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16日,安徽宿州一男子發帖稱,其腹部CT檢查報告單上,竟出現了“子宮及雙側附件區未見異常”的字樣,因此質疑作出此報告的宿州市立醫院:“這樣的檢查報告,太不負責任了。”
根據張先生公開的檢查報告,該影像報告單是11月16日上午8點56分,由“宿州市立醫院放射專家會診團隊”作出的報告,他腹部CT檢查中包括“子宮及雙側附件區未見明顯異常”。報告醫師、審核醫師均為李某,審核時間為11月16日9時28分。報告的申請單位為宿州市埇橋區蒿溝鎮衛生院。
![]()
圖源:現代快報
11月17日,宿州市埇橋區蒿溝鎮衛生院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確認,前述張先生公開的檢查報告屬實,患者確實在衛生院拍過CT,不過該報告是由宿州市立醫院出具的。他們的臨床醫生沒注意到報告中錯誤信息,存在一定的工作失誤,後期會加強工作教育,同時自11月17日起,已經中止與宿州市立醫院的合作。
11月17日下午,宿州市立醫院放射科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前述檢查單中的報告醫師、審核醫師李某,確實在該院放射科。該院投訴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表示,院方已經成立了調查組,正在調查此事。
11月17日晚,宿州市立醫院正式發布情況通報。
通報內容稱11月16日,醫院一份CT影像診斷報告出現錯誤。此事暴露出醫院存在製度落實不到位,醫療質量管理不規範等問題,對此表示誠懇歉意。醫院已迅速成立專門工作組開展調查。目前,已對涉事醫生和所在科室主任停職調查,將根據調查結果,依規依紀嚴肅處理。
![]()
近年來,類似的病歷錯誤引發的社會輿論並不少見。電子病歷系統推行後,為提升效率,影像報告常採用結構化模板,這雖能規范書寫流程,但也埋下”複製粘貼式錯誤”的隱患。前段時間,60歲醫生出具的影像報告裡有罵人髒話的案例殷鑑不遠。
值得一提的是,這類錯誤並不是完全歸咎於醫生的“不負責任”。儘管醫務工作者對病曆書寫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但繁重的工作量,讓人難以保證百分之百的書寫正確率。
所幸數智時代正在改變這種現狀。
上海部分醫院正在全國率先探索生成式智慧病歷,只要輸入現病史就能自動形成病程記錄,全新模式大幅降低了醫生的病曆書寫時間,曾經每份病歷起碼需要書寫十幾分鐘,而今不到半分鐘就能“搞定”,極大提高了病史書寫效率。
与此同时,智慧病历避免了人工劳动易出错的环节,使医生专注于治病,显著提升了病历书写的质量和效率。
撰文| 梅斯醫學
編輯| 木白
版權說明:梅斯醫學(MedSci)是國內領先的醫學科研與學術服務平台,致力於醫療質量的改進,為臨床實踐提供智慧、精準的決策支持,讓醫生與患者受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