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臉樸實憨厚,腦袋上頂著獨特的“馬自達”標誌,
他和前妻曾經同時登上紅毯巔峰被傳成一段佳話,
提到他的名字可能很多人對不上號,但是看到他的臉,你會恍然大悟,奧,原來是他!
如果那一年北京電影學院沒有來山東招生,
那後邊很多的故事就沒有辦法展開來說,這可能會讓我們錯失一位演技精湛的好演員。
他就是趙君,對於自己的成長經歷,他覺得是“想什麼就成什麼”
01
大幕拉開自己的人生
趙君(原名趙軍)從小就喜歡表演,他的爸爸是個軍人,可是他卻志不在此,
他喜歡表演和文藝類,好在爸爸也會唱兩嗓子戲曲,
幼時的他在爸爸的啟蒙下,偶爾還能自己唱出一兩段。
長大後的趙君沒有別的心願,他想登台表演,成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
那時候普通家庭想要培養孩子成才基本都靠自身努力,
趙君家裡的經濟情況並不能支撐他學習藝術,加上文化課成績不夠,
高考落榜後他對考大學沒有了信心,開始思索如何實現自己的表演夢。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此時正好山東藝術學院招生,
趙君不管三七二十一,憑著對錶演的喜愛直接就去報名了,
不出意外他被淘汰,當他站在主考官面前時,被人上下一通打量,
那眼神似乎在問“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會表演?”
這一次失敗的招生經歷沒有澆滅他心裡的熱情,他不甘心被人輕易否定,
在心裡下定決心一定得出人頭地,為了今天受的委屈爭口氣回來。
他瞞著父親偷偷跑去山東話劇團拉大幕,這種活是個有胳膊有手的人都能幹的,
年紀輕輕的他為了能近距離接觸舞台,心甘情願做起這麼枯燥的工作。
後來被父親知道這件事,氣得老爺子怒火中燒
“你做個拉大幕的有什麼出息!”
在父親眼中兒子這麼做是在自毀前程,
他覺得趙君就是吃不了苦所以找了個這麼輕鬆的工作去混日子,
他並不明白自己兒子心中存了鴻鵠之志。
趙君不知該怎麼給父親解釋,他長相一般,也沒有專業的表演知識,
如果說出去他想成為演員,只會被人嘲笑是癡人說夢。
“我有自己的打算,我一定會讓所有人對我刮目相看的”
趙君說完這句話起身走出家門,他一刻也不想鬆懈下來。
大幕起,趙君退居後位,裝模作樣地收拾著手頭的活,實際上他盯著屏幕,記下演員們的每一個動作表情,
或是生氣或是失望,每天晚上回家後他再繼續复盤今天看到的內容,就像复讀機一樣一遍一遍地在腦海中回憶,
把自己代入成演員,幻想在這段劇情中他會如何表達。
就這樣,靠著東拼西湊學來的表演基礎,1982年趙君終於順利考入北京電影學院,
能來到理想中的學習院校,讓趙君分外珍惜,
收拾行李時,父親一邊幫他打包得很緊實,一邊叮囑他
“出去一個人也要吃飽飯,尊敬老師,跟同學相處你要做一個好同志”
趙君滿嘴的答應,背上行囊他就去了車站,
一踏入校門他像個陀螺似地不停打轉,每一場排練演出他都積極參加,
老師佈置的課題作業他絞盡腦汁地去完成,
時常因為一處細微的表情沒有拿捏到位,他就一個人苦苦思索,
一邊走路一邊比劃,從遠處看,還以為這人是不是走火入魔了。
對於兒子考上了電影學院這件事,父親嘴上沒說什麼讚賞的話,
但是每當有鄰居來家裡做客,他都會挺直腰闆對來人說
“趙君現在出息了!是大學生!”
而趙君這邊,沒能聽到父親的表揚他心裡稍微有些遺憾,不過他等來了演出的機會。
1986年,景慕逵導演發現了這顆好苗子,
他覺得私下這麼努力的人,就只差一個機會點亮他的道路。
於是當年還在上大四的趙君出演了第一部影片《索倫河谷的槍聲》,
這一次演出打響了他的名氣,他又受邀請參演反映南疆衛士生活的影片《雷場相思樹》。
為了能夠演好大學生見習官,他特意去軍隊裡每天和戰士們同吃同住,
在泥地裡打滾,在操場上跑步,
白天高強度的訓練結束後,晚上他躺在床上認真分析角色,假想每一個場景該如何設計,
因為他的認真,讓我們得以看到一位農民軍人的成長史。
這部影片還讓他收穫了中國電影表演學會第三屆學會獎。
從此,拉大幕的人終於拉開自己的表演熒幕。
02
寧願流血也不願喊停
1987年,從電影學院畢業後,趙君參演了《死水微瀾》,
為了角色的真實性,他特意去醫院安裝假牙讓自己的外形看起來更接近角色,
結果導演看到後覺得還不行,要他去醫院拆掉重新裝,
趙君記得那天他滿嘴的血,想擦掉一點都來不及,這麼努力就為了演好一個傻子。
當時很多人勸他算了,差不多得了。
而在他看來,這些不值一提,他必須付出努力,因為他要做一個真正的演員。
父親通過電視報紙看到自己的兒子小有名氣,
他偷偷收藏起來有關趙君的內容,把他放在床頭的櫃子裡,
時不時拿出來看一看,這是他們家最出息的一個孩子!
