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吳睿騏桃園5日電)根據國際流星組織通報,今天凌晨有顆小行星進入地球大氣層,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也分享珍貴短片,研究人員指出,因為小行星被提早發現、精準預測,還被記錄下來,所以格外珍貴。
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鹿林天文台」臉書(Facebook),昨天轉發國際流星組織(International Meteor Organization)4日通報,5日凌晨將有一顆編號為CAQTDL2的小行星進入菲律賓呂宋島附近的大氣層。今天凌晨更分享一段短片,一片漆黑天空突然被小行星發出的亮光點亮,短短幾秒就消失在地平線,引發網路熱議。
拍攝上傳這段影片的鹿林天文台觀測助理蕭翔耀告訴中央社記者,昨天下午在FB經同好通知說4日發現一顆新的小行星,且根據計算軌道將會撞進地球,時間約為5日凌晨12時40分許地點則在菲律賓北部附近,鹿林天文台也用望遠鏡去看這顆小行星,更拍到一些珍貴影像。
蕭翔耀說,因為這顆小行星是臨時發現,且觀測資料很少,他也從昨晚11時30分起自行架設單眼相機透過錄影方式紀錄,但因颱風影響,所以閃電非常多,很多民眾看到的其實是閃電,小星星墜落跟閃電不一樣處,在於閃電就是一瞬間,但流星造成的亮光是較平緩,如影片中「緩慢的稍微亮起,然後越來越亮最後暗下去」。
蕭翔耀指出,這畫面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被提早發現且精準預測,而且被人們記錄下來,以往有些人拍到很亮的流星,但多未事先發現,因此不只是台灣,甚至對全球天文學界都算是罕見的珍貴畫面,「因為太難了、太難了」,且這個小行星只有1公尺左右,在宇宙中比灰塵還不如,因此格外珍貴。
中央大學天文所博士後研究員林忠義告訴中央社記者,許多單位透過巡天望遠鏡發現新的近地天體或移動天體就會給予「暫時性」編號,這顆小行星的編號為CAQTDL2,一般而言一天可能有「數十個」天體,在天體軌道確定後,就會給予正式的編號,像這顆小行星就叫2024 RW1,它是一顆約1公尺大小的小行星,(或有人稱為流星體比小行星還小的天體)。
林忠義指出,其實範圍從數公尺到數百公尺都叫小行星,但在進入地球大氣層時可能分裂成數十個碎塊落下,依其大小及組成材質,可能在大氣層中燃燒殆盡形成流星,或落在地面成為隕石,至於較大、較引起觀察注意的,有些則叫做「具有潛在威脅性的小行星」。
林忠義說,因為「具有潛在威脅性的小行星」的軌道跟地球有交會並撞上地球,研究單位就會觀察、長期監測,對科學家而言就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利用科技設備,像是光譜、濾鏡去區分其成分,較具威脅的小行星,科學家就必須想辦法在撞擊前改變其軌道或將之摧毀。(編輯:張銘坤)1130905
標題:小行星墜落地球 鹿林天文台研究員記錄珍貴畫面[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