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家的實力爲什么這么強,去完瑞士積家表廠後我明白了

從日內瓦湖到汝山谷:一條通往時間祕境的路

在今年日內瓦”鐘表與奇跡”高級鐘表展期間,我榮幸地收到積家品牌的特別邀請,前往位於瑞士汝山谷(Vallée de Joux)的大工坊進行深度探訪。

抵達日內瓦時,天氣預報中的陰雲意外消散,陽光灑在萊芒湖面上,勃朗峰的雪頂在澄澈的空氣中纖毫畢現。這座城市的節奏如同湖水的波紋,從容而深邃。

日內瓦整個城市的風格像水彩畫一般——清澈、明亮,卻又蕴含厚重的藝術層次。

日內瓦的包容性同樣令人驚嘆。老城區的石板路與百達翡麗博物館的古典鐘表相鄰,而湖畔的現代藝術畫廊又與高級制表工坊隔街相望。

天還沒全亮我就准備出發了,要知道平時這個點我連鬧鐘都叫不醒。但今天不一樣,要去積家大工坊啊!從市區出發到達積家大工坊大約需要兩小時的車程,特意選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手機相機也是提前一天充到了滿格的電量。

汽車駛出市區後首先吸引到我的是大片的綠色草坪,油菜花田黃得亮眼,最吸引我的還是草坪上的牛群,實在是太可愛了。這種田園景象可是都市生活中難得能見到的。車子繼續往前开,來到了一個小鎮上,街邊的木屋很多都是咖啡廳,生活節奏比市區還要輕松愜意。仿佛時間在這裏自動調慢了流速,風裏飄着現磨咖啡的香氣,混着剛出爐的可頌的黃油味,那一刻忽然懂了所謂“呼吸感”——不是逃離,而是生活本應有的、不被切割的完整韻律。

展開全文

开車沿着山路往上走,窗外的風景越來越震撼。擡頭就是阿爾卑斯山脈,這樣的風景我只在電影裏見過。

“再過十分鐘就到大工坊了,”司機提醒道。這才發現,一路上我連手機都忘了玩,光顧着看風景了。原來最美的風景真的在路上,而且根本不需要濾鏡!公路爬升到汝山谷隘口的瞬間,雲層突然散开,露出1920年代的老式登山鐵路。這時我的耳朵也有了耳鳴的反應,畢竟汝山谷矗立於海拔有一千多公尺之地。

當導航顯示”距離勒桑捷還有5公裏”,景觀驟然收斂。冷杉林越來越密,眼前的山路上甚至還有一些積雪。轉過某個彎道時,GPS信號突然減弱,手機屏幕跳出一行”Jaeger-LeCoultre”的字符——原來已進入大工坊的電磁屏蔽區。

積家大工坊:山谷中的制表聖地

積家的整合式大工坊位於汝山谷的勒桑捷(Le Sentier), 這裏被鬱鬱蔥蔥的森林與靜謐的湖泊環繞。制表師們在此沉心靜氣,將每一枚機芯的打磨視爲時間的對話。

此刻我也換上了積家爲我們准備的白色制表服,开啓一場與積家的對話。

積家博物館

1833年的積家大工坊

首先參觀的是積家鐘表博物館,在這裏我們可以深入的了解到積家的歷史。根據講解員介紹,位於瑞士汝山谷(Vallée de Joux)的積家大工坊,在1833年由Antoine LeCoultre於Le Sentier小鎮建立了他的第一個制表工坊,當時只有4名員工。

不過到1867年,LeCoultre成爲汝山谷地區,第一間名副其實的鐘表廠(非家庭作坊式),這是Antoine的兒子Elie LeCoultre所創建,他本身不僅是個鐘表專家,也是個發明家。日後LeCoultre表廠帶動當地鐘表產業的發展,同時LeCoultre家族也在汝山谷地區的政經發展中,扮演着重要的地位。

1880年,制表大師Edmond Jaeger在巴黎創立個人工作室,开啓了他傳奇的制表生涯。作爲法國海軍御用制表師,他專注於精密時計研發,由他制作的航空計時碼表、飛行速度儀及專業計數器,不僅滿足軍方嚴苛需求,更爲後世積家大工坊的創新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1903年,Elie LeCoultre的兒子Jacques-David遇到了來自巴黎的Edmond Jaeger,兩人一拍即合成了好朋友。他們共同致力於超薄腕表的研發工作,各自傾注了精湛的制表技藝。

