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雙 11 購物大促季,已經拉開大幕,即將來到 11 月上中旬的最高潮時刻。各大廠商搶在 9、10 月密集發布旗下當家旗艦,鉚足了勁要在前後周期長達 1 個月的雙 11 大促季中怒刷存在感。
9、10 月的新機市場,異彩紛呈。11 月的待發新機,同樣值得期待。
其中絕對的重頭戲,莫過於華為旗下多款年度旗艦機型的密集登場,預計包括「姍姍來遲」的華為年度「最高端」旗艦 mate 80 系列,華為史上最輕薄、且在 mate 70 系列中「壓軸登場」的 air 機型,以及華為全新一代旗艦大摺疊機型 mate x7。
9、10 月的其他國產廠商新機聚焦高端市場,但緊隨 10 月下旬小米 redmi k90 系列步伐,11 月的待發新機,將戰火全面蔓延到了中端機市場:
預計 oppo 將為旗下 reno 系列帶來首款冠以「pro max」後綴命名的機型,vivo 則將帶來影像、芯片、命名統統「越級迭代」的中端新機,榮耀也將帶來旗艦配置下放、外觀工藝全面對標 iphone 的中屏 500 系列機型。
華為年度旗艦三連發:高端市場正名,新技術再進擊
華為上半年推出的 pura 80 系列旗艦機型,由於充當了「純血鴻蒙」系統(不再兼容安卓)的開路先鋒角色,以及相對不那麼均衡的綜合素質、個別版本的定價策略問題,市場表現並沒有達到預期。
華為 pura 80 ultra(雷科技攝製)
數碼博主「rd 觀測」發布的數據顯示,華為 pura 80 系列上市頭四個月,累計銷量為 180 萬台,同期銷量僅為前代的 40%。
華為 mate 70 系列,即便今年再怎麼努力表現,也很難完全彌補掉 pura 80 系列丟掉的這一部分市場和用戶群體。華為在高端機市場的壓力,多少都給到了下半年登場的 mate 80 系列身上。而原本預計 10 月亮相的華為 mate 80 系列,也沒能趕上雙 11 大促周期,較大概率將在 11 月中下旬發布和上市。
1、華為高端市場正名之戰,mate 80 不容再失。
作為華為旗下年度「最高端」旗艦,mate 80 系列預計包括 mate 80、mate 80 pro、mate 80 pro+ 以及 mate 80 rs 非凡大師等四款機型,將首發搭載麒麟 9030 芯片。
華為這顆全新的麒麟芯片,預計採用全新 n+3 製程工藝,核心組為 1+3+4 泰山架構,早期泄露跑分達到 420 萬分左右,略低於約為 440 萬分的第五代驍龍 8 至尊版。與此同時,麒麟 9030 芯片據稱將擁有更加出色的能耗控制,並在 ai 算力上有較大提升。
(圖片來源:notebook check)
搭檔全新麒麟 9030 芯片,華為 mate 80 系列預計出廠預裝最新的鴻蒙 6 系統。相比上半年,現在的鴻蒙系統對主流 app 和遊戲的支持得到了大幅擴容和全面增強,就連微信的鴻蒙版本也來到了 8.0.x,ios 和安卓系統微信 8.0 版本大的功能模塊,鴻蒙系統版本基本也都有了。
鴻蒙 6 在系統交互、互聯互通以及 ai 功能上帶來了較大升級。系統級 ai 這一塊,鴻蒙 6 帶來了包括「小藝幫幫忙」「鴻蒙智能體」等在內的多項功能更新。
(圖片來源:華為)
麒麟芯片層面,如何支撐和助力鴻蒙系統級 ai 功能的實現,將是一大看點。從芯片到系統,華為 mate 80 系列力求帶來基於底層自研技術的更新一代「使用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大型直播晚會《鴻蒙星光盛典》 將於 11 月 28 日在深圳龍崗大運體育中心舉行,無疑將為手握兩大殺招的華為 mate 80 系列再添一把火。麒麟 9030 芯片和鴻蒙 6 系統的結合表現究竟如何,待華為 mate 80 系列發布後,雷科技將第一時間獻上相關評測,敬請期待。
其它方面,華為 mate 80 系列可能全系配備基於國產方案的 3d 人臉識別,該功能此前僅在 pro 及更高端版本機型上提供。屏幕方面,mate 80 系列高端版本據稱將採用雙層 oled 技術,峰值亮度達到 3000nit;分辨率亦提升到 3200×1440,而且邊框窄到了 1.2mm。
其實,今年蘋果賣爆的 iphone 17 系列,教給所有廠商的一課是,同款系列中的高端機型與最高端機型的核心技術或用戶感知差別越小的話,那麼反而可以取得最大化的銷量戰果。華為 mate 80 系列,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mate 80/80 pro(尤其 mate 80)機型能否切實肩負起走量的重任,而這背後需要華為給 mate 80 系列入門款更多「核心技術」下放。
華為 mate 80 最新渲染圖(來源:@廠長是關同學)
外觀設計上,華為 mate 80 系列的背部攝像頭模組區域,據稱採用了「居中大圓」的設計,鏡頭左上側配備條形雙色溫閃光燈,右上側則對稱地放置了條形傳感器,中軸下方還有一顆多光譜鏡頭。影像上,mate 80 pro+ 和 rs 版本據稱都要上 5000 萬像素的 1 英寸超大底,而且可變光圈將再次成為華為獨佔配置。
華為 mate 80 最新渲染圖(來源:@長安少俠 tok)
通信技術上,基於新一代自研基帶,華為 mate 80 系列預計支持 5g-a 網絡,並可能首次兼容低軌道衛星通信。充電技術上,華為 mate 80 標準版支持 66w 有線快充,mate 80 pro 支持 100w 有線快充。
不難看出,即將登場的華為 mate 80 系列,的確想在方方面面的技術上都做到更新一代,同時進一步樹立「全能型旗艦」的用戶認知。而面對上半年 pura 80 系列「表現不及預期」所帶來的高端機市場影響,下半年登場的 mate 80 系列,華為此役不容再失。
2、華為 mate 70 air,能否汲取蘋果 iphone air 教訓?
