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劉鬱葶布爾諾12日專電)著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作家米蘭昆德拉11日逝世滿週年。米蘭昆德拉圖書館經理巴芙科娃表示,圖書館選擇建在布爾諾,象徵昆德拉在生命終點回歸家鄉;儘管昆德拉已不在世,他的作品將持續啟發讀者。
著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的文壇巨擘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去年7月11日逝世。捷克第二大城布爾諾(Brno)是昆德拉的家鄉,這裡有一座米蘭昆德拉圖書館,收藏3000本昆德拉的作品,包含小說、詩歌、戲劇與評論等。
米蘭昆德拉圖書館經理巴芙科娃(Jindra Pavelkova)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表示:「我認為他在布爾諾的生活,比後來在布拉格的生活要快樂得多。」
她說,從昆德拉與妻子薇拉(Vera Hrabankova)通信中能看出,昆德拉年輕時在布爾諾度過,在這裡有很多朋友,還有他的父母。巴芙科娃認為:「圖書館在布爾諾是一種象徵,象徵他在生命的終點時回歸布爾諾。」
巴芙科娃表示,捷克年長者更熟悉昆德拉早期的作品,比如「可笑的愛」(Laughable Loves)或「玩笑」(The Joke);年輕人則更熟悉他後期的作品,例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巴芙科娃說,現在老一輩讀者又重讀昆德拉的作品,因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他們無法讀到這些作品。
她表示:「昆德拉早期的作品是以捷克語撰寫,但先是由加拿大68出版社(68 Publishers)出版,而不是在捷克出版。1990年後,這些作品由布爾諾的亞特蘭提斯出版社(Atlantis Publishing House)在捷克出版,人們才有機會重新閱讀昆德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享譽國際 昆德拉定位自己為歐洲作家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昆德拉最知名的作品。截至2021年,已被譯成41種語言,是昆德拉作品中被翻譯最多語言的書籍。
巴芙科娃說,這部作品雖然描述共產時代生活,但它最主要還是一本愛情小說。「昆德拉一直說自己不是政治作家,他寫的是有關生活和愛情的小說。」
她表示,各國讀者對昆德拉不同的作品展現不同興趣,例如在有些國家,「不朽」(Immortality)比「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更加知名。
巴芙科娃認為,文學最有趣的地方是「你可以在書中找與自己生活有關的東西,並且不斷思考它」。
儘管昆德拉在文壇享有盛譽,但他在捷克人眼中卻有「爭議性」,同時有正反評價。背後的原因是,昆德拉1975年流亡法國後,就鮮少回來捷克,且開始以法語創作,因此捷克讀者當時無法以捷克文讀到他的作品。
巴芙科娃說,很多捷克人認為昆德拉不想回來捷克,或以為昆德拉不想讓捷克人以捷克文讀他的書。「實情並非如此。昆德拉希望親自把他的作品翻譯成捷克語,但他沒有時間,因為他要寫新的作品。很多捷克人不了解這點。」
昆德拉的身分也備受討論:「究竟他是法國作家,還是捷克作家?」巴芙科娃指出,最重要的是,昆德拉認為自己是一位「歐洲」作家。
她說,昆德拉的作品不僅描述捷克現實生活,他後期小說中,也提到法國生活。「他在書中描寫許多國籍的人物,包括瑞士人、德國人等。昆德拉善於觀察各個民族,了解他們的特點。他為歐洲而寫。不僅如此,他的作品被全世界讀者閱讀與受到喜愛。」
●米蘭昆德拉圖書館落腳布爾諾 象徵落葉歸根
巴芙科娃表示,米蘭昆德拉圖書館去年4月1日開幕,那一天正是昆德拉94歲生日。這座圖書館收藏昆德拉3000本出版品,包含小說、隨筆、詩歌和戲劇作品。
她說:「昆德拉的作品被翻譯成57種語言。但遺憾的是,我們目前只收藏50種語言的版本。」
巴芙科娃說,圖書館有豐富的檔案資料,包含昆德拉的照片、關於他的書籍評論和獲得的各種榮譽,這些對研究昆德拉的人來說很重要。讀者來米蘭昆德拉圖書館可以借閱書籍,許多資料也被數位化,以電子形式提供。
談及米蘭昆德拉圖書館的成立契機,巴芙科娃表示,捷克摩拉維亞圖書館(Moravian Library)館長庫比切克(Tomáš Kubíček)2019年籌辦米蘭昆德拉展時,在巴黎和昆德拉及他的妻子薇拉會面。
當時,薇拉問:「終有一天,這些書將會去哪裡?」她表示,願意把昆德拉的書捐給摩拉維亞圖書館,成立一個米蘭昆德拉圖書館。
巴芙科娃說,她沒見過昆德拉本人,但在籌備圖書館過程中,持續與薇拉通信,很感謝薇拉照料檔案,並提供許多協助。儘管昆德拉本人沒有來過圖書館,「但我認為米蘭昆德拉,已經透過他的作品來到這裡」。
她表示,米蘭昆德拉圖書館開幕以來,很高興看到世界各地的讀者來到這裡,找到他們語言的譯本,坐下來靜靜看書,也歡迎台灣讀者來圖書館閱讀。(編輯:陳妍君)1130712
標題:米蘭昆德拉家鄉收藏3000本著作 象徵作者落葉歸根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