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的那天,直播間還掛著明天的排期。
![]()
沒人想到,那個每天準時開麥、聲音穩得像GPS導航的主持人,會突然消失。
![]()
不是請假,不是調崗,是連告別都沒來得及說一聲,就沒了。
後來才知道,他得的是肺腺癌——一種連咳嗽都懶得提醒你、一發現就是晚期的病。
媒體圈這幾年,像他這樣“無聲倒下”的,不止一個。
不是熬夜趕稿,就是凌晨四點錄節目,白天播新聞,晚上寫稿子,週末還要補採訪。
體檢報告?
早就堆在抽屜裡發黃了。
有人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可沒人告訴你,這本錢,壓根不是你攢出來的,是你透支完才知道它早就不夠用了。
2024年最新數據說,媒體人肺癌風險是普通人的兩倍多,夜班超五年的人,風險直接翻三倍。
不是嚇你,是真有人靠體檢報告救了命。
南京鼓樓醫院剛推了個免費篩查,用一管血就能查出癌前信號,比拍CT還早半年發現。
可有多少人知道?
有多少人敢停下手裡的活兒去排隊?
別再說“我年輕,扛得住”。
肺腺癌從不挑年齡,只挑你有沒有時間照顧自己。
你總以為“忙”是藉口,其實那是慢性自殺的遮羞布。
每天多睡一小時,比吃十盒補品都管用;每週抽半天做個低劑量CT,比等癌細胞擴散再開刀強一百倍。
現在有些台子開始改了。
![]()
央視強制每季度查腫瘤標誌物,BBC要求主持人每季度必須休滿七天,連上海的精神衛生中心都給主持人戴上了能測壓力激素的手環。
不是矯情,是血的教訓換來的底線。
你可能覺得這些離自己遠,可你有沒有發現,最近刷到的主持人,說話聲音越來越啞?
鏡頭前笑得越燦爛,背後吞的藥片越多。
不是他們不想休息,是停不下來——一個節目下線,下一個馬上頂上,稿子改到凌晨三點,第二天七點還得對著鏡頭說“早安”。
別等倒下了才想起健康。
別等確診了才後悔沒早做篩查。
你不是機器,不需要24小時在線。
你不是誰的工具人,你是個活人。
2024年起,45歲以上的媒體從業者,國家給免費做一次低劑量CT。
別嫌麻煩,別等通知,自己去預約。
七種抗體檢測+CT,加起來不到五百塊,能換你多活十年。
你總說“等我忙完這陣”,可哪陣是盡頭?
新聞永遠有下一條,節目永遠有下一季,可你的肺,不會再長出新的。
顧國寧走了,但他的名字,不該只是熱搜裡的一行字。
它該是每個熬夜改稿的人,手機裡存下的體檢預約提醒。
別讓鏡頭里的光,照不見你自己的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