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賣555億,零食一哥要IPO

港股,正上演“量販零食第一股”爭奪大戰。

作者|老高

來源|投資家(ID:touzijias)

港股,正上演“量販零食第一股”爭奪大戰。

盲盒、奶茶之後,年輕人要把零食推向IPO。

繼“量販零食規模最大上市公司”、好想來母公司萬辰集團啟動港股IPO後,中國零食界再掀巨浪。曾計劃也去港股IPO的“量販零食規模最大創業公司”鳴鳴很忙,坐不住了。近日火速更新招股書,力求在萬辰集團港股上市前,順利IPO,斬獲“量販零食第一股”寶座。

中國零食界的資本大戰即將拉開帷幕。比著賣蘑菇起家再轉戰零食的萬辰集團,鳴鳴很忙也很有特點,它們原來是兩家公司(零食很忙、趙一鳴零食)。零食很忙創始人晏週、趙一鳴零食創始人趙定是兩個85後,一個曾在房地產行業摸爬滾打,一個高中輟學去賣炒貨。二人本來天各一方,受新零售風口影響,決心殺入零食界做起暴富美夢,紛紛創立了零食很忙與趙一鳴零食,這兩家公司因為市場重疊,相互廝殺、低價“內捲”,導致雙方陷入窘境。

兩邊都扛不住了,關鍵,投進來的VC/PE、產業資本也不想扛了,於是晏週、趙定決定“握手言和”共同救贖。 2023年,零食很忙、趙一鳴零食合併成新公司鳴鳴很忙。有營銷經歷、擅長“講故事”的晏週做起“大腦”,賣炒貨起家的“技術流”趙定負責前線指揮,二人一文一武配合默契,資本股東歡天喜地。合併時,鳴鳴很忙拿到一筆10.5億元融資,估值超100億元,公司則飛速擴張,用兩年時間把門店從6500家搞到了2025年初的16783家。

公司合併的目標很明確,未來IPO拿下“量販零食第一股”。 2025年,港股IPO前景一片大好,盲盒、奶茶異軍突起,讓鳴鳴很忙看到了資本暴富的機會,計劃赴港IPO。本來,鳴鳴很忙“不著急”,“量販零食第一股”早晚歸它們,可萬辰集團也是這麼想的,後者最大的優勢是,已經在A股上市,港股IPO審核相對輕鬆。資本市場的特點是,“追捧第一”。

所以,鳴鳴很忙壓力山大,此次更新招股書,是想在業績與數據上坐穩“零食一哥”。招股書顯示,2024年,鳴鳴很忙GMV(零售額)555億元,營收393.44億元,淨利潤8.29億元。 2025上半年,公司業績再爆發,GMV達到411億元,同比增長86.9%。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鳴鳴很忙門店總量突破了20000家,按GMV計,是“中國最大的連鎖零售商”。決戰港股,鳴鳴很忙的“量販零食第一股”標籤似乎就在眼前,零食界的造富運動要來了?

2025上半年,港股經歷了一輪奶茶大戰,過去IPO無比艱難的奶茶公司紛紛圓夢,股民感嘆,“還是年輕人的錢最好賺”。當下港股市場,確實是“年輕投資者的天堂”。比如炒作最兇猛的“港股三姐妹”蜜雪集團、泡泡瑪特、老舖黃金,基本上就是專門服務年輕人。

而港股消費、科技領域市值高、股價暴漲的公司也主打服務年輕人。 “年輕人的錢不單好賺”更代表了新興主流消費趨勢。全球“頂流”資本早就在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2016年提出“五新(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和新能源)”概念之前,就把“Z+世代”的年輕人當做未來消費的主力軍,一切跟年輕人有關的事物,借助資本推波助瀾很容易冒出新風口。可以回憶下,近十年最火爆的風口與行業,哪個跟年輕人沒關係?在消費賽道裡,資本聚焦在年輕人“衣食住行娛樂消遣”的方方面面。根據百度文庫統計,“盲盒、奶茶、零食”正成為年輕人日常所需的“三小件”,盲盒、奶茶,亦是2025年港股消費賽道的主要贏家。

但盲盒、奶茶經過上半年的爆炒後,估值進入高位區間,盲盒最大贏家泡泡瑪特年內股價漲幅超200%後,急轉直下。奶茶最大贏家蜜雪集團股價玩起了“過山車”。消費賽道裡,資本急需找到下一個估值成長“窪地”,代表新零售、新興趨勢的量販零食,尚未“上位”。

