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剛曝出中國導彈產能“堆成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就急不可待地跳出來,把台海問題說成“日本存亡危機”,公然叫囂要軍事介入。
這位右翼強硬派顯然忘了,台灣從來不是日本的勢力範圍,而是中國內政的紅線。
![]()
小漢這篇觀察,不為渲染對抗,只為點破一個事實:
當某些人把戰爭當賭注,把地緣當秀場,真正的代價卻要由普通民眾承擔。
導彈不會說話,但它的射程早已劃清了邊界;和平需要智慧,而不是靠煽動仇恨來維繫存在感。
導彈產能驚人擴張
2025年11月6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布了一項基於衛星圖像、政府公告和地理空間數據的深度調查。
報告顯示,自2020年初至2025年底,中國與導彈生產及火箭軍相關的136處設施中,超過60%進行了擴建或翻新,新增建築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
這些地點遍布甘肅、內蒙古、湖北、陝西等地,既有老牌軍工基地,也有新建的高原廠區。
![]()
擴建並非簡單“蓋房子”。
衛星照片清晰顯示,許多廠區出現了多層廠房、硬化掩體、專用測試塔樓和大型轉運平台。
部分場地甚至因產能過快,導彈彈體堆放在露天場坪上,數量之多令美方分析人員感到震驚。
![]()
東風-26、東風-41等主力型號的生產線已實現24小時運轉,從原材料到成品的一體化供應鏈大幅縮短了製造週期。
相比之下,美國“民兵-III”洲際導彈的生產線仍依賴上世紀90年代的設備,新型“哨兵”導彈項目直到2025年才敲定首筆研發經費,預計投產要等到2030年之後。
![]()
產能差距直接體現在核武庫增長上。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2025年6月發布的數據,中國核彈頭數量從2023年的約500枚增至2025年初的600枚以上,年均新增約100枚,增速全球第一。
虽然总量仍远低于美俄(两国合计占全球90%),但结合固体燃料导弹、机动发射平台和多弹头技术,中国战略核力量的灵活性和生存能力显著提升。
![]()
五角大樓在2024年12月的《中國軍力報告》中也承認:
解放軍火箭軍在過去四年間導彈儲備量提高了50%,總數已達約3500枚,並仍在持續增長。
![]()
台海局勢牽動亞太
這一輪導彈產能激增,與台海局勢高度關聯。
美方專家普遍認為,中國大規模擴建導彈設施的核心目標之一,是構建針對外部干涉的“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
尤其在台海問題上,一旦發生衝突,解放軍將優先打擊美軍在亞太的前沿部署節點,包括日本、關島等地的港口、機場、雷達站和補給基地。
![]()
2025年11月7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國會發言中聲稱:“若中國大陸對台灣動武,將構成日本的存亡危機”,並暗示自衛隊可能行使集體自衛權。
這是日本戰後首次有首相將台海衝突與本國“生死存亡”直接掛鉤,且明確提及軍事介入的可能性。
此言一出,立即引發中方強烈反應。
![]()
中國外交部重申,台灣是中國內政,任何外部勢力干涉都將遭到堅決反制,並指出高市言論嚴重違反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的政治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並非空談。
近年來,日本已從美國採購1000枚“戰斧”巡航導彈,加速研發國產高超音速武器,並部署愛國者-3、陸基宙斯盾系統及F-35隱身戰機,攻防體係日趨完善。
![]()
然而,這些設施恰恰處於中國導彈的覆蓋範圍內。
東風-26射程達4000公里,可精準打擊日本全境;東風-21D和鷹擊-21則專為反艦設計,能有效威脅美軍航母戰鬥群。
一旦台海生變,日本若選擇站隊,其本土軍事目標幾乎無處可藏。
![]()
三階段打擊預案曝光
CNN的調查不僅關注產能,還結合兵棋推演和實戰邏輯,披露了中方可能採取的對日打擊預案。
該預案分為三個階段,層層遞進,旨在快速癱瘓日本的戰爭潛力與支援能力。
![]()
第一階段聚焦“破防”。目標是摧毀日本及駐日美軍的預警雷達、反導陣地和空軍基地。
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憑藉5馬赫以上的速度和不可預測的滑翔軌跡,將率先突防,壓制愛國者-3和宙斯盾系統的攔截能力。
隨後,東風-26等中程彈道導彈實施飽和攻擊,預計可在數小時內使80%的關鍵防空節點失效。
![]()
第二階段轉向“斷鍊”。重點打擊舞鶴、橫須賀、佐世保等海軍基地,以及存放燃料、彈藥和航空裝備的後勤樞紐。
鷹擊-18C隱身巡航導彈和無人機群協同作戰,精確摧毀停機坪上的F-35、F-15戰機及海上自衛隊艦艇。
由於日本列島地理狹長、港口集中,一旦主要海軍設施受損,其海上投送能力將陷入癱瘓。
![]()
第三階段直指“命脈”。橫濱、神戶、長崎等地的造船廠、軍工企業和能源進口碼頭成為打擊對象。
這些設施一旦被毀,修復週期長達數月,將嚴重削弱日本的戰時工業恢復能力和資源補給線。
![]()
模擬顯示,僅需數千枚導彈配合隱身戰機和電子戰手段,即可讓日本承受難以承受的損失。
而中國目前的導彈儲備已超萬枚,完全具備分批次、多波次持續打擊的能力。
和平仍是唯一出路
儘管導彈產能和打擊預案令人震撼,但中國的官方立場始終明確:堅持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和外部干涉。
國防部發言人多次強調,國防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而非主動挑起衝突。
2025年3月公佈的國防預算為1.81萬億元,同比增長7.2%,連續四年保持7%以上的增幅,但這一數字仍遠低於美國軍費規模。
![]()
真正值得警惕的是,某些國家試圖借台海問題謀取地緣私利。
高市早苗的言論看似強硬,實則將日本推向危險邊緣。
![]()
事實上,在她表態後短短幾天內,特朗普政府並未給予支持,反而在APEC峰會期間強調“不希望盟友單方面升級緊張局勢”。
俄羅斯也趁機重申對南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的主權,精準打擊日本外交軟肋。
日本國內輿論迅速轉向,前首相鳩山由紀夫等人批評其“冒進誤國”,官房長官木原稔不得不緊急澄清,重申恪守一個中國原則。
![]()
這場風波再次證明,台海和平關乎整個亞太穩定。任何企圖通過軍事冒險博取政治資本的行為,終將付出慘重代價。
中國擴產導彈不是為了炫耀武力,而是築牢國家安全底線。
真正的和平,從來不是靠退讓換來的,而是建立在不容挑戰的實力與清醒的戰略判斷之上。
![]()
當萬枚導彈靜靜矗立在發射井與運輸車上,它們傳遞的不是威脅,而是一個信號:
誰若執意干涉中國內政,必將面對無法承受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