令人玩味的是,關注度不低的 air 機型,被華為劃歸到了上一代 mate 70 系列,並在一年之後才「壓軸登場」。
近些天,華為 mate 70 air 的線下宣傳物料信息也已曝光,不排除比 mate 80 系列更早發布和上市的可能性。
號稱華為史上最薄 mate 機型,華為 mate 70 air 的官方宣傳標語也已曝光——「不止於薄」。顯然,華為注意到了銷量表現不及預期的 iphone air,以及背後的原因。
(圖片來源:@半勺冰淇淋)
華為 mate 70 air 的背部設計也已曝光,採用圓形鏡頭模組設計,機身邊角圓潤,鏡頭模組則顯著凸起。機身厚度,據稱為 6.5mm 或更薄。
(圖片來源:@半勺冰淇淋)
華為 mate 70 air,據稱將配備 6.9 英寸 1.5k 分辨率顯示屏、5000 萬像素大底影像,以及 6000mah 電池。不出意外,mate 70 air 將是華為首款支持 esim 功能的機型。
和蘋果 iphone air 一樣輕薄,但其它技術能力,同樣看着強悍,短板領域更少,這或許就是華為 mate 70 air 想要展現出的「陽謀」。至於這款機型的市場預期表現,就看你到底認不認它是一年之後才發布的一款 mate 70 系列機型了。
3、華為 mate x7,大摺疊標杆作還能怎麼玩?
在大摺疊和高端摺疊屏市場,華為幾乎就是一個行業代名詞。
華為 mate x6(雷科技攝製)
同樣是在 11 月,預計華為將推出全新一代的旗艦大摺疊機型 mate x7。
華為 mate x7,據稱將配備更輕薄、更全能的摺疊屏,內屏規格為 7.95 英寸 2k 分辨率 coe ltpo+utg,其採用的 coe(colorfilter on encapsulation)封裝技術,核心特點是在薄膜封裝層上直接形成彩色濾光片,取代傳統的圓偏光片,從而提升透光率、降低功耗並實現面板的輕薄化。
華為 mate x7,預計還將微調「寬屏比」(寬屏寬高比,即屏幕寬度與高度的比例),並擁有可變光圈、紅楓影像和潛望微距等特性。
此外,華為 mate x7 預計搭載麒麟 9030 處理器,電池加大,影像增強。之前消息稱,該機在測試 50mp 1/1.56 英寸及 50mp 1/1.3 英寸兩種規格 cmos 主攝,同時還配有物理可變光圈、50mp 潛望長焦微距及多光譜攝像頭,支持高規格防水,以及約 5500mah 電池。
不管是摺疊屏技術的再進擊,還是首波國產 esim 機型嘗鮮者,華為無不在彰顯着對手機新技術和新應用的積極擁抱甚至是引領態度,而這也是一個被譽為「國貨之光」品牌的應然之舉。
戰火燒到中端機市場,ov 榮掀起新一輪廝殺
雙 11 大周期,國產高端新機激戰正酣。而緊隨小米 redmi k90 系列步伐,OPPO、榮耀和 vivo 也將在 11 月於中端機市場掀起新一輪的廝殺。
1、加入「中端機高端化」陣營,oppo 帶來首款 pro max 機型
10 月下旬,小米 redmi k90 pro max 殺入 4000 到 5000 價位檔,甚至不惜與小米數字系列旗艦機型「左右互搏」的宣言,讓人印象深刻。
小米 redmi k90 pro max(雷科技攝製)
過不了多久,oppo 旗下 reno 系列,也要加入到「中端機高端化」的陣營了。
oppo reno 15 系列,預計包括 reno 15、reno 15 pro 以及 reno 15 pro max 三款機型。其中的 pro max 版本,為 oppo 首款帶有此後綴命名方式的機型,據稱只在中國市場推出。
oppo reno 15 和 reno 15 pro,據稱將搭載天璣 8450 芯片以及 2 億像素 hp5 主攝等。
oppo reno 14 和 reno 14 pro(雷科技攝製)
更受關注的 oppo reno 15 pro max,據稱將配備 2 億像素 hp5 大底主攝 + 5000 萬像素 jn5 超廣角 + 5000 萬像素 jn5 潛望長焦,前置攝像頭亦為 5000 萬像素,屏幕為 6.78 英寸 1.5k ltpo 直屏,視覺上像極窄四等邊設計,配備屏下指紋識別、無線充電和金屬中框設計,「除了處理器,其它都不錯」。
