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晃坦言自己女兒是領養的,是好友程琳領養了女兒之後幫忙介紹的


“你腦子裡有一個聲音說,這就是你女兒。”這是程琳在形容自己第一次看見養女小可兒的感受。年僅十三歲時唱著《小螺號》就這樣走紅的程琳,其實內心很渴望有一個女兒。

而她不僅自己領養了孩子,還做了其他人的介紹人,幫助其他人像她一樣能擁有一個孩子,她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感覺到這樣一份溫暖。

時尚主編洪晃就在自己的節目中坦言自己女兒是領養的,而且是在自己的好友程琳領養了女兒之後,想要一個孩子,讓程琳幫忙介紹的。在常人的眼裡,有名有利的社會成功人士是不會那麼在乎是不是有一個完整的家庭的。

那麼對於程琳和洪晃而言,領養的這個孩子意味著什麼呢?又是什麼讓她們這樣需要一個孩子呢?領養了孩子後,她們的生活又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呢?

領養的責任

領養對於程琳和洪晃來說,都只是舉手之勞的事情。真正讓人勞心勞力的是如何去撫養這兩個孩子。

程琳和洪晃都沒有選擇刻意去隱瞞孩子,去隱瞞大眾有關於孩子的身世和來歷,就是正大光明的告訴孩子,“你是我領養來的孩子,但是在我這裡,你和我親生的孩子沒有區別。”不是一時興起的玩耍,而是認認真真地去撫養一個生命。

對於她們而言,領養一個孩子是在填補自己人生的空白。領養孩子承擔的是責任,卻不是負擔。有一個孩子作為自己的牽絆,不是會讓自己感到痛苦的一件事,而是在自己迷茫的時候回頭看一眼家的方向,讓自己不至於找不到回家的路。

沒有物質的憂慮,反而會讓人精神更加空虛。因此,孩子對於她們而言,其實更多的意味著家庭的溫暖和精神的慰藉。領養其實更多的是意味著責任,一個活生生的孩子把他的人生交到了你的手裡,無論當時領養的原因是什麼,他都需要領養人的愛和呵護去澆灌。

對於領養人來說最擔憂的好像是孩子白養了,養了之後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所以有的領養人會選擇竭盡全力的掩蓋孩子不是親生的事實,又或者始終保持著警戒,生怕把真心遞出去會被不懂事的孩子生生砸碎。其實都是人之常情。

但是這樣子去做的領養人似乎還是沒有意識到,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完完整整的人。你對他的好,他其實都知道。

你與他之間的距離,他看得其實比誰都要清晰,與其想著怎麼隱瞞孩子,不如想著如何去彌補孩子曾經遭過的罪。也有人一時興起領養了,之後卻嫌煩,把孩子當成了大麻煩,領養是一份具有持久性的責任。並不是說拋下就能拋下的。

延伸閱讀  張柏芝機場偶遇李嫣,對方三個字化解尷尬氛圍

每一次的拋棄都是更深的傷害,扔下責任的人是輕鬆了,可是孩子一生的沉重卻加劇了。每一份領養的責任,都需要領養人的耐心和一生去承擔,這是一份很珍貴,卻也很困難的責任。需要人們慎重去選擇承擔。

需要家庭溫暖

除了領養的孩子需要關懷以外,原生家庭的傷害其實也值得人們去關注。

程琳年少成名,洪晃家世顯赫。而洪晃除了以家世和自己時尚主編的身份為人所知外,她最為響亮的名頭則是“陳凱歌前妻”。

許多人提及這次失敗的婚姻出現的原因,都是說洪晃的性格和作風太過強勢,從小離異家庭又接受標準美式教育的她和陳凱歌是脫節的,在會撒嬌的美女陳紅和洪晃之間去做出選擇,誰不會選陳紅呢?