資本著急,量販零食領域的創業者更著急。當中,更更更著急的莫過於“零食一哥”鳴鳴很忙。就像這家公司的名字一樣“再不忙起來”就來不及了。 2025年,港股熱鬧了快一年,大批高估值“優質”公司吸走了主力資金,原本港股IPO是那些俘獲VC/PE融資的創業公司主戰場,如今也是“A+H”上市公司夢開始的地方,而“A+H”的募資能力遠超創業公司。

同花順統計,截至2025年9月,港股市場“A+H”上市公司募資額佔全年總募資額的60%。其中,寧德時代、恆瑞醫藥、海天味業等通過“A+H”模式上市,貢獻了重要的募資份額。使得越來越多的A股上市公司盯上港股IPO,無形中增大了獨角獸、創業公司的募資難度。

前面提到的萬辰集團就看到了“A+H”契機。 2021年,萬辰集團初次登陸A股IPO的身份是,“食用菌第一股”。萬辰集團創始人王健坤的90後兒子王澤寧在過去幾年帶領公司逐步轉型,進軍量販零食。通過收購一舉拿下好想來、來優品、吖嘀吖嘀、老婆大人等零食品牌,並統一合併為好想來品牌零食,好想來用3年時間,創造了中國食品行業的增速“神話”。

由不足百家門店飛速擴充到近20000家門店。 2024年,萬辰集團營收達到323億元。 2025上半年,公司營收225.83億元,同比增長106.89%,淨利潤4.72億元,同比暴漲50358.8%。無論是門店數量,還是營收、淨利潤,萬辰集團跟鳴鳴很忙的差距在“逐漸縮小”。若是萬辰集團先登陸港股IPO,鳴鳴很忙就很被動了,或守不穩“量販零食第一股”的地位。

對鳴鳴很忙來說,好消息是,萬辰集團的港股IPO計劃需取得監管機構批准,暫時沒有最新動態。鳴鳴很忙火速更新招股書,更大的夙願是想,先拿到港股入場券,鎖定“第一股”。

為何鳴鳴很忙在乎“量販零食第一股”?

這跟風口行業的邏輯有關。 “風口之上豬都能飛,風口之下誰在裸泳?”量販零食跟傳統零食有著本質區別,量販零食本質是2020年全球“黑天鵝”時期,年輕人消費情緒堆積的產物,經資本驅動風口發酵。 2020年,受“黑天鵝”滋擾,傳統商超結構發生裂變,商超人流下滑,年輕消費者轉向高性價比社區零售,疊加電商去中心化趨勢,量販零食概念崛起。

但在“黑天鵝”席捲的3年,一級市場VC/PE對風口的投資策略整體偏向“謹慎”。尤其是線下零售相關風口,在於,不管商超結構如何裂變,“黑天鵝”直接衝擊線下,投資風險大於機遇,也是那3年,VC/PE投資趨勢逐漸分化,更多機構轉向了技術驅動的科技賽道。

科技賽道對VC/PE的“特殊性”是投資避險。在外部環境充滿不確定的情況下,把錢投向技術、錘煉內功、安心研發,遠比規模化的燒錢廝殺更靠譜、穩健。雖然VC/PE的屬性是,“風險投資”,可沒有一個投資人敢在不確定且無把握的狀態下,“真去直面投資風險”。

在對量販零食觀察了3年後,這個行業在2023年才真正迎來風口爆發。萬辰集團、鳴鳴很忙就是在這一年快速成長。風口對量販零食的作用力很大,風口行業如果不能二級市場資本化,往往會披上陰霾。比如曾經火遍中國的“共享風口”,兩大單車頭部或併購或“跑路”。

量販零食很幸運。幸運的點是,風口來臨、“黑天鵝”投資避險的3年,頭部公司熬了出來。這家熬出來的公司便是鳴鳴很忙。在各種公開資料裡,鳴鳴很忙的故事線有點混亂,2023年大合併前,它們是兩家公司,零食很忙、趙一鳴零食。零食很忙成立於2017年,創始人名叫晏週,是個長沙85後,早年在房地產行業做營銷策劃,經常跟個體戶、零售商打交道。

在房地產行業不好賺錢的晏週,通過跟零售商交流,看到量販零食概念的商機,他靠著過往積累的營銷能力與口才,拉到幾位合夥人,湊了10多萬元踏上零食未知創業之路。其在房地產行業的資源極大程度縮減了線下零售最大的房租開支,在長沙當地一步步由小做大。

