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詩丹頓推出全新孤品時計,融合精妙機械內涵與美學設計,爲品牌悠久的復雜功能制表傳承再譜新篇,要在腕表的方寸空間中融匯三問報時、雙秒追針計時和陀飛輪功能,必須克服極爲艱巨的技術挑战,能實現這一壯舉的時計傑作迄今仍是鳳毛麟角。此次,江詩丹頓全新推出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雙重時光超卓復雜功能鏤雕腕表,結合尖端技術研發成果及對制表材質的前衛探索,將這三項經典復雜功能匯集於一身。新款腕表搭載2757 S機芯,由近700個零件組成。機芯裝飾工藝和手工打磨細節同樣凝蕴細致匠心,透過構造復雜的藍寶石水晶表盤和底蓋一覽無余。這款直徑45毫米的18K 5N粉紅金腕表新作以精妙絕倫的機械制表技藝,生動演繹丈量時間的藝術。
新款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時計的各項復雜功能中,凝聚着江詩丹頓歷代制表大師對於專業制表技藝的不渝傳承,這也是品牌始終恪守的核心理念。早在1819年,品牌便打造出一枚搭載獨立跳秒裝置的二問懷表,是當時同類時計作品中的先驅之作。跳秒裝置最早由多家制表商研制於18世紀末,用於提高短時計時的精度。這一獨立裝置配備專屬輪系,秒針可單獨啓停且不影響正常走時,因此被視爲計時機制的前身。
雙追針計時裝置中設有兩根同軸的計時指針,通過掣停其中一根指針,可記錄兩根針之間的間隔時間,停針重啓後,又會“追上”仍在運動的另一根指針。這一機制最早問世於1831年,最初採用單根追針的設計,1838年推出雙針設計,隨即被江詩丹頓引入計時懷表中。
江詩丹頓在報時表領域同樣擁有深厚的歷史傳承。其中,可按需鳴報小時、刻鐘和分鐘的三問報時功能,一直是品牌逾兩個世紀制表積澱中的核心專長之一。據品牌歷史文獻記載,江詩丹頓的首枚問表作品可追溯至1806年,是一枚金質二問報時懷表。
自此,江詩丹頓不斷精進報時表和問表的研制技藝。1827年,品牌推出首枚兼具大、小自鳴功能的時計;1940年代初,參考編號4261問世,將三問報時裝置巧妙收納於厚度僅3.28毫米的機芯中;近年來,品牌還打造出融匯57項復雜功能的參考編號57260,具備西敏寺鐘聲大自鳴、小自鳴、三問報時和鬧鈴功能。這些報時傑作淋漓彰顯了江詩丹頓在這一領域的斐然造詣。
展開全文
此外,江詩丹頓對陀飛輪的探索也幾經沿革。陀飛輪裝置可抵消地心引力對於走時精度的影響,顯著提高等時性。品牌歷史檔案中,有關陀飛輪時計的記載最早出現於1901年,一位巴黎客戶要求定制一枚搭載陀飛輪調節裝置的復雜功能時計。此後一個多世紀,品牌制表師不斷革新技藝,其中的一項矚目成就便是研制出多軸陀飛輪結構。這一方面的典範之作包括配備雙軸陀飛輪和球形遊絲的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渾天儀式陀飛輪腕表,以及搭載三軸陀飛輪的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The Berkley超卓復雜功能懷表。
盡管已有多款精妙絕倫的懷表作品搭載融匯計時、三問報時與陀飛輪裝置的機芯,但這一復雜功能組合在腕表中尚屬罕見。正是洞察到這一契機,江詩丹頓研制出全新LesCabinotiers閣樓工匠雙重時光超卓復雜功能鏤雕腕表,再續270年來爲品牌不斷書寫輝煌傳奇的超卓復雜功能制表篇章。
計時、三問報時和陀飛輪是最具代表性的三大高級鐘表復雜功能,其中任何一項都蕴含着極爲艱深的技術挑战,要實現三者的結合,更是難上加難。2022年,江詩丹頓克服諸多挑战,推出2757機芯,搭載於一枚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孤品腕表中,以獨到的原創巧思將三大復雜功能罕見地融匯於一體。
此次,Les Cabinotiers閣樓工匠部門制表大師爲新款腕表研制出2757機芯的新一代版本,配備球形遊絲,進一步提升等時性。此枚獨一無二的時計採用鏤雕表盤設計,充分展露出機芯的精密美感和復雜構造。
全新2757 S機芯凝聚精湛技藝研制而成,共包含696個零件,以獨到構思實現出衆性能,其中計時功能的設計尤爲精巧。這款機芯將復雜的機械構造巧妙凝縮於極爲纖薄的空間內。機芯直徑爲33.3毫米,厚度僅10.4毫米,每一處細節均秉承品牌標志性的優雅美學風範。
