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定額逾30年 股市獅公:有錢就會在銀行買實體黃金

▲李永年5年前開始積極布局實體黃金,比起黃金存摺,在稅賦上享有優勢。

圖文/鏡週刊

黃金價格屢創新高,投資人如何在波動中找到進場策略?股市獅公李永年把實體黃金視為「類固定資產」,以定期定額方式持續布局超過30年,在金融市場崩盤時發揮避險作用,他說,這波金價漲幅相對強勢,會等價格回檔至3,500 至 3,600 美元再進場。

美國政府關門危機,卻意外迎來利多,美股、台股再創歷史新高,美元指數、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下滑,特別的是,具避險特性的黃金價格持續站上高點,10月1日國際金價一度衝高至3,895美元,直逼3,900整數關卡。

「我買黃金跟買ETF一樣,都用定期定額,差別在時間點沒這麼精準。」股市獅公李永年笑說,只要手上有閒錢,就會走進台銀(台灣銀行)臨櫃,買進一點實體黃金,再存放到銀行保險箱,「一台兩體積只有小小一塊,但拿在手上很有份量感,開心程度勝過買鑽石。」

投資黃金超過30年,李永年的黃金部位已經累積出一定規模。他坦言,這波金價已到相對高點,且逼近4,000美元整數關卡,恐出現高檔震盪,因此近期沒有進場,預計等價格回檔到 3,500 至 3,600 美元之間再出手,「過去黃金沉寂很久,這波漲勢是近 45 年來的波段高峰,5年前我就開始積極買進。」

李永年指出,投資避險工具最可靠的只有兩種:美國公債與黃金。但隨著川普上任後政策多變,投資美債的雜音越來越多,黃金反而顯得單純、穩定,「除非哪天發現有挖不完的金礦,不然黃金的稀有與穩定價值,在通膨環境下最能保值。」

他進一步說明,台灣外匯存底有7至8成都放在美債,但放眼全球,各國央行正逐步提高黃金儲備率,此外,中國和印度長期偏好買進黃金,整體需求不斷增加,在動盪環境中黃金更有其地位。

事實上,李永年偏愛實體黃金的優勢顯而易見,「實體黃金賣掉時不會課所得稅,對退休族很友善;黃金存摺雖然要併入所得稅,但對年薪百萬以下的小資族,稅賦影響有限,是相對便利的管道。」

此外,他也把黃金當作「類固定資產」,長期持有,只在急需現金才會賣出變現,「股市每隔幾十年就會出現崩盤,屆時就是黃金價格飆漲的時候,我會適度調節,等回檔後再買回。」他建議,要是股票資產佔比50%,最好配置2到3成資金在黃金,發揮保護作用。

更多鏡週刊報導


標題:定期定額逾30年 股市獅公:有錢就會在銀行買實體黃金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