經過三十多年的合作,兩家表廠終於在1937年正式合並,把兩個人的姓氏合在一起,就誕生了我們今天熟知的頂級鐘表品牌——積家(Jaeger-LeCoultre)。

Reverso翻轉系列腕表最初是積家於1931年應駐印度英國軍官的一個挑战而設計。當時,軍官們在激烈的馬球比賽中迫切需要保護腕表鏡面,積家由此創新推出可翻轉表殼的Reverso翻轉系列腕表,巧妙解決了這一需求。通過一個簡單的手勢動作,表殼可以翻轉顯露出另一面的表盤,甚至還有了藍寶石水晶表殼、個性化的空白表背等等元素。

這一設計不僅迅速贏得軍官群體的青睞,更在推出後引發市場熱烈反響。它獨特的藝術裝飾風格(Art Deco)美學與實用功能相結合,使Reverso翻轉系列腕表逐漸超越單純的運動腕表定位,成爲兼具優雅與創新的經典之作。歷經近百年,Reverso翻轉系列腕表至今仍是積家的標志性產品,被譽爲制表史上最具辨識度的設計之一,奠定了品牌在高級制表領域的卓越地位。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凳子要比桌子矮很多,這是爲了方便制表師不需要彎腰就可以看清楚桌面上的細小零件。

還原當年制表工作的場景,窗戶位於桌子的正上方,確保光线充足。

這六扇窗戶同樣是爲了保證充足的光照,其位置和形態也是根據原工坊保留下來的。

走進積家大工坊:

從一塊金屬到一枚腕表的奇幻之旅

一走進積家的制表工坊,我們就被帶到了最硬核的環節——表殼加工和拋光車間。這裏可不像某些品牌只是簡單組裝零件,積家是從零开始,連最小的螺絲釘都要自己研發設計,真正的”一體式制表”!

衝壓工坊是制造每一個積家腕表扁平金屬零部件的第一道工序,這些部件將會被組裝成機芯。這裏是所有機芯零件的起點。積家大工坊有6000多個衝模工具,幾乎可以復制大工坊制作的所有零件!

積家能之所以被稱爲”制表師中的制表大師”,大概就是他們從最基礎的零件开始,就把精准刻進DNA裏了。

潤飾的第一步是在車牀上开始拋光,在旋轉盤上塗抹拋光膏並啓動旋轉盤對表殼進行打磨。打磨轉盤的速度是可以調控的,根據需要去除的瑕疵以及需要加工的金屬而定。表圈的拋光會用到一個帶微電機的小拋光刷,它可以去除寶石鑲嵌環節可能會產生的刮痕或微孔。之後的拋光環節,還會利用一種輕微的打磨方式,使表殼獲得鏡面效果。最後,再手工打磨精拋邊緣。打磨結束後用蒸汽把零部件清潔3到4次,質量檢測通過後拋光過程才算結束。

工作人員向我們展示各式各樣的手工打磨工具

第二個打磨步驟就是斜切了,斜切是一門非常嚴謹的裝飾工藝,以拋光弧角來提升超卓復雜功能零部件的美感,呈現出熠熠閃光的效果。潤飾大師通過圖紙來判斷具體採用哪種斜切技術,那些機器無法觸及的地方就需要手工處理了,這種斜切手法也叫“coin franc”。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台機器能夠呈獻手工打磨的精妙效果,也只有針對超卓復雜功能的零部件才會用到這一技藝。

讀到”coin franc”這個細節時,突然有種莫名的感動——在這個AI和機器能完成一切的時代,積家依然堅持用人類指尖的溫度去雕琢時間的藝術,這才是真正奢侈的靈魂所在。

積家的原始手稿

接着我們來到修復工作坊,積家的修復工坊的9名修復師們會通過查找已建立的歷史檔案,找到需要的零件。如果沒有的話,他們就會自己制造。積家保存了1833年以來的原始手稿和制作工具,確保以相同的方式復制出精密的零件。在積家大工坊,無論是古董時計還是日常佩戴的表款,都可以提供長期養護。

陀飛輪框架

工作人員給我們講解了幾個逆天的復雜功能——比如陀飛輪的框架,別看它小巧精致,竟然由93個精密零件組成!更誇張的是,所有材料的篩選標准極其嚴苛,得按照一顆直徑只有2.5毫米的小鋼珠來比對,精細程度簡直讓人嘆爲觀止。

積家Reverso Hybris Mechanica Calibre 185超卓復雜功能系列185型機芯四面翻轉腕表

不過,真正的王炸產品還是那款Reverso Hybris Mechanica Calibre 185超卓復雜功能翻轉腕表!它不僅擁有四面表盤,還史無前例地整合了三種月相顯示,甚至能預測日食、月食和超級月亮,堪稱手腕上的微型天文台。

碾碎琺琅後得到的極細琺琅粉末

最後參觀的是珍稀工藝工作坊(Métiers Rares™ atelier),主要分爲三種技藝:琺琅微繪、鐫刻和寶石鑲嵌。琺琅微繪的配色環節考究的是琺琅微繪的藝術層面,因爲積家堅持忠於原作,這就意味着在焙燒過程中火候也是重中之重。

