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1月1日出生的小孩,我們稱為「Beta世代」,將來他們從小所生活的環境,勢必有更廣泛的AI應用和沉浸式虛擬環境,當然科技的發展會影響到世代間的生活樣態,專家認為,這是需要去思考的,尤其已經明顯看到,Z世代面對科技的快速變遷,增加心理層面的不安全感。

密室逃脫旁白:「冬眠倉資料傳輸異常,欲強制喚醒實驗。」進到密室逃脫的空間,場景布置燈光聲效相互搭配,瞬間進入故事當中,一群人要在這重重關卡,找尋解方當然設計要夠逼真。記者周祐萱:「這間密室逃脫一共是有14個遊戲區,像是我們所在的這個是科幻式的主題,而且裡頭還有配戴像這樣子的VR眼鏡,要你從中找尋答案,而像這樣子的沉浸式體驗遊戲,越來越受到年輕世代歡迎。」台灣沉浸式體驗協會監事周學頤:「傳統娛樂的話像是電影,或者是玩遊戲.打電動之類的,那大多數的互動對象的話就是螢幕,或者是在電影院裡面,有拍好的電影在螢幕裡面播放,那密室逃脫的話其實可以把它,解釋成像是實境的電影,我們會真的進到電影布幕裡面,成為這個故事的主角。」運用全景式投影穿戴式設備等,這不僅是一種娛樂活動,更是短暫跳脫現實,在空間中轉換不同的自己。台灣沉浸式體驗協會監事周學頤:「(密室逃脫)有時候可能是要找到寶藏,發掘事件真相找到兇手是誰,所以挑戰者可以在這段期間裡面,脫離原本自己的身分,是真的去扮演某個角色。」傳統娛樂已經不夠,尤其科技日新月異無縫地融入日常生活,對於每個世代的社會背景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所謂的Alpha世代是2010到2024年出生的人,至於今年2025年開始最新世代群體Beta世代將要來臨。預估從小就沉浸在這種大規模穿戴式健康科技,沉浸式虛擬環境當中,畢竟AI發展只會越來越進步。東吳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我們現在已經明顯看到就是說,那Z世代也好甚至Alpha世代也好,科技對他們的影響,那他們對於人這件事情,他們現在認為網路時代裡面,在網路事件裡面的那些人物,就是那些化身也是他的,他的人的一種表現在那裡,這個絕對會衝擊到Beta世代他的人格特質。」世代與科技的關係,或許會得很微妙,社群媒體虛擬人物,恐怕讓真實的人際關係大為減少,這也是學者所示警的必須透過「教育」找到真正意義的社會互動。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維公:「Z世代是在心理上面在心理層面上面,具有強烈的不安全感,那這些不安全感會表現在他們的消費表現在他們的工作,表現在他們的很多的層面上面,那所以說當然(未來)他會在,(教育)他的小孩上面,他會有更多的這方面的考量,企業端它願意採取,更嚴格的這方面的管理的話我相信所謂的父母就是Z世代的父母,他才不會充滿無力感。」Z世代父母自己就是從精通科技的環境中長大,對於生活帶來便利,但同時他們也經歷到缺點,不要一昧的陷入虛擬環境。理諮商師梁韶庭:「我覺得它是有兩面的,就是像是虛擬化的人際互動,其實有幫助我們社交困難的一些個案,他們可以先在虛擬實境先去進行練習,然後我們再進行就是一對一真實的就是實戰演練這樣子,那如果另外一面其實就是如果太依賴或者是太沉迷於虛擬實境的人際互動,那如果他切換到我們真實的人際互動他有點切換不過來的話,他可能就會面臨一些社交的困難。」教育下一代正確的使用方式,這也是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下,可以思考如何應對的,只是Beta世代可能還得面臨到氣候議題。東吳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現在國外的資訊一直在談,趨勢發展一直在談,那極端氣候對於這個Beta世代,它事實上是一個非常具體的(問題)。」即便現在永續意識,ESG概念被提倡,但若節能減碳速度太慢,恐怕Beta世代還是得承擔解決氣候變遷的責任。
標題:「Beta世代」來臨!生活廣泛用AI 恐扛氣候變遷責任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