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久沒有看過野生的老鷹在天空翱翔?基隆的海洋廣場,近年成了賞「鷹」熱區,野生黑鳶成群覓食、追逐玩耍,不只遊客搶拍,也讓研究人員相當振奮。因為根據長期追蹤,近兩年全台「黃昏聚集」的野生黑鳶數量,和十年前相比,增加了近四倍。也代表一些環境維護工作,逐漸出現成效。
黑鳶逆風懸停,朝海面俯衝抓到小魚後,和同類三兩成群自在嬉鬧,動物園裡看不到的生態「飛行秀」,在熙來攘往的市區,天天上演。
資深記者葉鬱甫:「這回不追鐵鳥改追真的老鷹,研究人員發現,近幾年全台的黑鳶數量明顯增加,不只愛鳥人士又驚又喜,也蔚為景觀,像我所在的基隆,就是少數可以近距離觀察黑鳶的地方。」
基隆鳥會理事長沈錦豐:「大家知道基隆市,差不多超過六成的時間會吹東北風,吹東北風風就是從(港區)外面吹進來,吹進來遇到建築物的時候,它會上升它有一個上升氣流,那黑鳶它有另外一個英文名字,叫做Black Kite,所以牠就會在這個地方頂著風,然後慢慢的找食物,或者是互相在那邊追逐玩耍,所以牠這時候,就會離我們海洋廣場最近。」
野生大現場,不少鳥迷,為此扛著大砲特地來捕捉生態之美,觀光客或市民,就算身上只有手機,也樂的拍個不停,因為黑鳶成群出沒追逐玩耍的景象,已經許久不曾。
基隆鳥會理事長沈錦豐:「去年年底牠就有紀錄到65隻,那是我們基隆鳥會在正式紀錄以來,數量最多的一次。」
生物數量銳減或增長,必定有個環境變因。
台灣猛禽研究會祕書長蔡岱樺:「全球的滅鼠週的這個活動,它已經停止了,那就是農地的老鼠藥的使用,大幅的下降,這件事情應該是對黑鳶是有幫助的,再來是目前幾個(道路)開發的情況,可能沒有以前這麼這麼嚴重,所以對於牠們的繁殖區域,可能會是保存得比較好。」
黑鳶就是俗稱的老鷹,根據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和猛禽研究會全台追蹤數據,每年十二月黑鳶的黃昏聚集調查數量,2013年只有272隻,到了前年來到近十年最多的879隻,2023年儘管略有減少,但是不只北台灣的棲息地,想在南部目擊也變得容易。
台灣猛禽研究會祕書長蔡岱樺:「黑鳶其實是還算滿,淺山跟裏山的一個物種,它其實就在我們的生活周遭裡面飛行,就是像河邊淡水河旁邊,其實大家都很有機會看到黑鳶在飛,牠們會呼朋引伴地來喫東西,那牠們有時候喫的東西比較偏腐食的,就跟其他的猛禽不一樣。」
台北鳥會總幹事陳仕泓:「所以說在南部,我們有很多像鳳梨田甘蔗田,其實有很多老鼠,黑鳶就會去抓老鼠,或是其實是有點是撿老鼠來喫,老鷹想飛這部影片,就是揭露了說我們的黑鳶,是因為很多是被毒死的,我們會下老鼠藥什麼等等,食物累積之後牠們就掛掉了。」
2015年黑鳶主題紀錄片上映,喚起民眾和政策關注,也讓相關民間團體更有動力追蹤觀察。
基隆鳥會理事長沈錦豐:「發現數量增加之後的黑鳶,有些黑鳶特別不怕人,這也加強了我們認為,冬天的族群有候鳥的可能性很高,所以我們鳥會未來不排除,可能可以做繫放的地方,抓幾隻裝衛星發報機來試試看,看牠們到春天之後,是不是回到(或)離開台灣。」
研究行為需要專業,一般民眾除了影像畫面,都不該佔為己有,學會人員建議以基隆港為例,上午從東岸拍攝角度光線最佳,午後再轉變方向,此外也強調別為了取鏡用餌食吸引。
台北鳥會總幹事陳仕泓:「其實說整個都市當中很多食物來源,各種各類的食物來源,牠們可以自己去撿食,那也不要去刻意去餵食,因為在刻意餵食這件事情當中,牠們會改變牠們的習慣。」
台灣猛禽研究會祕書長蔡岱樺:「牠就是會去撿那些就是狗狗喫剩的,或者是牠早就看到有人放下去之後,牠會去搶,所以變成說你在餵食流浪犬隻的時候,不小心也會餵食到這些黑鳶,造成牠們聚集,鳥跟狗之間的衝突,或是人跟黑鳶之間的衝突。」
猛禽再怎麼猛,終究難敵人為破壞,黑鳶生機再現,或許也是人和自然共存難得學習機會。
標題:海洋廣場賞「鷹」去!全台黑鳶數量稍回升 南、北部出沒增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爲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爲,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