但這次失敗的婚姻,也許只是洪晃學著愛的過程。愛的表現形式從來都不止一種,有人選擇強勢,有人喜歡撒嬌。

洪晃提到,是她的丈夫楊小平特別想要一個孩子,所以她選擇了配合。她學會了為愛妥協,當然她也很愛這個來之不易的孩子。總有人覺得強勢的女人就活該單身一輩子,撒嬌的女人才會最好命。

其實強勢的女人也會有自己的魅力,覺得她們不可理喻的話,也許只是那時,她們還沒有學會妥協,還沒有碰見那個能讓她們學會妥協的人。領養一個孩子讓家庭變得完整,也是洪晃在邁出新的一步在嘗試,她希望家庭可以更圓滿,她希望可以給一個孩子溫暖的家。

她可以收穫幸福,那個失去了親生父母撫養的孩子也可以因為她收穫幸福。

在家庭關係裡受過傷的人總是很容易渴望家庭的溫暖,卻又時常因為不懂怎麼樣經營家庭而讓這份傷害被擴散到了下一代。家庭是個很美好的詞,但是現實卻千瘡百孔,有人家庭幸福美滿,有人在冰冷的家庭裡受傷,因此開始痛恨一切。

家庭需要愛和溫暖去維護,可是很多人都還沒學會愛,就先有了家。在家裡學著愛,會很容易傷害到最親近的人。理想的狀態是在做好充分準備後再去建立一個完整的家庭,只是這樣的條件對於人們來說太困難了。

這就需要建立家庭的人們小心呵護新誕生的小生命,也許自己還沒有學會愛,也許自己受過的傷還沒有好,但這不是傷害孩子的理由。合格的父母應該讓傷害從自己這裡斷絕,而不是帶到下一輩身上,讓下一輩成為另一個糟糕的自己。

延伸閱讀  演技“被高估”的8位演員:表面看演技很牛,實際萬年不變撲克臉

愛濃於血

領養是為了讓大家都變成更好的自己,而不是讓強行連接在一起的大家反目成仇,無論是對於孩子還是對於父母,都是如此。當然,對於生下一個孩子的父母來說,也應該是這樣。

程琳把自己所有的心血都花在了孩子的身上,有很多人無法理解一個領來的孩子,怎麼會值得她親自換尿布,又為了她拒絕了一樁又一樁的婚事呢?對於程琳來說,結婚是一件寧缺毋濫的事情,但是這個孩子對於她的意義,比那些大概率上靠不住的男人要大得多。

程琳

“一百年以後,沒有人會記得你曾經住過什麼樣的房子,或開什麼樣的車。但你曾經在一個小孩子成長過程中,給予他好的影響,將會被廣為傳承。”這才是生命真正的延續。

生命要延續的不是血脈和DNA,而是那些在你生命裡你覺得美好,值得被留下的東西。愛,遠比那些血緣關係重要得多。程琳在孩子身上彌補了自己的責任與感情,而孩子被教育得很好,這也就足夠成為典範了。

現在丁克越來越多,所謂的剩男剩女也越來越多,大多是嫌棄孩子麻煩,會打擾到大人的生活,像程琳和洪晃這樣會想去領養個孩子的,反而成了少數。

程琳

要孩子或不要孩子其實都有自己的道理。只是雙方都是出於對孩子負責任的立場,一方覺得自己可以承擔,一方覺得自己承擔不起,養了反而是對孩子不負責任。如果只是出於延續血脈的想法去要一個孩子,這是對於家庭和孩子的不尊重。

有一個完整的家庭很好,但是如果只是為了逃避世人的議論去像完成一個“正常人”的人生,這就顯得多餘了。就像程琳說的“愛濃於血”,血緣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古往今來反目成仇親父子從來都不少。

在家庭關係裡,愛和溫暖遠比是否有血緣關係重要,很少有人能真正對第一次見面的家人就親密。即使是親生的,如果不善待對方,最後也會不如街邊一面之緣的陌生人。與其迷信血緣關係,不如抓緊現在的時間好好與家人相處。

Scroll to To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