丹頓在1990年代推出的墨卡托地圖系列腕表,2016年的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渾天儀式陀飛輪雙逆跳腕表,以及Patrimony傳承系列中逆跳日期、逆跳星期等作品,都是這一品牌特色功能的典範。

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渾天儀式陀飛輪雙逆跳腕

當然,在慶祝270周年這件大事上,江詩丹頓不僅要致敬、紀念歷史,還要开創未來,於牢固的歷史根基中,生發出創新的枝幹。

無論是將動偶與時間功能深度融合,還是爲雙逆跳开發“雙顯模式”,亦或是“鐘表與奇跡”發布史上最復雜腕表Solaria首創的“追星逐日”功能,都展現出江詩丹頓追求高級制表極致復雜與美學的不變初心,以及雄厚的實力底蕴。

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Solaria超卓復雜功能腕表– La Première

江詩丹頓270周年“臻途” 紀念,研發新品之多、功能之復雜、工藝之絕美,縱觀整個行業,都是“前無古人”的。對當下的鐘表行業來說,這是一個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的舉動,對行業未來有着難以估量的啓發意義。

通過以下視頻,繼續了解La Quête du Temps尋跡時光座鐘


標題:史上第一,手指日月,江詩丹頓“尋跡時光”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