初代2757機芯中增設的雙秒追針計時組件夾板採用了特殊的結構設計,使各部件布局更加緊湊,配合更高效。除了纖薄機芯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外,全新材質亦得以應用。傳動輪系的部分齒輪或以鈦金屬制成,或表面經過鎳磷合金電鍍處理,並採用江詩丹頓獨家的齒形設計,使齒輪啮合更加緊密,避免秒針啓動時的顫針現象。
經過深入研究,計時秒針採用兼具堅固特性和超輕質地的鋁材質打造;其中一根追針叉杆及隔離器則採用無需潤滑的超輕硅材質制成。由於零件的重量及機械摩擦減少,發條盒的能量損失降低,使得腕表即使在啓動計時功能的情況下,仍能保證長達50小時的動力儲存,動儲狀態通過表背的指示器顯示。
得益於每小時18,000次的機芯振動頻率,腕表計時功能可精確至1/5秒,由兩根中央秒針通過表盤外緣的軌道式分鐘刻度指示,2點位還設有30分鐘計時盤。考慮到短時計時功能對走時精度要求極高,江詩丹頓制表師爲機芯配備了雙導柱輪,分別用於計時和雙追針計時。
基礎計時功能由2點位的單按鈕控制,包括啓動、停止及重置;4點位的按鈕則用於啓動和重置雙秒追針計時功能。按下4點位的按鈕後,追針秒針停止走動,即可記錄下這一段時長;再次按下按鈕後,追針秒針立即追上持續轉動的計時秒針,繼續計時。
2757 S機芯中的三問報時機制同樣融匯了江詩丹頓的技藝創新成果,其中包括精巧的飛行報時調速器。這一裝置中的兩個飛行砝碼採用獨特造型設計,借助相對的離心力和向心力,對調速器旋轉軸進行制動,確保報時機制的發條動力在陀飛輪調節下均勻釋放。當調速器旋轉時,砝碼的一端在離心力作用下向外轉動,另一端則利用向心力,對中央旋轉軸產生制動作用,使旋轉速度更穩定,報時節奏更加平穩。調速器可以精准調節報時節奏和報時音序的持續時長,且運行過程中完全靜音,確保腕表鳴音純澈清晰,沒有機械噪音幹擾。
6點位的陀飛輪配備球形遊絲。這一別致的造型,使遊絲能夠以同心方式展縮,從而提升等時性。醒目的陀飛輪框架設計靈感源自品牌馬耳他十字標識,以手工倒角板橋牢牢固定,每分鐘旋轉一圈,軸心上的指針作爲小秒針指示。
全新腕表中的標志性美學元素當屬透明藍寶石水晶表盤,厚度僅0.5毫米的盤面上匯集了多種精巧復雜的裝飾打磨工藝。藍寶石水晶小表盤的表面採用拋光打磨與磨砂交替處理,外圈的5N粉紅金圓環通過在背面採用金屬噴鍍工藝制成;時標經以灰色NAC電鍍處理,計時刻度則採用手工雕刻並填色。30分鐘計時盤上的指針和兩根計時秒針均以PVD鍍層鋁金屬制成,濃鬱的橄欖綠色調巧妙呼應綠色鱷魚皮表帶,與45毫米表殼的粉紅金色調相映成趣。
透過藍寶石水晶表盤和底蓋,可欣賞到機芯零件上精湛的手工裝飾打磨工藝,爲精密運轉的機械部件更添迷人美感。倒角、拋光打磨、緞面拉絲、粒紋裝飾、圓形粒紋打磨、手工雕刻以及噴砂處理等工藝的交替運用,營造出豐富的光影變化。
透明表盤之下,精致的裝飾打磨細節清晰可見。鏤雕板橋的翼面予以手工直紋和倒角打磨,表面經圓形緞光裝飾。輪組的軸杆同樣採用倒角打磨,齒輪則經過滾壓和打磨拋光,這一工序極爲精細,其中鈦金屬齒輪更需採用特殊工具進行加工。板橋及主夾板經以黑色NAC電鍍處理,與閃爍着金屬光澤的活動部件形成鮮明對比。
表背一側採用品牌制表師獨創細節裝飾。黑色板橋表面採用鏤雕設計,並經手工噴砂裝飾,呈現極爲精細的粒紋質感,頂部凹槽則做鏡面拋光處理。固定寶石和螺釘的手工倒角凹槽同樣經過鏡面拋光。黑色板橋與其拋光邊緣和金色活動部件形成撞色效果,更突顯出機芯構造的建築美感。報時調速器上雕刻醒目的“JMV”字樣,致敬江詩丹頓創始人之一Jean-Marc Vacheron先生。固定調速器的半圓形板橋經過細致的手工圓角拋光處理,歷時8小時才打磨完成。
秉承對於細節的入微關注,機芯零件的裝飾打磨工序耗時足足達到組裝和裝殼工序的兩倍。延續18世紀“閣樓工匠(cabinotiers)”的制表傳統,腕表僅由一位主制表師全程負責機芯各部件的裝飾打磨、組裝、調校及裝殼,爲江詩丹頓致力於制表技藝永續傳承的承諾寫下生動注腳。
標題:江詩丹頓推出全新孤品時計-閣樓工匠 雙重時光超卓復雜功能鏤雕腕表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