2、vivo 的中端新機,影像、芯片、命名統統「越級迭代」。
11 月,vivo 預計推出兩個系列的中端新機,最大亮點莫過於影像和芯片的「越級迭代」。
其中,vivo s 系列新機,據稱將跳過 40,直接來到 vivo s50 的命名。vivo s50 系列,據稱將配備金屬中框,搭載「潛望三攝」,潛望長焦是旗艦級中底 cis。
vivo s30 pro mini(雷科技攝製)
值得一提的是,vivo s50 系列中作為「pro 版本」的小尺寸 pro mini 機型,據稱將「越級迭代」搭載高通驍龍 8 gen5 芯片。高通驍龍 8 gen5,據稱採用台積電 n3p 工藝和第五代驍龍 8 至尊版同款 ip 同款 gpu 架構,其「cpu 性能基本持平驍龍 8 至尊版,gpu 差一丟丟」。
vivo 待發的另一款新機——y500 pro,預計將在同價位檔首發 2 億像素 hp5 主攝。
3、榮耀 500 系列:旗艦配置下放、外觀工藝全面對標 iphone。
榮耀預計在 11 月推出的中端 500 系列機型,據稱會將旗艦新機的配置下放:主攝採用 2 億像素 1/1.4 英寸大底 cmos,配備 6400 萬像素 ov64b cmos 3x 潛望鏡頭;以及搭載高通驍龍 8 至尊版,號稱「同檔最大」的電池容量,同時全系支持 80w 有線快充。
榮耀 400 pro(雷科技攝製)
值得一提的是,前代榮耀 400 系列,只是在外觀設計上對標 iphone;而新一代的 500 系列,除了外觀,據稱工藝上也要全面對標蘋果,帶來「更具質感的中屏設計」。
想當年,基本都是國產高端機各種「對標」「致敬」iphone。現在,則變成了國產中端機,也要「全面對標」蘋果,也算有出息了。
總結:沒有最卷只有更卷,手機市場永不眠
看完 11 月的待發新機,小雷最大的感受是,不管能不能碰上雙 11 或 618 這樣的全年大促季,國內手機廠商間的激烈競爭,永不眠。
即便強如華為,被譽為「國貨之光」,因為上半年旗艦 pura 80 系列不及預期的市場表現,下半年登場的 mate 80 系列旗艦,立馬就面臨了比近幾代 mate 系列更為嚴峻的市場環境,以及自身肩負的更大擔子。
同樣對於其它國產手機廠商,沒有小米那麼快的「反應速度」,那麼只能戰略跟隨,9、10 月以及雙 11 大周期,高端機市場的戰役還沒結束,立馬就要在 11 月投入到中端機市場的新廝殺中。
中端機市場的新廝殺,激烈到何種程度?小米 redmi 不惜以對小米數字系列旗艦的「顯著衝擊」,也要寄出同樣的 pro max 版本,來殺入 4000 元價位檔。
背後的用意,無非是希望可以靠多款機型,不管是小米數字系列旗艦入門款機型,還是 redmi 系列最高端機型,來更大概率地實現對 3000、4000、5000 元價位檔市場的更高佔比覆蓋。
小米 redmi 系列之後,oppo reno 系列立馬就進行了「戰略跟隨」。同樣是 pro max,同樣是各種堆料,小米和 oppo 兩家中端機系列的 pro max 化,不只是簡單的命名跟風,更是對「國產中端機高端化」的一次直白嘗試。
vivo 和榮耀同樣嗅到了這一點。vivo 待發的中端系列新機,影像能力、芯片級別,甚至連命名方式,統統「越級迭代」;榮耀旗下中端的 x00 數字系列機型,一方面將高端機型核心配置下放,一方面不只外觀、就連工藝也要全面對標 iphone。
vivo 和榮耀的背後用意,無不與小米 redmi 和 oppo reno 系列一樣,各展所能地把旗下中端機系列的能力半徑,給推到可以搶佔一定高端價位檔市場的地步,用更多的機型、英雄不問出處,來努力分得高端機市場的一杯羹,可謂殊途同歸。
經過這麼多年的砥礪發展,國產手機大廠已經從曾經的中低端市場激戰,來到了現在的中高端市場鏖戰。
小雷樂見這樣的技術 pk、產品較量和用戶心智爭奪戰,並期待國產手機廠商的集群式、多系列(多子品牌)高端化戰略,越走越穩、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