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敢扎牛,明天就敢扎人

最近我們能發現有很多牧民或農民家裡養的牲畜,突然就被天上掉下來的飛鏢扎死了,這種飛鏢不是我們玩的小飛鏢,而是一根大鋼管做成的飛鏢,像標槍一樣大,只不過形狀是飛鏢。

這樣大的東西從天上掉下來,牲畜肯定是要一命嗚呼的。這不是別人,就是盜獵者。

盜獵分子和販毒集團往往比較傾向於先運用尖端科技,因為普通人用尖端科技無利可圖,但是搞犯罪的不一樣,他們真有利潤驅動,所以他們真傾向於上點科技。

畢竟他們的目的是跑贏監管,普通人又沒有這麼大的內捲必要,傳統的盜獵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賴經驗和運氣。

但是只要用上了熱成像無人機,這幫犯罪分子就可以在夜間或惡劣天氣下也能輕鬆發現動物和牲畜,只要加上空投設備,從空中精準扔下標槍大箭,那麼地面巡護一定防不勝防。

這幫人不僅有天上飛的,還有地上的智能捕獵夾子,威力大,可以控制,可以識別踩上來的是值錢的目標還是不值錢的,還可以通過內置的報警器給偷獵者發送捕獲信息。

一方面快捷安全,找到獵物的可能性大,一方面遠程便捷,不需要人出動,極大的降低了暴露風險。

這就是科技的力量,這夥人已經發展出了完整的黑色產業鏈。無人機那肯定是用的能繞靠管制的,從元件的拆分售賣,更改內置信息,打亂組裝,到教程和遠程技術指導,不僅要繞開監管,還要讓普通偷獵者低門檻使用。

更有甚者,小飞机一连,外网非法通信工具一上,区域协作都搞出来了,这帮人就是爱用高科技,和毒贩一样,他们的活动主要不是合法的,而是非法的,野生动物贸易利润惊人,品相好的犀牛角在黑市上每公斤售价甚至能到数万美元。

但是組裝一架黑飛,也就要個三五千,加上熱成像和飛鏢,也就多個七八百。最後進山收割,加上跨境走私,再花個七八千,總共不到兩萬的成本,他們能賺10萬,這麼高的利潤,自然有的是人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幹。

對於無人機空投狩獵或者電子捕獸夾等新型盜獵手段,許多地區的現有法規雖然明確列入了違法,但是這些東西就算是設成禁獵工具,打擊也是困難的,所以他們敢搞。

問題在於,執法和動物保護機構同樣需要技術升級。這個空檔期他們就敢為非作歹,目前的監管措施可以加強對電商平台、物流快遞等重點環節的監管,但是再怎麼壓實企業主體責任,也避免不了這夥人一開始就沒有想著搞合法的,一開始就是黑飛,所以從源頭上切斷盜獵工具的流通渠道還是有很大困難。

現在的市場是可以打擊交易,但是國內的交易能打擊,國外的不好打擊,海關嚴查和邊境走私一直是矛與盾的關係。就算這些都搞了起來,依然會有漏網之魚。

這不僅是生態保護的問題,更是公共安全的問題,必須要推動技術反製手段創新,才能在這場不斷升級的博弈中佔據主動。

畢竟,漏網之魚多了,這夥人就覺得自己沒有人管得住了,他們今天敢野生動物,明天就敢去老鄉家里扎牛,後天就敢扎人。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