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歷峰集團用季度財報剛給腕表行業潑了一大盆冷水,其收入同比下滑7%。7月17日,瑞士腕表巨頭Swatch集團又送來了一場迎頭冰雹。
報告期內,Swatch集團銷售額同比下滑7.1%至30.6億瑞士法郎,淨利潤更是從去年同期的1.47億瑞士法郎銳減至1700萬瑞士法郎,幾近腰斬。
Swatch集團在財報中直言:“集團銷售下滑完全歸因於中國市場。”
在今年上半年,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和澳門三地的需求持續低迷,拖累集團在大中華市場的表現。報告期內,該市場的批發業務收入同比下滑超過30%,直營門店表現稍好但仍錄得15%的跌幅。
大中華區在集團總銷售額中的佔比也從18個月前的33%降至目前的24%,跌幅顯著。
此外,大中華區的低迷還向外影響到其他依賴中國遊客消費的亞洲市場,如東南亞各國。不過Swatch集團也表示,目前中國區的電商業務與庫存去化正在改善,預計下半年的表現將略有回暖,但在目前消費信心未明顯恢復的背景下,中國市場的復蘇仍需時間。
日本市場則維持穩定,銷售與2024年同期持平。
展開全文
與大中華區形成對比的是,集團在其他國際市場都實現了增長,其中北美地區表現最爲強勁,Omega、浪琴、雷達、天梭等品牌在美國市場的銷售額漲幅高達10%到30%,集團中主攻中低端市場的Swatch品牌也在去年的高基數下於今年上半年實現進一步提升。
此外,集團在墨西哥和加拿大市場亦錄得雙位數增長。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與歐洲之間持續升級的貿易摩擦,也爲瑞士腕表行業的前景增添不確定性。美國正考慮對瑞士腕表加徵高達31%的進口關稅,正式實施後,可能引發一輪連鎖漲價。需要指出的是,Swatch集團在上半年於美國市場的高速增長,部分原因就得益於當前的低關稅環境和漲價促使的提前消費行爲。
中東地區在上半年銷售增長良好,這得益於地區高淨值人群穩定擴張,以及旅遊復蘇帶動的奢侈品消費回流。集團在澳大利亞和印度的銷售也表現突出,後者更憑借着中產階層的崛起、電商滲透率的上升和年輕消費者對瑞士腕表認知度的提升而成爲營收表現最佳的新興市場之一。
瑞士本土市場則因爲瑞郎匯率持續走強,出現小幅下滑。其余歐洲市場整體表現持平,盡管缺乏明顯增長,但集團認爲在市場低迷背景下仍展現出一定的抗壓能力。
面對承壓的業績,Swatch集團繼續在高端與親民兩端發力,以保持市場的份額。Omega推出的的全新女士Aqua Terra系列,擁有超薄Master Chronometer機芯,受到市場好評。天梭推出PRC 100 Solar太陽能腕表,以光伏表盤爲技術亮點,呼應可持續趨勢。Breguet借250周年發布紀念款,強化歷史傳承與高級制表地位。Swatch品牌將在今夏推出全球首個AI定制表款系統“AI-DADA”,用戶可與“藝術智能”互動,定制完全專屬圖案與設計,被視爲吸引Z世代和年輕群體的新路徑。
歐米茄Aqua Terra
雖然銷售承壓,但Swatch集團並未選擇裁員或縮減產能。財報指出,由於集團生產體系高度垂直整合,銷售下滑直接導致生產板塊出現強烈負增長。不過,集團選擇战略性維持產能與崗位穩定,生產公司也沒有。
Swatch集團認爲,盡管短期內產能利用率承壓,但這一策略有助於在市場回暖時更快恢復供應與效率。此外,該集團仍致力於其战略工業布局,即在瑞士制造大批量產品,這也使整個腕表行業領域受益。
在整體制表業務承壓的大背景下,Swatch集團的電子系統(Electronic Systems)部門成爲唯一亮眼的業務。2025年上半年,憑借高技術壁壘、高附加值與高度自動化產能,該業務在固定匯率下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0.3%,表現遠超集團其他部門。旗下子公司Renata、Micro Crystal和EM Microelectronic繼續在醫療設備、移動出行、電池管理系統和微型藍牙模塊等高科技細分領域中佔據全球領先地位,成爲集團在市場消費承壓的關鍵頂梁柱。
可以預見的是,高端制表行業的拐點還沒有出現。中國市場的持續疲軟,已從本土消費層面外溢至亞洲多個依賴中國遊客的周邊市場,削弱整體增長動能;而美國雖短期強勁,卻面臨即將加徵的高額關稅,這可能引發價格連鎖反應,從而抑制需求。兩大核心市場承壓,也正讓這場寒潮“雪上加霜”。
文章來源:ConCall,編輯:Nion,圖片:網絡
標題:Swatch集團上半年淨利潤腰斬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