另一公司趙一鳴零食成立於2019年,創始人趙定也是個85後,他高中輟學投身炒貨生意,手藝“一流”。成立趙一鳴零食前,就是一位坐擁幾家炒貨店的小老闆。趙定學歷不高,卻想的長遠,他做趙一鳴零食“是要給兒子謀一份基業,等孩子長大去接管趙一鳴零食。”

這兩位創始人的早期想法是,“開店賺錢、賺錢開店”。 “戰略”圍繞本地及周邊地區發展。晏週做過營銷策劃、思路敏捷,他聽說“VC/PE能給錢擴大規模”,就走上了資本擴張路徑,拿到了一筆2.4億元融資。趙定不懂融資,可他已是“成功過的小老闆”有錢給自己投。

資本一進來,零食很忙的觸手就變長了,兩家沒有交集的公司,慢慢扭打在一起。起初誰也不服輸,“黑天鵝”的突襲,讓晏週、趙定一度“絕望”,“不打不相識,二人成了朋友。”也有觀點說,VC/PE正處在投資分化期,轉向科技的轉科技,投消費也沒精力“消耗”,在“中間人”的撮合下,雙方“握手”共同熬過“黑天鵝”,兩家公司合併組建鳴鳴很忙。

一家公司很難出現“兩個老大”。

這場併購交易裡,最大贏家是有資本撐腰的晏週,他是新公司的最大個人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第二大贏家是VC/PE,撮合了更大估值潛力的公司誕生,回報會更多。當然,趙定也是贏家,他是副董事長,他與晏週通過一致行動協議綁定,共同主導鳴鳴很忙的決策。

都說VC/PE是金融資本“金字塔頂”最聰明的一群人,果然沒錯。投資避險3年的VC/PE果斷殺回了量販零食行業,催生風口崛起。2023年合併不久,鳴鳴很忙拿到一筆10.5億元融資,估值超100億元。歷史融資軌跡裡,不乏紅杉中國、高榕創投、五源資本、黑蟻資本、好想你、鹽津鋪子等“頂流”VC/PE、產業資本身影。好想你、鹽津鋪子是上市公司,它們入局量販零食可能想尋找“第二曲線”。另一端,賣蘑菇的萬辰集團也琢磨“分一杯羹”。

在VC/PE與上市公司的齊力推動下,量販零食行業吸引了媒體聚焦。創投圈一位老媒體人常說,“VC/PE+上市公司+媒體”是風口“模型”,三點碰撞在一起,就會產生“流量”。

“流量”的終點是資本化。切到量販零食的萬辰集團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頂著“食用菌第一股”上市時,首日市值只有15.86億元,轉型量販零食後,踩到風口的它們業績“脫胎換骨”轉身成了新零售公司,目前市值超330億元。這是“流量”風口、概念在二級市場的魅力。

乘著風口,萬辰集團2024年營收達到323億元。 2025上半年,公司營收225.83億元,同比增長106.89%,淨利潤4.72億元,同比暴漲50358.8%。鳴鳴很忙不遑多讓,2024年,公司GMV達到555億元,營收393.44億元,淨利潤8.29億元。門店方面,兩家​​公司也在賽馬。 2025年初,鳴鳴很忙的門店總量達到16783家,萬辰集團的門店總量是近20000家。

但萬辰集團最初不算鳴鳴很忙港股IPO的競品。 A股有A股的估值邏輯,港股有港股的估值法門,鳴鳴很忙在量販零食行業沒有對手,它們只需登陸港股就能拿下“第一股”。隨著萬辰集團玩出“A+H”模式,味道變了,鳴鳴很忙忽然多了個“第一股”的競爭者。這是其背後VC/PE不願看到的,“第一股”代表著最高的估值、股價增長空間,一旦有了“對標物”,原有的結構被打亂,市場會重新評定公司實際價值,萬辰集團等得了,鳴鳴很忙等不了。

2025年,遞交招股書不久的它們,最近又更新了招股書。上半年,鳴鳴很忙GMV達到411億元,同比增長86.9%。這個數字接近了2024全年GMV總和。它們彷彿想用壓倒性的數據告訴外界,“我們才是零食一哥,未來第一股。”門店增量上,鳴鳴很忙也在締造“神話”。年初,它們的門店總量是16783家。幾個月,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裡,突破了20000家。

不知道是與同行賽跑,還是跟港股IPO年關臨近賽跑。總之,鳴鳴很忙,真的很忙。

那麼,你看好“零食一哥”的鳴鳴很忙的港股IPO之旅嗎?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