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天! 15人!上海這位老爺叔的經歷……家人說起數度哽咽

來源:新聞坊

如今,老人患病住院

病床陪護成為不少家庭

面臨的現實難題

有的子女得放下工作親自照料

更多的家庭則選擇聘請護工

來分擔壓力

最近

家住寶山泗塘一村的嚴老伯

卻在大手術之後

得到了特殊而溫暖的陪護

原來,來自社區的15位銀鈴志願者愛心接力,陪他走過了25天艱難的康復之路。這25個日夜,”志願者白天陪伴、老伴傍晚接手、兒子夜間守護”,在大家的愛心接力之下,嚴老伯一天天好起來,度過了最灰暗的日子。

嚴士榮居民:

這次一共住了25天醫院,我怎麼撐過來的,但這25天我真的很開心,我76歲了,沒這麼開心過。

大病初癒

嚴老伯心中除了康復的喜悅

更滿懷著對15位志願者

的深深感激

一個月前,嚴老伯因急性腸梗阻被緊急送往仁和醫院,醫生立即為他進行手術,切除了病變腸管,做了臨時排泄造口。這突然的變故,讓嚴老伯一時無法接受。

嚴士榮居民:

下了手術台一看,自己睡著,旁邊五六隻手術袋掛著,有的是小袋袋,有的是其他東西,五六隻掛著。我從來沒有嚐過這個滋味,當時一片空白,我慌死了。

疾病突然來襲,全家措手不及。老伴身體欠佳,無力照顧;兒子忙著聯繫護工,在醫院裡日夜守護,連續兩天兩夜不曾合眼。

好在嚴老伯平時就是社區裡的熱心人,也是小區銀齡志願者團隊中的老大哥。在一家人身心俱疲之際,志願者團隊中的15位成員主動報名,分工協作,接過了陪護的重擔。

銀齡志願者邱炳鳳:

一聽到這個消息,我就說了,我來排班,志願者輪流陪。大家都說好好好,隨便你怎麼排,大家都能夠克服。我們去問護士長、醫生,他能吃點什麼,就事先燒好弄好,第二天一起帶去,大家一起分享,真的像自家人一樣。

按照排班表

每天兩位志願者早晨8點準時”上崗”

一直陪護到下午4點

不僅陪伴檢查,還準備早午餐、陪聊天。在志願者們無微不至的關懷下,嚴老伯的精神狀態一天天好起來。

嚴老伯愛人陳麗萍:

我是很激動的,真的。吊鹽水、上廁所,他們(志願者)也不怕髒,就跟著我老公到廁所裡去。鹽水吊著,還送營養餐、營養湯,特別是朱阿姨,比我老公年紀還大,燒湯燒了兩三個小時,我真的很激動,就像親人一樣。

銀齡志願者邱炳鳳:

因為我們都老了,都可能會生病,不知道哪一天就生病了,子女有子女的工作,今天他有困難了,我們去幫他,哪一天我生病倒下來了,其他人也會來幫我。

醫生告訴記者

腸道手術後早期活動非常關鍵

志願者的陪伴

為嚴老伯的康復提供了重要支持

仁和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黃琦:

有志願者白天一直陪護他活動、行走,對他這個病的恢復是非常有利的。

仁和醫院普外科護士長毛葉萍:

志願者來到病房,對於嚴老伯心理上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能夠減輕他心理上的壓力,對於他術後康復,思想負擔能夠很好地緩解到,起到一個心理的疏導。

帶著這份沉甸甸的鄰里情誼,嚴老伯在身體恢復後,便報名參加了街道的重陽節活動。在居委幹部上門與他排練時,他特地選擇了一首《攙扶》,想用歌聲表達對志願者們的感謝。

15位銀齡老人,用25天接力守護,讓“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老話煥發出最溫暖的光芒。而在張廟街道,像這樣老人間互幫互助的暖心場景並非個例。面對轄區超過40%的老齡人口比例,街道在不斷完善養為老服務體系的同時,也積極扶持公益組織,組建銀齡志願者團隊,讓身體健康、充滿活力的老年人有機會發揮餘熱、老有所為。

小老人幫助老老人,健康老人幫助患病老人,通過彼此的暖心互助,不僅照亮了別人灰暗的日子,也為自己的晚年找到了”遇事有人管、難處有人幫”的情感依靠。小坊覺得,愛是會傳遞的、會循環的,這份鄰里間的凡人善舉,必將溫暖更多的人。

記者:孫子瓔、仲昱峰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