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提醒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癌頭號元兇!宜及早篩檢

分享本文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229 15:31:08)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喜歡寄生在胃內的細菌,雖然其發現是一場意外,亦很晚才被醫界發現,卻是造成消化道潰瘍及胃癌的頭號兇手。安南醫院消化內科病房主任郭立夫醫師提醒,正因為幽門螺旋桿菌嚴重性不容小覷,因此許多人收到體檢報告時,若血液中的幽門桿菌抗體呈陽性,常常會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是否感染胃幽門桿菌,於是拿體檢報告至診間諮詢。

幽門螺旋桿菌篩檢分成「非侵入性」和「侵入性」兩大類,前者包含碳13尿素吹氣檢測、糞便抗原檢驗、血清學抗體檢驗,後者為胃鏡切片採樣。(圖片來源/台灣消化系醫學會《胃幽門螺旋桿菌篩檢指引》)

郭立夫醫師分享診斷幽門桿菌的方法,分成「非侵入性」和「侵入性」兩大類:非侵入性檢查方式包括碳13(碳十三)尿素呼氣試驗、抽血和糞便檢查,其中碳13尿素呼氣檢查是現在最普遍的方法,由受檢者喝下藥水,再檢查呼氣出來的碳13含量,便可知道幽門桿菌感染是陰性或陽性;另一抽血檢測抗體方式,通常需進一步檢測,因此較少作為檢測的標準。至於侵入型檢查,則是胃鏡檢查時,夾取一塊組織採樣進行化驗。

因此,如果發現血液中有幽門桿菌抗體時,是否等同感染胃幽門桿菌?郭立夫醫師表示,仍需要再次進行呼氣檢測或胃鏡組織採樣,才能確定是否感染幽門桿菌。那麼,哪些人需要做胃幽門桿菌檢測?他列舉六大類型:
一、消化性潰瘍:因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與幽門桿菌感染相關;
二、慢性胃炎、腸上皮化生或萎縮性胃炎:這些病竈可視為胃癌的前兆,而治療幽門桿菌可以改善胃黏膜萎縮,大幅減少罹患胃癌機率;
三、胃癌高危險族群:如三等親內有胃癌家族史、抽菸族;
四、長期服用藥物:若因其他疾病而長期使用藥物,較容易讓胃黏膜受損;
五、有消化不良症狀者;
六、缺鐵性貧血或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

郭立夫醫師表示,目前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許秉毅所帶領的消化內科團隊,已研發出新一代混合療法,除菌成功率高達95%,優於傳統的三合一療法。因此,感染幽門桿菌並不可怕,只要給予合適的除菌療程,既可以輕鬆除菌,又能降低罹患胃癌或消化道潰瘍的機率。


標題:醫師提醒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癌頭號元兇!宜及早篩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爲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爲,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