偶爾打電話過去,他對趙君說“和同事相處要謙虛,不可以取得一點成就就忘了本!”
聽到父親的話,趙君知道自己要是不答應,那他可就要搬出一大堆話來教育自己了,
連忙喊著“好嘞好嘞!我都記下了我還正在給同事倒茶呢!”
和父親油嘴兩句,逗一逗老爺子不想讓他追問拍戲的辛苦。
1990年,在影片《血色清晨》中,他搖身一變從軍人,農民,變成大壞蛋的哥哥。
那凶狠的表情和殘暴的動作,讓人看得膽戰心驚,角色跨度如此之大,足以見得趙君的實力。
經過多部作品錘煉,此時他的演技得到圈內一致好評,
1992年,《私人保鏢》這部戲找上他,要和張豐毅、趙麗萍、鄭衛莉等眾多實力演員同台飆戲,
趙君摩拳擦掌,滿懷期待,
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拍戲的同時還會收穫一份愛情。
在劇組裡,同樣身為演員的鄭衛莉是個親和力十足的人,
她從小在部隊大院里長大,看慣了身邊都是嬌生慣養的公子哥,
她看到趙君,以為他也是一樣。
沒想到幾次觀察下來,趙君讓她改觀了,
午休時他不介意在劇組裡打地舖,身上的衣服也不是什麼名牌,
就連每次吃飯他都不捨得浪費一粒糧食。
她想這個人一定家風很好,父母對他比較嚴格才會有這麼好的習慣吧,於是她開始主動和趙君走近,
在她得知趙君並不是富家子弟後,她心下詫異,原來寒門出來的貴子,這個貴可以貴在人品。
慢慢的一顆心就落在他這兒了。
面對著年輕漂亮的鄭衛莉,趙君也被吸引了,
這兩個不同的靈魂碰撞在一起,為彼此的生活添了一抹色彩。
有一次,趙君在拍水下揮舞鐮刀的戲,
不小心鐮刀打到石頭上彈起來後劃開了他的腳趾,在水中他沒有感覺,
結果上岸後他一跛一跛地扛著扁擔往前走,走出了幾百米,居然也沒有人看出來他受傷,
一直到拍完後,他後知後覺反應過來腳趾破了,低頭一看,傷口張開得像鴨掌一樣。
看到這麼敬業的趙君,鄭衛莉心裡更加敬佩他,那一刻她相信自己沒有看錯人。
沒多久他們就走到了一起,並且低調舉行了婚禮,從此娛樂圈多了一對明星夫妻。
03
頒獎舞台是他的背景版
婚後他們合作出演范元執導的《吳二哥精神》,
這部戲播出後得到業界人士的認可,趙君摘得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
鄭衛莉則獲得了最佳女配角獎。
夫妻倆同時因為一部戲獲獎,這可是非常罕見的事情,
喜上加喜的是鄭衛莉已經懷孕,真正算得上一家三口齊上台領獎,
在坐的所有人都見證了他們的幸福時刻。
第二年鄭衛莉生下兒子趙正天,初為人母的她還需要學習很多東西,
偏偏她還放不下自己的事業,孩子大點兒以後她就把孩子交給姥姥帶,自己復出去拍戲。
這邊,兒子的到來讓趙君更有動力出去掙錢了,
他加班加點的趕工,遺憾的是錢掙到了,卻錯過了許多兒子成長的時刻。
兩個人經常聚少離多,爭吵也隨之而來,鄭衛莉無法兼顧工作和家庭,趙君也還沒有學會如何經營婚姻。
2002年,兒子五歲時,他們以離婚收場,孩子跟著鄭衛莉。
恢復單身後,趙君心裡並不好受,他不再踏足婚姻,開始專注拍戲。
而鄭衛莉帶著孩子一個人過日子,剛開始她也沒有心思接觸新的感情,
一直到2008年,在拍攝電視劇《滄海》時遇見了杜志國,
這位便是杜淳的父親,他已經經歷過兩次婚姻,
第一任妻子是杜淳的親生母親楊麗,她是一名舞蹈演員,
長相身形都不俗,之所以離婚是因為兩人性格不合加上長期分居導致的。
第二任妻子是著名演員趙娜,
因為杜志國再婚,一度讓杜淳非常生氣還和父親發生過多次爭吵,這段感情沒幾年也離婚了。
直到見到鄭衛莉,他非常欣賞她的溫柔和善良,在追求佳人時也是下了一番功夫。
因為經歷過一次婚姻,鄭衛莉對於其他人的示好,開始變得小心翼翼,
她對杜志國說“我對我的孩子已經很愧疚,我不願意他再受任何委屈了”