鐫刻和寶石鑲嵌我就不贅述了,不過大家可以看看我的現場返圖。

通過對積家大工坊的深入學習,我總結下來它的核心特長主要可以概括爲以下四大方面:

一、翻轉表殼專利

1931年發明的Reverso翻轉系列腕表的表殼不僅是品牌標志性設計,更體現了積家的創新能力。2021年推出的Reverso Hybris Mechanica Calibre 185超卓復雜功能系列185型機芯四面翻轉腕表搭載185型手動上鏈機械機芯,集成11項復雜功能,將這一經典設計推向新的高度。

二、復雜功能

裝置藝術一樣的機芯

作爲高級制表技術的集大成者,積家迄今已研發超過1,400枚機芯,全面掌握三問報時、萬年歷、陀飛輪等傳統復雜功能。

三、微型機械

積家擁有6,000多套專用衝模,具備完全自主的零件生產能力。其849型手動上鏈機械機芯厚度僅1.85毫米。最具突破性的還是積家獨創的Gyrotourbillon球形陀飛輪技術。這一創新徹底改變了傳統陀飛輪的二維旋轉模式,創造出三維立體的運轉軌跡。

四、琺琅工藝

積家堅持傳統手工制作,每一枚琺琅表盤需經歷數次800℃高溫焙燒。大工坊培養的琺琅工藝師需經過長達10年的專業訓練,確保了這些珍貴工藝的傳承。

大工坊參觀結束後,猛然發覺這裏的每一個角落,我似乎都能感受到近乎偏執的堅持:白發制表師戴着放大鏡專注工作的身影,檢測室裏此起彼伏的精密儀器聲響,還有那些被反復打磨了數十次的零件……好像都在訴說着:真正的奢侈不是價格,而是時間與心血的凝結。

造型很美,卡路裏爆表的餐後甜點,感謝積家的款待

餐後遊覽時完全被大工坊周圍的風景震撼到了。

瑞士汝山谷的積家大工坊工坊藏在雪山環抱的靜謐山谷裏,遠離塵囂的環境簡直是爲制表師量身打造的——沒有城市的嘈雜幹擾。這種與世隔絕的氛圍,讓制表師們能夠完全沉浸在精密的機械世界裏,難怪這裏能誕生那么多驚世傑作,時間仿佛都放慢了腳步。

下午終於迎來了我最期待的環節——Reverso Discovery Workshop!這個沉浸式體驗工作坊讓我們零距離探索積家Reverso翻轉系列腕表的奧祕,最激動的是能親手組裝表殼!

在專業制表師的指導下,我們戴上放大鏡,拿起微型螺絲刀,從最基礎的組裝螺絲开始體驗。別看只是幾顆小螺絲,實際操作起來才發現有多考驗耐心和手法——力度要恰到好處,角度必須精准,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盡棄。

我性子急,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沒少費勁。第一次嘗試時,用力過猛,螺絲刀直接滑出螺絲槽,差點找不到螺絲。可能是看出了我的緊張,制表師來到我身旁做示範,那雙手穩得就像精密儀器,每個動作都行雲流水。他告訴我,這樣的基本功,學徒們每天要練習8小時,持續數月才能達標。不由得感嘆,高級制表的每一秒精准,都凝結着無數小時的枯燥練習。顯然這不僅是組裝螺絲,分明也是在修煉心性!

工作坊還特別設置了互動問答環節,制表師們耐心解答了我們關於Reverso翻轉系列腕表的機制原理、防水性能等各種好奇的問題。這種既能動手實操又能學習專業知識的體驗,讓我們對積家Reverso翻轉系列的匠心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到這裏,一天的積家制表之旅就接近尾聲了。這一天的體驗似乎像翻閱了一本立體的制表百科全書。我很感動也很感激,自己有機會接觸到這本書,甚至還翻开它,閱讀它。期待有一天能再次回到這個創造時間奇跡的地方,繼續探索機械制表的無限魅力!

在這個追求速成的時代,積家依然堅持用最漫長的等待淬煉技藝,以最嚴苛的標准雕琢細節,只爲換取世代傳承的精准時計——每一枚機芯的跳動,都是對永恆承諾的無聲堅守。

沒想到在瑞士的深山裏,能看到祖國的旗幟,我很感動,感謝積家的儀式感

積家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每當有國際參觀者到訪工坊時,他們都會在入口處升起代表來訪者國家的國旗——就像今天。(腕表之家 圖/文 瑞內)

喜歡就分享一下吧


標題:積家的實力爲什么這么強,去完瑞士積家表廠後我明白了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