聽了鄭衛莉的話,他當即表態“我一定會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去照顧你的兒子”
經過長期的接觸,鄭衛莉終於卸下心防。
這麼多年自己一個人帶孩子,說不累是假的,夜深人靜的時候她也想有人能夠讓她依靠。
杜志國此次三婚並沒有高調舉行婚禮,他們隱藏了八年才對外公佈,看來這一次是看透了紛紛擾擾,只想單純過自己的日子。
看到前妻有了新的歸宿,趙君也表示祝福,
離婚那一年,他播出的幾個電視劇大部分都是反派角色,《省委書記》裡他演了一個反派人物。
為了挽回形象,他抓緊拍攝《江山》在其中扮演一個偵察團團長,這是一位戰鬥英雄。
想藉此來提升觀眾對他的好感度。
畢竟離婚這件事說出來對藝人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如果作品再不給予支持,那他之前的努力可能就要功虧一簣了。
小心駛得萬年船,趙君的謹慎是有作用的,2006年,他與范偉主演的《看車人的七月》,再次拿到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
往後他接二連三的演出眾多角色,《雪花那個飄》《回家》《工人大院》《闖關東前傳》等等趙君都貢獻出自己優秀的演技,讓觀眾看戲時感覺酣暢淋漓。
對於他來說,事業更上了一層樓,但是父親的去世讓他心裡空缺了一大塊,
他在靈堂前回想起曾經坐在父親腿上聽他唱戲劇的樣子,心裡湧起一陣陣的酸澀,
低頭看到自己的兒子日漸長大,他想彌補對孩子的歉意。
此後他隔三差五就會把孩子接來身邊居住,有一天孩子奶奶忽然告訴他,“天天的眼睛怎麼斜著看我們啊?”
老太太以為孩子眼睛出問題,嚇得趕緊給趙君打電話,趙君回到家,問自己兒子“你看著爸爸,眼睛怎麼了?”
天天不理他,只斜著眼睛瞅瞅他,趙君也感覺納悶,
他琢磨著是不是自己經常不在家,所以孩子對他們感情基礎太淡泊,不願意正眼看他們。
晚上躺在床上他心裡非常難受,兒子跟自己不親,還不願意聽話,該怎麼辦呢?
乾脆他想了個辦法,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言傳身教應該比什麼都管用,
一大早他就撥出電話,在徵得前妻同意後,帶著兒子一塊兒進劇組裡拍戲。
他找機會讓兒子體驗演戲的感覺,讓他近距離接觸自己的工作環境,正好那場戲需要面對戲裡的母親去世,演繹出崩潰的情緒,
趙君發現兒子遲遲沒有反應,他就是不肯哭,
他問天天“是情緒沒有到,所以哭不出來嗎?”
誰知兒子反問他“最親近的人離開,一定要有眼淚才是傷心嗎?”
趙君心裡咯噔一聲,沒想到孩子的回答竟然讓他一時之間不知該說什麼了。
彷彿是對當初他們離婚所做出的回應一樣,
這一刻趙君才明白不是兒子年齡小就不懂事,他只是沒有辦法填補對親情的渴望所以選擇用沉默來偽裝自己的堅強。
此刻,他太心疼孩子了,天天才10幾歲,為什麼就要承擔大人帶給他的傷害呢?
他緩緩伸出手,拍拍兒子的肩膀“好孩子,爸爸不會再讓你失望,你永遠是我的兒子,我也永遠是你爸爸”
因為他曾經沒有感受到父親的鼓勵,不想自己孩子也缺少陪伴。
他給了兒子一句承諾後,當真到現在還是單身,沒有讓天天覺得爸爸也有別的家庭就不要他了。
其實趙君也有過追求者,只是他拒不接受,
他忘不了兒子說那些話時的神情,也忘不了一個破碎的家庭對他的傷害,
他只想化悲憤為動力,在未來謹記父親對他說的不忘本心的教誨,也為了兒子在他這裡真正有家的歸屬感。
好在兒子現在長大了也理解了他當初扛在肩上的責任,讓他心裡寬慰不少。
如此,在演戲上他得以付出全部的精力,實現自己做一個真正的演員的夢想,剩下的後半生時間他想讓兒子相信,他可以做到自己的承諾。